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车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63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车载电源,包括:盒体、电源转换装置、接线排插,所述电源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内壁相对的两壁上部均设置有长条形安装槽,所述接线排插两端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外部电线通过所述接线排插与所述电源转换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车载电源,通过内设中转接线排插,将外部电线与内部电线分割开来,在维修时可以方便地将各外部电线拔掉,便于对内部各元件、电路进行测试,同时在车载电源使用过程中,外部电线对车载电源内部电子元件及电路板没有作用力,不会造成内部电路损坏,保护了车载电源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车载电源
本技术涉及车载电源
,具体地涉及一种安全车载电源。
技术介绍
车辆上的空间是有限的,在满足车辆性能的前提下,车辆上的各种设备装置越小越好。车辆上电器越来越多,电路越来越多,车载电源越来越复杂,进出车载电源盒的电线越来越多,车载电源盒内的线路越来越多,而车载电源盒容积有限,导致各种电线交错在一起,在安装、维修时都特别麻烦,在清理电线时拉动电线甚至会损伤焊接部位,缩短车载电源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安全车载电源,包括:盒体、电源转换装置、接线排插,所述电源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内壁相对的两壁上部均设置有长条形安装槽(71),所述接线排插两端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外部电线通过所述接线排插与所述电源转换装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排插包括支架、夹持组件,所述支架包括下支撑板(13)、上支撑板(11)、隔板(12),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下支撑板(13)、上支撑板(11)之间分隔成若干夹持区间(15),所述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夹持区间中;所述下支撑板(13)或上支撑板(11)的两端还设置有折弯插装部(14)。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的压条(73),所述压条上设置有拉带(74)。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夹、弹簧(4),所述夹持夹包括下半夹(3)、上半夹(2),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板(1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半夹(2)相连,所述下半夹(3)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13)上。r>进一步地,还包括上弹簧杯(5)、下弹簧杯(6),所述上弹簧杯开口朝下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11)上,所述下弹簧杯开口朝上设置在所述上半夹上,所述下弹簧杯可以插入所述上弹簧杯中,所述弹簧一端设置在所述上弹簧杯中,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下弹簧杯中。进一步地,所述上半夹与所述下半夹对称,所述上半夹、下半夹两端具有电线接头导入部(22),所述上半夹、下半夹组合构成进口端较大里端逐渐减小的电线导入空间,所述上半夹或/和下半夹中部具有两个凹陷部(21)形成电线接头容纳空间。本技术的安全车载电源,通过内设中转接线排插,将外部电线与内部电线分割开来,在维修时可以方便地将各外部电线拔掉,便于对内部各元件、电路进行测试,同时在车载电源使用过程中,外部电线对车载电源内部电子元件及电路板没有作用力,不会造成内部电路损坏,保护了车载电源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全车载电源的盒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全车载电源的接线排插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上支撑板;12、隔板;13、下支撑板;14、折弯插装部;15、夹持区间;2、上半夹;21、凹陷部;22、导入部;3、下半夹;4、弹簧;5、上弹簧杯;6、下弹簧杯;7、盒体;71、安装槽;72、导线孔;73、压条;74、拉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车载电源,包括:如图1所示的盒体7、电源转换装置、如图2所示的接线排插,盒体7上设置有供外部电线进出的导线孔72,所述电源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盒体内,电源转换装置可以是AC/DC转换装置,也可以是DC/AC转换装置,还可以是AC/AC变换装置、DC/DC变换装置等,所述盒体内壁相对的两壁上部均设置有长条形安装槽71),所述接线排插两端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外部电线8穿过导线孔72后与所述接线排插相连,所述电源转换装置通过内部电线9与所述接线排插相连。所述接线排插包括支架、夹持组件。所述支架包括下支撑板13、上支撑板11、若干个隔板12,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下支撑板13、上支撑板11之间分隔成若干夹持区间15,所述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夹持区间中;所述下支撑板13或上支撑板11的两端还设置有折弯插装部14,折弯插装部14插入安装槽71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的压条73,压条将折弯部固定,当然,压条可以与折弯插装部并行紧贴设置,也可以设置在折弯插装部的一端将折弯插装部挤压靠紧,使得折弯插装部在安装槽中没有活动空间而固定,所述压条上设置有拉带74,如图1中所示为压条分开示出。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夹、弹簧4,所述夹持夹包括下半夹3、上半夹2,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板1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半夹2相连,所述下半夹3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13上。还包括上弹簧杯5、下弹簧杯6,所述上弹簧杯开口朝下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11上,所述下弹簧杯开口朝上设置在所述上半夹上,所述下弹簧杯可以插入所述上弹簧杯中,所述弹簧一端设置在所述上弹簧杯中,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下弹簧杯中。所述上半夹与所述下半夹对称,所述上半夹、下半夹两端具有电线接头导入部22,所述上半夹、下半夹组合构成进口端较大里端逐渐减小的电线导入空间以便于电线通过电线接头插入夹持夹中,所述上半夹或/和下半夹中部具有两个凹陷部21形成电线接头容纳空间,以便于电线在没有硬质电线接头的情况下将电线特别是多芯电线拧结成团将其容纳夹持,达到更好的夹持连接效果,不至于轻易地就可以将其拔出,但超出一定力量的时候可以被拔出,还可以将电线接头做成与容纳空间形状相适应的端部为大头尾部接线的形状,以便于电线接头在一般情况不会被拔出,超出一定力量的时候可以被拔出,保证车载电源内部线路原件的安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7)、电源转换装置、接线排插,所述电源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内壁相对的两壁上部均设置有长条形安装槽(71),所述接线排插两端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外部电线(8)通过所述接线排插与所述电源转换装置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7)、电源转换装置、接线排插,所述电源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内壁相对的两壁上部均设置有长条形安装槽(71),所述接线排插两端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外部电线(8)通过所述接线排插与所述电源转换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排插包括支架、夹持组件,所述支架包括下支撑板(13)、上支撑板(11)、隔板(12),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下支撑板(13)、上支撑板(11)之间分隔成若干夹持区间(15),所述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夹持区间中;所述下支撑板(13)或上支撑板(11)的两端还设置有折弯插装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的压条(73),所述压条上设置有拉带(7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松林余德虎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德朗高科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