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纠偏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61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纠偏机构,包括纠偏杆,所述纠偏杆的前后两端各固设有竖板,所述竖板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下方设置有阶梯形的轨道,所述竖板远离所述纠偏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块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轨道与所述滑轨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滑块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纠偏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可应用在载车台上,以实现对车辆的摆正,从而减少了安全隐患并可有效防止车辆与载车台或者车库产生碰撞,方便快捷,有利于AGV小车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纠偏机构
本技术涉及纠偏机构的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车辆纠偏机构。
技术介绍
在停车场、立体车库等停车场所经常需要用AGV小车来搬运车辆,AGV小车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工业应用中不需驾驶员的搬运车,以可充电之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一般可通过电脑来控制其行进路线以及行为,或利用电磁轨道来设立其行进路线,电磁轨道黏贴于地板上,无人搬运车则依靠电磁轨道所带来的讯息进行移动与动作。在存取车过程中,需先将车辆移至载车台,通常由于驾驶员或其他原因很难将车辆完全摆正;若直接将车辆倾斜停放,会导致AGV小车无法抱牢车辆,不仅会导致安全隐患而且很容易导致车辆与载车台或者车库产生碰撞。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纠偏机构,可应用在载车台上,以实现对车辆的摆正。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纠偏机构,包括纠偏杆,所述纠偏杆的前后两端各固设有竖板,所述竖板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下方设置有阶梯形的轨道,所述竖板远离所述纠偏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块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轨道与所述滑轨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滑块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纠偏电机。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所述齿条连接第三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杆的前后两端各连接一所述滑块,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三连杆均沿左右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纠偏杆包括内管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接近开关相对应的信号支架,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纠偏电机均连接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纠偏电机、所述轨道以及所述滑轨均固定连接在载车台内,所述载车台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纠偏杆相对应的矩形开口,所述载车台在所述矩形开口内设置有与所述纠偏杆相对应的辊道,所述辊道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可转动的辊子,所述辊子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可应用在载车台上,以实现对车辆的摆正,从而减少了安全隐患并可有效防止车辆与载车台或者车库产生碰撞,方便快捷,有利于AGV小车的推广及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纠偏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载车台的示意图。图中:1、纠偏杆;2、竖板;3、轨道;4、第一连杆;5、滑块;6、滑轨;7、纠偏电机;8、齿轮;9、齿条;10、第三连杆;11、第二连杆;12、载车台;13、辊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辆纠偏机构,包括纠偏杆1,所述纠偏杆1的前后两端各固设有竖板2,所述竖板2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下方设置有阶梯形的轨道3,所述竖板2远离所述纠偏杆1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块5上,所述滑块5滑动连接有滑轨6,所述轨道3与所述滑轨6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滑块5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纠偏电机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8以及与所述齿轮8啮合连接的齿条9,所述齿条9连接第三连杆10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11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杆11的前后两端各连接一所述滑块5,所述齿条9与所述第三连杆10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纠偏杆1包括内管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接近开关相对应的信号支架,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纠偏电机7均连接控制器。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纠偏电机7、所述轨道3以及所述滑轨6均固定连接在载车台12内,所述载车台12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纠偏杆1相对应的矩形开口,所述载车台12在所述矩形开口内设置有与所述纠偏杆1相对应的辊道13,所述辊道13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可转动的辊子,所述辊子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车辆纠偏机构可应用在载车台12上。载车台12包括支撑架和平台,平台固定在支撑架的顶部,平台顶部具有可供车辆行驶的行走平面。载车台12上分别设置有纠偏机构和辊道13,辊道13与纠偏机构相对应。纠偏机构一共有前后左右四个,左右两个纠偏机构共有一个纠偏电机7,每个纠偏机构包括纠偏杆1、竖板2、滚轮、轨道3、第一连杆4、滑块5、滑轨6、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0和齿条9等,控制器连接纠偏电机7,纠偏电机7为三相异步电机,纠偏电机7安装于支撑架上,纠偏电机7的电机轴连接有齿轮8,齿轮8和两根齿条9进行啮合,进行传动,齿条9通过关节轴承连接第三连杆10,第三连杆10可前后摆动,第三连杆10通过关节轴承连接第二连杆11的中部,第二连杆11为一根长轴,第二连杆11的前后两端各连接一个滑块5,滑块5与滑轨6滑动连接;滑块5铰接第一连杆4的一端,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竖板2的下部,竖板2上设置有滚轮,滚轮可沿轨道3滚动,在滚轮的支撑作用下可使竖板2不至于偏倒,纠偏杆1的前后两端各固定连接一竖板2,轨道3呈阶梯形,纠偏杆1可在轨道3的导向下上下左右移动,纠偏杆1直接将力作用在轮胎上,实现车辆的纠偏。行走平面上开设有前后左右四个矩形开口,矩形开口的前后长度稍大于纠偏杆1的前后长度,矩形开口的左右宽度稍大于纠偏杆1在左右方向上的可移动距离,支撑架上设置有辊道13,辊道13位于矩形开口内,辊道13的上表面齐平于或略高于行走平面,当滚轮沿轨道3滚动至高位时,纠偏杆1位于辊道13的上方。纠偏杆1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上装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连接控制器,接近开关的型号可以为K9-1267H,控制器包括单片机,单片机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如STM32F429,外管上装有信号支架,内管和外管之间装有弹簧,当纠偏杆1挤压轮胎进行纠偏动作时,外管的信号支架触发内管的接近开关,当左右两个纠偏杆1内的接近开关均被触发时,表示纠偏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杆(1),所述纠偏杆(1)的前后两端各固设有竖板(2),所述竖板(2)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下方设置有阶梯形的轨道(3),所述竖板(2)远离所述纠偏杆(1)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块(5)上,所述滑块(5)滑动连接有滑轨(6),所述轨道(3)与所述滑轨(6)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滑块(5)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纠偏电机(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杆(1),所述纠偏杆(1)的前后两端各固设有竖板(2),所述竖板(2)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下方设置有阶梯形的轨道(3),所述竖板(2)远离所述纠偏杆(1)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块(5)上,所述滑块(5)滑动连接有滑轨(6),所述轨道(3)与所述滑轨(6)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滑块(5)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纠偏电机(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8)以及与所述齿轮(8)啮合连接的齿条(9),所述齿条(9)连接第三连杆(10)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11)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杆(11)的前后两端各连接一所述滑块(5),所述齿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威佳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