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桩接承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8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桩接承台结构,包括既有桩身,所述既有桩身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既有主筋,所述既有主筋的顶部贯穿至既有桩身的顶部,所述既有主筋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包钢管,所述外包钢管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贯穿设置有水平拉筋,所述外包钢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内侧加劲肋,所述外包钢管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第一加劲肋,所述外包钢管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第二加劲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既有主筋、内侧加劲肋、外侧第一加劲肋、外侧第二加劲肋、外包钢管、水平拉筋、钢筋圆环和通孔的配合使用,具备能够重复利用原桥旧柱的优点,解决了如何重复利用既有旧桩,以便于后期桥梁施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桩接承台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桥梁工程技术
,具体为新型桩接承台结构。
技术介绍
在城市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市政项目的建设,一些老旧桥梁需要进行拆除,与此同时时保留了部分桥桩,待市政项目竣工后,为了节省工期以及减小对城市环境的干扰,原桥旧桩的重复利用显得尤为关键,而确保旧桩与新建承台之间的紧密连接是保证后期恢复整体桥梁结构建设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我们提供一种既有旧桥桩身与新建承台之间的新型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桩接承台结构,具备能够重复利用原桥旧柱的优点,解决了如何重复利用既有旧桩,以便于后期桥梁施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桩接承台结构,包括既有桩身,所述既有桩身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既有主筋,所述既有主筋的顶部贯穿至既有桩身的顶部,所述既有主筋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包钢管,所述外包钢管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贯穿设置有水平拉筋,所述外包钢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内侧加劲肋,所述外包钢管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第一加劲肋,所述外包钢管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第二加劲肋,所述外侧第一加劲肋和外侧第二加劲肋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钢筋圆环,所述水平拉筋与钢筋圆环固定连接,所述外包钢管的内腔浇筑有现浇混凝土,所述外侧第一加劲肋的底部与外侧第二加劲肋和既有主筋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既有桩身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既有主筋与加强筋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既有桩身和外包钢管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拉筋和钢筋圆环通过捆扎的形式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外侧第一加劲肋和外侧第二加劲肋与内侧加劲肋对应,所述外侧第一加劲肋和外侧第二加劲肋均匀分布在外包钢管表面。优选的,所述外侧第一加劲肋和外侧第二加劲肋均开设有与钢筋圆环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钢筋圆环贯穿通孔并与通孔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既有主筋、内侧加劲肋、外侧第一加劲肋、外侧第二加劲肋、外包钢管、水平拉筋、钢筋圆环和通孔的配合使用,具备能够重复利用原桥旧柱的优点,解决了如何重复利用既有旧桩,以便于后期桥梁施工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包钢管,能够起到增强接桩部位整体强度的作用,能够便于桩承台的稳定,通过设置水平拉筋,能够起到增强桩身强度的作用,能够便于桩身的稳定,通过设置加强筋,能够起到增加既有桩身强度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既有桩身受损,通过设置钢筋圆环,能够分别对外侧第一加劲肋和外侧第二加劲肋起到定位的作用,能够便于外侧第一加劲肋和外侧第二加劲肋的支撑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面图;图2为本技术A-A接旧桩桩身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B-B承台桩身剖面图。图中:1既有桩身、2既有主筋、3内侧加劲肋、4外侧第一加劲肋、5外侧第二加劲肋、6外包钢管、7水平拉筋、8钢筋圆环、9现浇混凝土、1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中的既有桩身1、既有主筋2、内侧加劲肋3、外侧第一加劲肋4、外侧第二加劲肋5、外包钢管6、水平拉筋7、钢筋圆环8、现浇混凝土9和通孔10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请参阅图1-3,新型桩接承台结构,包括既有桩身1,既有桩身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既有主筋2,既有桩身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既有主筋2与加强筋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强筋,能够起到增加既有桩身1强度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既有桩身1受损,既有主筋2的顶部贯穿至既有桩身1的顶部,既有主筋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包钢管6,通过设置外包钢管6,能够起到增强接桩部位整体强度的作用,能够便于桩承台的稳定,外包钢管6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的内腔贯穿设置有水平拉筋7,通过设置水平拉筋7,能够起到增强桩身强度的作用,能够便于桩身的稳定,外包钢管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内侧加劲肋3,外包钢管6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第一加劲肋4,外包钢管6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第二加劲肋5,外侧第一加劲肋4和外侧第二加劲肋5与内侧加劲肋3对应,外侧第一加劲肋4和外侧第二加劲肋5均匀分布在外包钢管6表面,外侧第一加劲肋4和外侧第二加劲肋5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钢筋圆环8,既有桩身1和外包钢管6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水平拉筋7和钢筋圆环8通过捆扎的形式固定连接,外侧第一加劲肋4和外侧第二加劲肋5均开设有与钢筋圆环8配合使用的通孔,钢筋圆环8贯穿通孔并与通孔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钢筋圆环8,能够分别对外侧第一加劲肋4和外侧第二加劲肋5起到定位的作用,能够便于外侧第一加劲肋4和外侧第二加劲肋5的支撑稳定,水平拉筋7与钢筋圆环8固定连接,外包钢管6的内腔浇筑有现浇混凝土9,外侧第一加劲肋4的底部与外侧第二加劲肋5和既有主筋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既有主筋2、内侧加劲肋3、外侧第一加劲肋4、外侧第二加劲肋5、外包钢管6、水平拉筋7、钢筋圆环8和通孔10的配合使用,具备能够重复利用原桥旧柱的优点,解决了如何重复利用既有旧桩,以便于后期桥梁施工的问题。使用时,将外包钢管6焊接在既有主筋2的内侧,将外包钢管6与既有主筋2进行固定,将内侧加劲肋3固定在外包钢管6的内腔,内侧加劲肋3对外包钢管6起到增强的作用,能够防止外包钢管6发生弯曲,外侧第一加劲肋4和外侧第二加劲肋5均匀固定在外包钢管6的表面,钢筋圆环8分别与外侧第一加劲肋4和外侧第二加劲肋5固定连接,水平拉筋7贯穿通孔10与钢筋圆环8固定连接,个附件安装完成后与现浇混凝土9浇筑成整体。综上所述:该新型桩接承台结构,通过设置既有主筋2、内侧加劲肋3、外侧第一加劲肋4、外侧第二加劲肋5、外包钢管6、水平拉筋7、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桩接承台结构,包括既有桩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桩身(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既有主筋(2),所述既有主筋(2)的顶部贯穿至既有桩身(1)的顶部,所述既有主筋(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包钢管(6),所述外包钢管(6)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内腔贯穿设置有水平拉筋(7),所述外包钢管(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内侧加劲肋(3),所述外包钢管(6)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第一加劲肋(4),所述外包钢管(6)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第二加劲肋(5),所述外侧第一加劲肋(4)和外侧第二加劲肋(5)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钢筋圆环(8),所述水平拉筋(7)与钢筋圆环(8)固定连接,所述外包钢管(6)的内腔浇筑有现浇混凝土(9),所述外侧第一加劲肋(4)的底部与外侧第二加劲肋(5)和既有主筋(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桩接承台结构,包括既有桩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桩身(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既有主筋(2),所述既有主筋(2)的顶部贯穿至既有桩身(1)的顶部,所述既有主筋(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包钢管(6),所述外包钢管(6)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内腔贯穿设置有水平拉筋(7),所述外包钢管(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内侧加劲肋(3),所述外包钢管(6)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第一加劲肋(4),所述外包钢管(6)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第二加劲肋(5),所述外侧第一加劲肋(4)和外侧第二加劲肋(5)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钢筋圆环(8),所述水平拉筋(7)与钢筋圆环(8)固定连接,所述外包钢管(6)的内腔浇筑有现浇混凝土(9),所述外侧第一加劲肋(4)的底部与外侧第二加劲肋(5)和既有主筋(2)固定连接。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菊高中俊杜百计孙虎平刘鹏明杨蔡颖颖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