一种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11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包括导向套一、导向套二和两个拨叉,导向套一的两端和导向套二的两端均敞口,且二者同轴分布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两个拨叉均位于导向套一和导向套二的同一侧,且其同一端分别与导向套一和导向套二的背离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传递动力范围广、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具备适应各种极限工况能力;同时,换挡机构在传递动力过程平稳、无噪音、操作舒适度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换挡拨叉机构属于汽车变速箱内关键零部件,变速箱的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传递的动力通过变速箱变速来实现汽车最终的运动,而换挡拨叉机在变速箱内起到将换挡力传递给同步器齿套及相应挡位齿轮功能,汽车电控系统发出换挡指令,电机驱动变速箱内换挡机构驱动不同档位换挡拨叉实现挡位的自动调节,最终实现变速箱变速功能。随着对汽车换挡平稳性、舒适性、节油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对变速箱换挡拨叉机构也提出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包括导向套一、导向套二和两个拨叉,所述导向套一的两端和所述导向套二的两端均敞口,且二者同轴分布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两个所述拨叉均位于所述导向套一和所述导向套二的同一侧,且其同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套一和所述导向套二的背离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应用时,变速箱内的装配轴穿插在两个导向套内,两个导向套可沿装配轴的轴向移动;行驶过程中,人工操作选挡杆,变速箱内相应的感应器给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控制系统接收相应的信号并向变速箱换挡塔驱动电机发送命令信号,驱动电机驱动换挡塔旋转,驱动导向套沿装配轴移位,从而带动相应的拨叉运动以实现变挡换速。本技术结构紧凑,传递动力范围广、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具备适应各种极限工况能力;同时,换挡机构在传递动力过程平稳、无噪音、操作舒适度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导向套一的中部设有内外贯穿的弧形开口一,所述导向套二上靠近其一端的部位设有内外贯穿的弧形开口二,所述弧形开口二与所述弧形开口一相对设置;所述导向套二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弧形开口一内,且所述导向套一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弧形开口二内;两个所述拨叉的同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套一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导向套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向套一上的弧形开口一与导向套二上的弧形开口二配合,延长导向套与装配轴的配合长度,相互避让,避免与其他部件相互影响,提高了导向精度。进一步,所述导向套一的两端内和所述导向套二的两端内分别固定同轴固定安装有滑套。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时滑套套设于变速箱内的装配轴上,通过滑套可避免导向套一和导向套二与装配轴之间的刚性接触,确保拨叉传递换挡力的过程平稳,而且有效减小滑动摩擦力,无噪音,操作舒适度好。进一步,还包括两个分别与动力件配合的换挡支架,两个所述换挡支架的同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套一和所述导向套二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换挡支架与变速箱内的动力件配合,动力件分别驱动两个换挡支架以带动导向套一和导向套二在装配轴上轴向滑动,从而带动拨叉移动进行换挡。进一步,两个所述换挡支架均呈弧形结构,其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套一和所述导向套二固定连接,另一端相互重叠设置,且其上分别设有贯穿并相互连通的拨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变速箱内的动力件驱动换挡支架带动导向套一和导向套二在装配轴上轴向滑动,从而带动拨叉移动进行换挡。进一步,两个所述拨叉的相对侧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强板增加了拨叉的刚性,避免拨叉在高载荷下发生变形或断裂,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成本。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拨叉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板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其它部件的方孔和卡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孔和卡槽与其它部件卡槽搭接,增加拨叉与其它部件安装的稳定性,保证焊接后尺寸精度。进一步,两个所述拨叉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套一或所述导向套二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板增加了拨叉的刚性,避免拨叉在高载荷下发生变形或断裂,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成本;同时进一步增加拨叉的稳定性。进一步,每个所述拨叉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套设有两侧塑料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侧塑料脚与变速箱上的齿套接触,避免拨叉与齿套的刚性接触,使得传递换挡力的过程比较平稳,而且无噪音,操作舒适度好。进一步,每个所述拨叉另一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中部塑料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中间塑料脚与变速箱上的齿套接触,避免拨叉与齿套的刚性接触,使得传递换挡力的过程比较平稳,而且无噪音,操作舒适度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导向套一,2、导向套二,3、拨叉,4、弧形开口一,5、弧形开口二,6、滑套,7、换挡支架,8、拨口,9、加强板,10、连接板,11、两侧塑料脚,12、中部塑料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包括导向套一1、导向套二2和两个拨叉3,导向套一1的两端和导向套二2的两端均敞口,且二者同轴分布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两个拨叉3均位于导向套一1和导向套二2的同一侧,且其同一端分别与导向套一1和导向套二2的背离端固定连接。应用时,变速箱内的装配轴穿插在两个导向套内,两个导向套可沿装配轴的轴向移动;行驶过程中,人工操作选挡杆,变速箱内相应的感应器给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控制系统接收相应的信号并向变速箱换挡塔驱动电机发送命令信号,驱动电机驱动换挡塔旋转,驱动导向套沿装配轴移位,从而带动相应的拨叉运动以实现变挡换速。本技术结构紧凑,传递动力范围广、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具备适应各种极限工况能力;同时,换挡机构在传递动力过程平稳、无噪音、操作舒适度好。上述两个拨叉3中,与导向套一1固定连接的拨叉3为四挡拨叉,与导向套二2固定连接的拨叉3为一三挡拨叉,二者并排安装在变速箱内。另外,上述另个拨叉3的另一端两侧的叉脚分别插入变速箱内相应挡位的同步器齿套换挡槽中。实施例1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导向套一1的中部设有内外贯穿的弧形开口一4,导向套二2上靠近其一端的部位设有内外贯穿的弧形开口二5,弧形开口二5与弧形开口一4相对设置;导向套二2的一端从弧形开口二5延伸至弧形开口一4内,且导向套一1的一端延伸至导向套二2的另一端内;两个拨叉3的同一端分别与导向套一1的另一端以及导向套二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导向套一1上的弧形开口一4与导向套二2上的弧形开口二5配合,延长导向套与装配轴的配合长度,相互避让,避免与其他部件相互影响,提高了导向精度。除上述实施方式外,导向套二2的一端延伸至弧形开口一4内,且导向套一1的一端延伸至弧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套一(1)、导向套二(2)和两个拨叉(3),所述导向套一(1)的两端和所述导向套二(2)的两端均敞口,且二者同轴分布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两个所述拨叉(3)均位于所述导向套一(1)和所述导向套二(2)的同一侧,且其同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套一(1)和所述导向套二(2)的背离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套一(1)、导向套二(2)和两个拨叉(3),所述导向套一(1)的两端和所述导向套二(2)的两端均敞口,且二者同轴分布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两个所述拨叉(3)均位于所述导向套一(1)和所述导向套二(2)的同一侧,且其同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套一(1)和所述导向套二(2)的背离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一(1)的中部设有内外贯穿的弧形开口一(4),所述导向套二(2)上靠近其一端的部位设有内外贯穿的弧形开口二(5),所述弧形开口二(5)与所述弧形开口一(4)相对设置;所述导向套二(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弧形开口一(4)内,且所述导向套一(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弧形开口二(5)内;两个所述拨叉(3)的同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套一(1)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导向套二(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一(1)的两端内和所述导向套二(2)的两端内分别固定同轴固定安装有滑套(6)。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新型换挡拨叉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与动力件配合的换挡支架(7),两个所述换挡支架(7)的同一端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军杨静刚张斌李贝张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泛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