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被检测的目标假车身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800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被检测的目标假车身,包括:车身骨架、以及套设于所述车身骨架表面的车身蒙皮,且所述车身骨架的底部未套设所述车身蒙皮。其优点是:用在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由于其主要由泡沫材料构成,总重量小,同时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组装过程简单、方便快速安装和运输的优点,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快速分散,并且不会对智能驾驶的试验车辆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被检测的目标假车身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驾驶汽车测试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被检测的目标假车身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智能驾驶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汽车的测试技术也随之不断的进步。作为智能汽车测试领域的实验设备的目标假车正在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测试智能汽车
,如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FCW碰撞警告系统,AEB自动应急制动系统,ACC自适应巡航系统等。主要由目标假车底盘结构,机身结构和充电系统组成,具有高速,良好稳定性和高相似性的特点。在智能汽车的特定系统测试过程中,目标假车通过充电系统为机箱提供驱动力,使目标假车可以以正常速度在测试站点上驱动,并提供所需的驾驶环境试验车。目标假车也能被激光和波米雷达有效探测,一旦测试车与目标假车碰撞,就可以快速分散目标假车的主体结构以避免损坏测试车辆。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几乎没有目标假车的制造商。在国内车辆测试中使用的目标假车基本上从国外进口并昂贵。这使得智能汽车研究和发展的测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因此,目标假车及其各种组件的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被检测的目标假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骨架(2)、以及套设于所述车身骨架(2)表面的车身蒙皮(1),且所述车身骨架(2)的底部未套设所述车身蒙皮(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被检测的目标假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骨架(2)、以及套设于所述车身骨架(2)表面的车身蒙皮(1),且所述车身骨架(2)的底部未套设所述车身蒙皮(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被检测的目标假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蒙皮(1)是由六块尼龙布(1.1-1.6)构成,且相邻两块尼龙布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
所述车身蒙皮(1)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车身骨架(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被检测的目标假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骨架包括左侧横肋组件(2.1)、车轮组件(2.3)、中间横肋组件(2.4)、右侧纵肋组件(2.5)、左侧纵肋组件(2.6)以及右侧横肋组件(2.7);
其中,所述左侧纵肋组件(2.6)、所述右侧纵肋组件(2.5)通过魔术贴对称连接于所述中间横肋组件(2.4)的左右两侧,所述左侧横肋组件(2.1)、所述右侧横肋组件(2.7)均通过魔术贴分别与所述左侧纵肋组件(2.6)、所述右侧纵肋组件(2.5)连接,且所述左侧横肋组件(2.1)、所述右侧横肋组件(2.7)沿所述中间横肋组件(2.4)的中线对称设置,以构成所述车身骨架(2);所述右侧纵肋组件(2.5)、左侧纵肋组件(2.6)沿所述中间横肋组件(2.4)的中线对称设置;
所述车轮组件(2.3)中的车轮分设于所述车身骨架(2)上,以构成仿真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被检测的目标假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横肋组件(2.1)包括七块大小、形状均不同的左横板(2.1.1-2.1.7),且所述左侧横肋组件(2.1)中从车身的车头到车尾方向,第二块左横板(2.1.2)至第三块左横板(2.1.3)之间、第六块左横板(2.1.6)至第四块左横板(2.1.7)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车轮组件(2.3)中的车轮;
所述右侧横肋组件(2.7)是与所述左侧横肋组件(2.1)关于车身的中线对称的结构,且所述右侧横肋组件(2.7)中也设置有两个所述车轮组件(2.3)中的车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测试中被检测的目标假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肋板组件(2.2),所述支撑肋板组件(2.2)包括左前支撑肋(2.2.1)、左后支撑肋(2.2.2)、右后支撑肋(2.2.4)、右前支撑肋(2.2.6),所述左侧横肋组件(2.1)中从车身的车头到车尾方向,第三块左横板(2.1.3)至第四块左横板(2.1.4)之间、第四块左横板(2.1.4)至第五块左横板(2.1.5)之间分别通过所述左前支撑肋(2.2.1)、所述左后支撑肋(2.2.2)连接;所述右后支撑肋(2.2.4)、所述右前支撑肋(2.2.6)设于所述右侧横肋组件(2.7)中的对应位置,使得所述左侧横肋组件(2.1)、所述右侧横肋组件(2.7)沿所述中间横肋组件(2.4)的中线对称设置,以构成所述车身骨架(2);
所述中间横肋组件(2.4)包括七块大小、形状均不同的泡沫板(2.4.1~2.4.7),且该七块泡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恩袁金呈陈弯张帆谢苗卢炽华袁守利颜伏伍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