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龙龙专利>正文

一种全平面爬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69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平面爬壁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躯干、正交对称设于躯干周向的至少四个腿足部结构及驱动结构;足部外壳连接于腿部末端,其底端依此连接并密封连通连接管、导气管及吸盘,吸附气泵输出端与连接管连通,构成腿足部结构;腿部前端与躯干连接固定,对称设置的一组腿足部结构中至少一个的腿部为呈杆状的可伸缩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爬壁机器人的机器人采用躯干周向对称设置各腿足部结构的整体对称结构形式,通过各腿部的伸缩动作配合吸盘实现爬壁机器人沿各腿部轴向的平移动作,爬壁机器人的挣个运动过程均为平面移动,无躯体的扭转动作,大大简化了爬壁运动过程,提高了机器人动作的灵活性和移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平面爬壁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平移运动的爬壁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爬壁机器人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在倾斜或垂直壁面上攀爬并进行各种作业的特种机器人,目前多用于高楼外壁清洗、渔船内外壁检查、航天检查等工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有的爬壁机器人以吸附方式分类可主要分为真空吸附式、电磁吸附式以及仿生吸附式爬壁机器人。电磁吸附式爬壁机器人能够产生可观的吸附力,但只适用于导磁壁面,应用场合适应性不够理想;仿生吸附式爬壁机器人灵活性强,但移动速度慢且腿足关节复杂不易维修,制造和维护成本均较高;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适用于较为平整的壁面,应用相对广泛,技术最为成熟。无论是真空吸附式、电磁吸附式以及仿生吸附式爬壁机器人均设有转向机构,当爬壁机器人移动的目标位置不在当前行进方向上时,爬壁机器人往往需要进行直线行进动作和扭动躯体的拐弯动作的多次切换才能移动至目标位置,动作繁琐、移动效率低。同时,现有的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虽已基本能够适应曲率小的光滑曲面及带有微小裂缝的平整壁面的攀爬需要,但提高其吸附稳定性需要通过增加其足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平面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1)、正交对称设于所述躯干(1)周向的至少四个腿足部结构(2)及用于驱动各所述腿足部结构(2)动作的驱动结构(3);/n足部外壳(22)连接于腿部(21)末端,其底端依此连接并密封连通连接管(23)、导气管(24)及吸盘(25),吸附气泵(27)连接固定于所述足部外壳(22)上,其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管(23)密封连通,构成所述腿足部结构(2);/n所述腿部(21)前端与所述躯干(1)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23)和所述导气管(24)由刚性材料制成,对称设置的一组所述腿足部结构(2)中至少一个的所述腿部(21)为呈杆状的可伸缩结构,所述驱动结构(3)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平面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1)、正交对称设于所述躯干(1)周向的至少四个腿足部结构(2)及用于驱动各所述腿足部结构(2)动作的驱动结构(3);
足部外壳(22)连接于腿部(21)末端,其底端依此连接并密封连通连接管(23)、导气管(24)及吸盘(25),吸附气泵(27)连接固定于所述足部外壳(22)上,其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管(23)密封连通,构成所述腿足部结构(2);
所述腿部(21)前端与所述躯干(1)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23)和所述导气管(24)由刚性材料制成,对称设置的一组所述腿足部结构(2)中至少一个的所述腿部(21)为呈杆状的可伸缩结构,所述驱动结构(3)用于驱动所述可伸缩结构做沿自身轴线的伸缩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平面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足部外壳(22)对应的吸盘(25)的数量成对设置,各所述吸盘(25)对称布置于对应的所述足部外壳(22)底部两侧;
还包括分气管(28)和对应所述吸盘(25)的数量设置的各导气软管(26),所述吸附气泵(27)的输出端依次通过分气管(28)、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龙龙
申请(专利权)人:郝龙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