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及其爬升框和爬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7998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及其爬升框和爬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包括爬升框、爬升立柱、伸缩缸、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以及双作用附墙支座,双作用附墙支座设有内翻爪和外翻爪,爬升立柱的底部伸入爬升框的外框体内且连接有伸缩缸,伸缩缸的下端与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连接,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包括翻爪支座以及安装于翻爪支座上且相对于其可翻转的翻爪,翻爪支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翻爪以对应外框体两内侧壁的爬升台阶梁,翻爪通过弹性复位机构安装于翻爪支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及其爬升框,便于调节爬升立柱的爬升高度以适应不同项目层高需求同时其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及其爬升框和爬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顶模施工
,尤其一种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及其爬升框和爬升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顶模施工集成平台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通常采用长行程顶升油缸,顶升油缸操作一次即实现支撑立柱提升一层。这种结构需要支撑与顶升系统需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特点专门定制,比如层高三米则设置最大伸出长度三米的顶升油缸,一次实现顶升三米,如层高四米时则需要配合最大伸出长度为四米的顶升油缸,因而不便于随建筑层高的调整而在不同的建筑物上周转使用,经济性差。另外,支撑与顶升系统体积重量大其爬升立柱会因核心筒内部墙体变化难以找到支撑点,或与塔吊、施工电梯等垂直运输设备发生干涉。现有支撑与顶升系统不便于安装且劳动强度大,施工工期长,施工造价高。项目完工后拆卸复杂,大大延长了施工工期。另外现有的低位整体顶升模架体系中长行程顶升油缸行程长、吨位大,成本高,且占用的了较大的施工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及其爬升框和爬升方法,旨在便于调节爬升立柱的爬升高度同时其占用空间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的爬升框,包括可容纳爬升系统爬升立柱底部的外框体、设置于外框体内侧壁上的爬升台阶梁、以及固定于外框体外侧壁上且可支承于附墙支座上的爬升承力棒,爬升承力棒和爬升台阶梁在外框体的高度方向上均设置有多块,上下相邻两块爬升台阶梁之间空间用于容纳爬升系统伸缩缸下方的翻爪。<br>优选地,所述外框体的顶端面上安装有用于与爬升立柱导轨配合以组成滑动副的可调导向轮机构,外框体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安装垂直爬梯和拆卸平台的连接耳板,所述可调导向轮机构包括安装于外框体上且可调整安装位置的导向轮支架、以及支承于导向轮支架上的导向轮,导向轮支架采用腰形孔通过螺栓组可调刚性连接到外框体的光孔板上,外框体上还固定有吊耳。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包括上述爬升框,还包括爬升立柱、伸缩缸、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以及双作用附墙支座,其中,所述双作用附墙支座安装于墙体上,双作用附墙支座设有用于支撑爬升立柱的内翻爪以及用于支撑爬升框的外翻爪,爬升立柱的底部伸入爬升框的外框体内且连接有伸缩缸,伸缩缸的下端与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连接,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包括翻爪支座以及安装于翻爪支座上且相对于其可翻转的翻爪,翻爪支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翻爪以对应外框体两内侧壁的爬升台阶梁,翻爪通过弹性复位机构安装于翻爪支座上,翻爪与爬升台阶梁上端面相抵接时用于支撑爬升立柱提升,翻爪与爬升台阶梁下端面相抵接时用于支撑爬升框提升。优选地,所述翻爪支座上方设有用于与伸缩缸连接的销孔,翻爪支座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一开槽,每一开槽内均通过销轴安装有一可翻转的翻爪,销轴上固定有转动拨盘,两翻爪对应的转动拨盘均与弹性复位机构连接以实现其转动后复位。优选地,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两弹性件以及固定于翻爪支座上的固定板,转动拨盘上开设有导向固定槽,每一弹性件对应一转动拨盘,弹性件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于其对应转动拨盘的导向固定槽内且相对于其可滑动。优选地,所述爬升立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端托梁、中间立柱、下端托梁以及下端立柱,其中,所述上端托梁用于与施工钢平台连接,下端托梁与伸缩缸固定连接,下端立柱伸入爬升框的外框体内,中间立柱和下端立柱外侧壁的两侧设置有导轨,中间立柱和下端立柱其两侧在高度方向上均设有多个承力棒,爬升立柱通过其两侧的承力棒支承于内翻爪上。优选地,下端立柱上可拆卸安装有可调承力棒,中间立柱上固定有多根固定承力棒,固定承力棒和可调承力棒的两侧均为支撑柱以支承于内翻爪上。优选地,所述的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还包括与爬升框连接的垂直爬梯和拆卸平台;所述双作用附墙支座包括支座主体以及安装于支座主体上的抗侧板、内翻爪和外翻爪,内翻爪和外翻爪均相对于支座主体可转动,抗侧板采用腰形孔通过螺栓组可调刚性连接到支座主体上,抗侧板上开设有与爬升立柱导轨适配的卡槽,支座主体通过可周转锚固件和螺栓安装于墙体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还提出一种基于上述的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的爬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调整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的翻爪置于顶升状态,通过伸缩缸带动爬升框向上顶升一步,顶升到位后,伸缩缸带动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向上移动一级或多级爬升台阶梁;步骤S20,重复步骤S10使伸缩缸带动爬升立柱进行多步顶升,当爬升立柱顶升到位后,调整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翻爪置于提升状态;步骤S30,通过伸缩缸带动爬升框向上提升一步,提升到位后,伸缩缸带动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向下移动一级或多级爬升台阶梁;步骤S40,重复步骤S30,使伸缩缸带动爬升框进行多步提升。优选地,步骤S10具体包括:步骤S11,调整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的翻爪置于顶升状态,伸缩缸伸出使翻爪与爬升框中爬升台阶梁的上端面贴合;步骤S12,伸缩缸继续伸出带动爬升立柱向上顶升,爬升立柱向上运动过程中支撑柱顶开双作用附墙支座的内翻爪后,伸缩缸回缩使当前支撑柱支承于内翻爪上;步骤S13,伸缩缸继续回缩从而带动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向上移动,使翻爪翻至上一层或多层爬升台阶梁上方,翻爪在弹性复位机构作用下复位为顶升状态;步骤S30具体包括:步骤S31,伸缩缸回缩使翻爪与爬升框的爬升台阶梁的下端面贴合;步骤S32,伸缩缸继续回缩带动爬升框向上提升,爬升框的爬升承力棒向上运动过程中顶开双作用附墙支座的外翻爪,伸缩缸伸出使爬升承力棒支承于外翻爪上步骤S33,伸缩缸继续伸出从而带动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向下移动,使翻爪翻至下一层或多层爬升台阶梁下方,翻爪在弹性复位机构作用下复位为提升状态。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通过设置爬升框,因而可将短行程伸缩缸用于爬升系统。现有技术都是长行程伸缩缸每层楼层一步顶升到位,本爬升系统因为爬升框的引入,使得短行程伸缩缸可使用于本爬升系统。本爬升系统通过伸缩缸与爬升框的配合,通过爬升台阶梁间隔幅度及多步提升的组合,实现了施工所需的不同的提升距离,从而使本爬升系统可以自由调整爬升高度,实现了分步分幅爬升(分步指每层高分多步进行爬升,分幅指每步爬升的高度值可不同)。本爬升系统采用短行程伸缩缸,不仅降低了伸缩缸的重量而且减少了空间体积的占用(短行程伸缩缸相对于长行程,其体积可大大减少),方便安装拆卸周转使用。另外,采用短行程液压缸结构其寿命长,定位精度和控制精度相较于长行程液压缸高,同时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且成本低。另外,爬升立柱伸入爬升框内部,同时爬升立柱和爬升框共用多层可周转锚固件和双作用附墙支座。通过以上结构特点,减少了爬升系统所占用的施工空间,使结构空间布局紧凑。本爬升系统构件布局紧凑轻型模块化装配,便于安装拆卸和爬升过程调整,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便于周转使用、降低了工程造价。对核心筒剪力墙截面变化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减少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的爬升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容纳爬升系统爬升立柱底部的外框体、设置于外框体内侧壁上的爬升台阶梁、以及固定于外框体外侧壁上且可支承于附墙支座上的爬升承力棒,爬升承力棒和爬升台阶梁在外框体的高度方向上均设置有多块,上下相邻两块爬升台阶梁之间空间用于容纳爬升系统伸缩缸下方的翻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的爬升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容纳爬升系统爬升立柱底部的外框体、设置于外框体内侧壁上的爬升台阶梁、以及固定于外框体外侧壁上且可支承于附墙支座上的爬升承力棒,爬升承力棒和爬升台阶梁在外框体的高度方向上均设置有多块,上下相邻两块爬升台阶梁之间空间用于容纳爬升系统伸缩缸下方的翻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的爬升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的顶端面上安装有用于与爬升立柱导轨配合以组成滑动副的可调导向轮机构,外框体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安装垂直爬梯和拆卸平台的连接耳板,所述可调导向轮机构包括安装于外框体上且可调整安装位置的导向轮支架、以及支承于导向轮支架上的导向轮,导向轮支架采用腰形孔通过螺栓组可调刚性连接到外框体的光孔板上,外框体上还固定有吊耳。


3.一种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爬升框,还包括爬升立柱、伸缩缸、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以及双作用附墙支座,其中,
所述双作用附墙支座安装于墙体上,双作用附墙支座设有用于支撑爬升立柱的内翻爪以及用于支撑爬升框的外翻爪,爬升立柱的底部伸入爬升框的外框体内且连接有伸缩缸,伸缩缸的下端与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连接,双向可复位翻爪机构包括翻爪支座以及安装于翻爪支座上且相对于其可翻转的翻爪,翻爪支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翻爪以对应外框体两内侧壁的爬升台阶梁,翻爪通过弹性复位机构安装于翻爪支座上,翻爪与爬升台阶梁上端面相抵接时用于支撑爬升立柱提升,翻爪与爬升台阶梁下端面相抵接时用于支撑爬升框提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爪支座上方设有用于与伸缩缸连接的销孔,翻爪支座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一开槽,每一开槽内均通过销轴安装有一可翻转的翻爪,销轴上固定有转动拨盘,两翻爪对应的转动拨盘均与弹性复位机构连接以实现其转动后复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两弹性件以及固定于翻爪支座上的固定板,转动拨盘上开设有导向固定槽,每一弹性件对应一转动拨盘,弹性件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于其对应转动拨盘的导向固定槽内且相对于其可滑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程可调间歇式顶模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立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端托梁、中间立柱、下端托梁以及下端立柱,其中,
所述上端托梁用于与施工钢平台连接,下端托梁与伸缩缸固定连接,下端立柱伸入爬升框的外框体内,中间立柱和下端立柱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王开强王磊李迪李继承姚涛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