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19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其中,防退结构包括两个分别横向活动设置的于连接部的两侧的卡条,抽芯驱动部的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开模避让槽,方铁的滑槽的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合模防退槽;合模时,第一限位部与顶针限位板的顶面限位配合,卡条的内侧与驱动块的外侧面抵顶配合、卡条的外侧活动卡嵌于合模防退槽;开模时,第二限位部与顶针限位板的底面限位配合,卡条的内侧活动卡嵌于开模避让槽、卡条的外侧与方铁的滑槽的内侧面抵顶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将行针承受的压力转移到模具底板上,避免了顶针限位板啤塑时被顶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
技术介绍
在现有三板模的结构中,上下的两个前模侧之间具有开模行程,合模时上下两个前模侧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作用下合拢在一起,啤件时,行针要承受很大的注塑压力,会顶退顶针限位板,导致啤塑产品不合格,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将行针承受的压力转移到模具底板上,避免了顶针限位板啤塑时被顶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模具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以及顶针限位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分别安装有多个顶针,顶针限位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行针,模具底板的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方铁,方铁的中部开设有一滑槽,顶针限位板的两侧分别凸出设置有一连接部,连接部滑动安装于滑槽,连接部的中间凹缺开设有一油缸连接部;这两个方铁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一油缸,油缸的驱动杆固定有一驱动块,驱动块的顶部与相应的方铁活动抵顶配合;驱动块的顶部横向凸出成型有第一限位部、底部横向凸出成型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间隔形成抽芯驱动部,顶针限位板的油缸连接部活动套设于抽芯驱动部,并且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与顶针限位板的顶面和底面限位配合,其中,顶针限位板、驱动块以及方铁之间设置有防退结构;防退结构包括两个分别横向活动设置的于连接部的两侧的卡条,抽芯驱动部的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开模避让槽,方铁的滑槽的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合模防退槽;合模时,第一限位部与顶针限位板的顶面限位配合,卡条的内侧与驱动块的外侧面抵顶配合、卡条的外侧活动卡嵌于合模防退槽;开模时,第二限位部与顶针限位板的底面限位配合,卡条的内侧活动卡嵌于开模避让槽、卡条的外侧与方铁的滑槽的内侧面抵顶配合。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开模避让槽以及合模防退槽的横截面分别呈梯形、圆弧形或三角形设置,卡条的内侧端的形状大小与开模避让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卡条的外侧端的形状大小与合模防退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驱动块、连接部以及滑槽之间进行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为0.002mm~0.005mm。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卡条的外侧端与合模防退槽之间进行活动卡嵌配合,配合间隙为0.002mm~0.008mm。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卡条的内侧端与开模避让槽之间进行活动卡嵌配合,配合间隙为0.05mm~0.1mm。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呈横向直线设置的安装孔道,安装孔道左右贯穿设置,卡条滑动安装于相应的安装孔道内,卡条与安装孔道的安装间隙为0.002mm~0.008mm。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油缸的重复精度为±0.01mm。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在合模时卡条的内侧与驱动块的外侧面抵顶配合、卡条的外侧活动卡嵌于合模防退槽,将行针承受的压力转移到方铁以及模具底板上,避免了顶针限位板啤塑时被顶退,提高模具工作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降低残品率以及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模具底板1、顶针底板2、顶针面板3以及顶针限位板4,顶针底板2和顶针面板3分别安装有多个顶针31,顶针限位板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行针41,模具底板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方铁5,方铁5的中部开设有一滑槽,顶针限位板4的两侧分别凸出设置有一连接部,连接部滑动安装于滑槽,连接部的中间凹缺开设有一油缸6连接部;这两个方铁5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一油缸6,油缸6的驱动杆固定有一驱动块61,驱动块61的顶部与相应的方铁5活动抵顶配合;驱动块61的顶部横向凸出成型有第一限位部611、底部横向凸出成型有第二限位部612,第一限位部611与第二限位部612之间间隔形成抽芯驱动部,顶针限位板4的油缸6连接部活动套设于抽芯驱动部,并且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限位部612分别与顶针限位板4的顶面和底面限位配合,其中,顶针限位板4、驱动块61以及方铁5之间设置有防退结构;防退结构包括两个分别横向活动设置的于连接部的两侧的卡条52,抽芯驱动部的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开模避让槽610,方铁5的滑槽的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合模防退槽51;合模时,第一限位部611与顶针限位板4的顶面限位配合,卡条52的内侧与驱动块61的外侧面抵顶配合、卡条52的外侧活动卡嵌于合模防退槽51;开模时,第二限位部612与顶针限位板4的底面限位配合,卡条52的内侧活动卡嵌于开模避让槽610、卡条52的外侧与方铁5的滑槽的内侧面抵顶配合。本技术提供的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的防退原理是,设计防退机构的原因:合模状态下,顶针面板3与顶针限位板4之间有空间,距离H=顶针顶出行程+行针41的脱模行程,啤件时,行针PA要承受很大的注塑压力,会顶退顶针限位板4,导致啤塑产品不合格,此套模具通过卡条52和合模防退槽51的卡嵌锁定结构,将行针41承受的压力转移到模具底板1上,避免了顶针限位板4啤塑时被顶退。具体地,开模避让槽610以及合模防退槽51的横截面分别呈梯形、圆弧形或三角形设置,卡条52的内侧端的形状大小与开模避让槽610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卡条52的外侧端的形状大小与合模防退槽51的形状大小相匹配。通过这种斜面槽或弧面槽的驱动结构,实现开合模的过程中推动卡条52进行两侧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解锁以及防退锁紧。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维护方便。具体地,驱动块61、连接部以及滑槽之间进行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为0.002mm~0.005mm。具体地,卡条52的外侧端与合模防退槽51之间进行活动卡嵌配合,配合间隙为0.002mm~0.008mm。具体地,卡条52的内侧端与开模避让槽610之间进行活动卡嵌配合,配合间隙为0.05mm~0.1mm。具体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呈横向直线设置的安装孔道,安装孔道左右贯穿设置,卡条52滑动安装于相应的安装孔道内,卡条52与安装孔道的安装间隙为0.002mm~0.008mm。具体地,油缸6的重复精度为±0.01mm。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模具底板(1)、顶针底板(2)、顶针面板(3)以及顶针限位板(4),顶针底板(2)和顶针面板(3)分别安装有多个顶针(31),顶针限位板(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行针(41),其特征在于:模具底板(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方铁(5),方铁(5)的中部开设有一滑槽,顶针限位板(4)的两侧分别凸出设置有一连接部,连接部滑动安装于滑槽,连接部的中间凹缺开设有一油缸(6)连接部;这两个方铁(5)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一油缸(6),油缸(6)的驱动杆固定有一驱动块(61),驱动块(61)的顶部与相应的方铁(5)活动抵顶配合;驱动块(61)的顶部横向凸出成型有第一限位部(611)、底部横向凸出成型有第二限位部(612),第一限位部(611)与第二限位部(612)之间间隔形成抽芯驱动部,顶针限位板(4)的油缸(6)连接部活动套设于抽芯驱动部,并且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限位部(612)分别与顶针限位板(4)的顶面和底面限位配合,其中,顶针限位板(4)、驱动块(61)以及方铁(5)之间设置有防退结构;/n防退结构包括两个分别横向活动设置的于连接部的两侧的卡条(52),抽芯驱动部的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开模避让槽(610),方铁(5)的滑槽的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合模防退槽(51);合模时,第一限位部(611)与顶针限位板(4)的顶面限位配合,卡条(52)的内侧与驱动块(61)的外侧面抵顶配合、卡条(52)的外侧活动卡嵌于合模防退槽(51);开模时,第二限位部(612)与顶针限位板(4)的底面限位配合,卡条(52)的内侧活动卡嵌于开模避让槽(610)、卡条(52)的外侧与方铁(5)的滑槽的内侧面抵顶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前模斜抽芯防退结构的模具,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模具底板(1)、顶针底板(2)、顶针面板(3)以及顶针限位板(4),顶针底板(2)和顶针面板(3)分别安装有多个顶针(31),顶针限位板(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行针(41),其特征在于:模具底板(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方铁(5),方铁(5)的中部开设有一滑槽,顶针限位板(4)的两侧分别凸出设置有一连接部,连接部滑动安装于滑槽,连接部的中间凹缺开设有一油缸(6)连接部;这两个方铁(5)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一油缸(6),油缸(6)的驱动杆固定有一驱动块(61),驱动块(61)的顶部与相应的方铁(5)活动抵顶配合;驱动块(61)的顶部横向凸出成型有第一限位部(611)、底部横向凸出成型有第二限位部(612),第一限位部(611)与第二限位部(612)之间间隔形成抽芯驱动部,顶针限位板(4)的油缸(6)连接部活动套设于抽芯驱动部,并且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限位部(612)分别与顶针限位板(4)的顶面和底面限位配合,其中,顶针限位板(4)、驱动块(61)以及方铁(5)之间设置有防退结构;
防退结构包括两个分别横向活动设置的于连接部的两侧的卡条(52),抽芯驱动部的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开模避让槽(610),方铁(5)的滑槽的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合模防退槽(51);合模时,第一限位部(611)与顶针限位板(4)的顶面限位配合,卡条(52)的内侧与驱动块(61)的外侧面抵顶配合、卡条(52)的外侧活动卡嵌于合模防退槽(51);开模时,第二限位部(612)与顶针限位板(4)的底面限位配合,卡条(52)的内侧活动卡嵌于开模避让槽(6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协誉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