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28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向油室的内腔中充分注油致使机械密封不能充分润滑引起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油室的端壁上设置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设置在端面的周边位置,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壁厚从一侧向另外一侧由厚逐渐变薄,对应于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薄,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厚,即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内表面为倾斜面,倾斜油室内壁面从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倾斜。其效果:改变油室结构,能够使机械密封能够完全浸润在机械油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减少电机维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油电机,尤其涉及一种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
技术介绍
充油电机(如充油式潜水电机)由于电机腔内部需要充满机械油,使电机上端(使用时通常为直立放置,油室设置于电机的上端)的机械密封一直处于油环境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现有的油室的端壁(即使用时位于上端的端壁)的内表面与电机的轴线相垂直。电机抽真空后再向油室中注油,在理想状态下,机械密封能够浸润在继续油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存在各种因素,油室内腔上端会存在空气,机械油不能充满油室,导致加油量不足,机械密封往往不能完全沉浸在机械油里,影响机械油对机械密封的润滑效果,最终影响电机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改变油室结构,能够使机械密封能够完全浸润在机械油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减少电机维修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一端的油室,设置在机壳内的上挡套、有绕组定子铁芯和转子,所述转子上的转轴穿过所述上挡套伸入所述油室的轴孔中,所述转轴上设置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位于所述轴孔中,所述上挡套隔离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和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室的端壁上设置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设置在端面的周边位置,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壁厚从一侧向另外一侧由厚逐渐变薄,对应于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薄,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厚,即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内表面为倾斜面,倾斜油室内壁面从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倾斜。改变油室结构,能够使机械密封能够完全浸润在机械油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减少电机维修率。具体来说,通过改油室端壁的内表面为朝上倾斜的倾斜面,即倾斜油室内壁面与电机轴线呈一夹角。当电机抽真空(相对来说,往往还是会存在空气)后向油室内注油时,随着机械油的加入,机械油将空气向油室内腔的上端方向移动,倾斜油室内壁面会将空气引流到注油孔,通过注油孔将空气排出,使机械油能够充分包围机械密封,机械密封完全浸润在继续油中,得到很好的润滑。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倾斜油室内壁面对应于所述机械密封的外端面的部位位于所述机械密封的外端面的外侧。使用时,电机为直立状态,为了能够充分浸润继续密封,油室的内腔对应于机械密封处至少要高于机械密封,使机械油完全包围机械密封。为了进一步能够将留存在油室中的空气排出,所述油室的端面的中部设置轴孔开口,所述轴孔开口、注油孔和电缆线出线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使倾斜面能够覆盖整个油室内腔的上端。使用时,机械油依次注满电缆线出线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轴孔开口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注油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将空气顺着倾斜面逐渐上升的方向推进,最终从注油孔排出。为了再进一步方便有效排出空气,所述注油孔的内端面为倾斜面,倾斜注油孔内端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油室内壁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注油孔的倾斜面的设置进一步减少对空气排出产生的阻碍,有利于向油室内腔更充分注油。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改变油室结构,能够使机械密封能够完全浸润在机械油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减少电机维修率。2、油室端壁的内表面为朝上倾斜的倾斜面,注油时,随着机械油的加入,机械油将空气向油室内腔的上端方向移动,倾斜油室内壁面会将空气引流到注油孔,通过注油孔将空气排出,使机械油能够充分包围机械密封,机械密封完全浸润在继续油中,得到很好的润滑。3、注油孔的倾斜面的设置进一步减少对空气排出产生的阻碍,有利于向油室内腔更充分注油。4、为了进一步能够将留存在油室中的空气排出,所述油室的端面的中部设置轴孔开口,所述轴孔开口、注油孔和电缆线出线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使倾斜面能够覆盖整个油室内腔的上端。5、使用时,机械油依次注满电缆线出线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轴孔开口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注油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将空气顺着倾斜面逐渐上升的方向推进,最终从注油孔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油室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油室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油室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对应于图2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对应于图3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7所示,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包括机壳1,设置在所述机壳一端的油室2,设置在机壳内的上挡套3、有绕组定子铁芯4和转子,所述转子上的转轴5穿过所述上挡套伸入所述油室的轴孔中,所述转轴上设置机械密封6,所述机械密封位于所述轴孔中,所述上挡套隔离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和机壳。所述油室的端壁上设置注油孔7,所述注油孔设置在端面的周边位置,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壁厚从一侧向另外一侧由厚逐渐变薄,对应于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薄,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厚,即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内表面为倾斜面,倾斜油室内壁面21从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倾斜。改变油室结构,能够使机械密封能够完全浸润在机械油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减少电机维修率。具体来说,通过改油室端壁的内表面为朝上倾斜的倾斜面,即倾斜油室内壁面与电机轴线呈一夹角。当电机抽真空(相对来说,往往还是会存在空气)后向油室内注油时,随着机械油的加入,机械油将空气向油室内腔的上端方向移动,倾斜油室内壁面会将空气引流到注油孔,通过注油孔将空气排出,使机械油能够充分包围机械密封,机械密封完全浸润在继续油中,得到很好的润滑。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倾斜油室内壁面对应于所述机械密封的外端面的部位22位于所述机械密封的外端面的外侧。使用时,电机为直立状态,为了能够充分浸润继续密封,油室的内腔对应于机械密封处至少要高于机械密封,使机械油完全包围机械密封。为了进一步能够将留存在油室中的空气排出,所述油室的端面的中部设置轴孔开口,所述轴孔开口8、注油孔和电缆线出线孔9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使倾斜面能够覆盖整个油室内腔的上端。使用时,机械油依次注满电缆线出线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轴孔开口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注油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将空气顺着倾斜面逐渐上升的方向推进,最终从注油孔排出。为了再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一端的油室,设置在机壳内的上挡套、有绕组定子铁芯和转子,所述转子上的转轴穿过所述上挡套伸入所述油室的轴孔中,所述转轴上设置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位于所述轴孔中,所述上挡套隔离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和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室的端壁上设置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设置在端面的周边位置,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壁厚从一侧向另外一侧由厚逐渐变薄,对应于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薄,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厚,即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内表面为倾斜面,倾斜油室内壁面从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一端的油室,设置在机壳内的上挡套、有绕组定子铁芯和转子,所述转子上的转轴穿过所述上挡套伸入所述油室的轴孔中,所述转轴上设置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位于所述轴孔中,所述上挡套隔离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和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室的端壁上设置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设置在端面的周边位置,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壁厚从一侧向另外一侧由厚逐渐变薄,对应于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薄,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厚,即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内表面为倾斜面,倾斜油室内壁面从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滕晓莫巧平胡杰蔡艇胡健彬
申请(专利权)人: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