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占元专利>正文

一种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563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板,基板右部设有轴一,轴一上设有齿轮一和齿轮二,齿轮一啮合齿条,齿条中部活动连接限位条,限位条连接基板,齿条的底端连接滑轮,滑轮设于滑槽中,滑槽连接传动杆的尾端,传动杆的中部连接传动连杆,传动连杆活动连接转轴,转轴设于基板上;所述基板的左侧连接连杆,连杆连接弹簧座一,弹簧座一上设有弹簧一,弹簧一连接传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采压脚蹬即可前行,无需骑行者腿部做圆周运动,骑行省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是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常见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行使。自行车的结构一般包括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0余个部件,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2、传动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人的脚的蹬力是靠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驶,确保行车安全。现有的脚踏式自行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该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左右脚来回做圆周运动,这限制了腿部或脚部因受伤等情况不够灵活的骑行者,由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的脚踏式自行车的传动机构,使骑行者骑行自行车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本技术具有通过采压脚蹬即可前行,无需骑行者腿部做圆周运动,骑行省力的优点。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基板,基板右部设有轴一,轴一上设有齿轮一和齿轮二,齿轮一啮合齿条,齿条中部活动连接限位条,限位条连接基板,齿条的底端连接滑轮,滑轮设于滑槽中,滑槽连接传动杆的尾端,传动杆的中部连接传动连杆,传动连杆活动连接转轴,转轴设于基板上;所述基板的左侧连接连杆,连杆连接弹簧座一,弹簧座一上设有弹簧一,弹簧一连接传动杆。前述的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中,所述基板的中部连设有轴二,轴二上设有齿轮三,齿轮三啮合齿轮二。前述的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中,所述齿条上设有滑轨,限位条上设有滑条,滑条设于滑轨中。前述的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中,所述齿条的顶端连接弹簧二,弹簧二连接弹簧座二。前述的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中,所述传动杆的头端活动连接脚蹬。前述的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中,所述齿条的上端设有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只需骑行者踩压脚蹬,即可通过传动杆、齿轮、齿条等结构带动自行车后轮前进,使用方式简单;且骑行者是近乎直线式的踩压脚蹬用力,相比于现有的腿部做圆周运动对脚蹬用力,本技术的对脚蹬的发力方式更加简单,所以骑行者使用本技术结构改造的自行车时更加省力;并且骑行者踩压式发力时,脚踝处几乎不需转动,所以本技术的设计更加便于腿部或脚部因受伤等情况不够灵活的骑行者的使用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齿轮二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齿条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滑槽和传动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应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板;2-轴一;3-齿轮一;4-齿轮二;5-齿条;6-限位条;7-滑轮;8-滑槽;9-传动杆;10-传动连杆;11-转轴;12-脚蹬;13-连杆;14-簧座一;15-弹簧一,16-轴二,17-齿轮,18-滑轨,19-滑条,20-弹簧二,21-弹簧座二,22-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种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结构参照图1-8所示,包括基板1,基板1右部设有轴一2,轴一2上设有齿轮一3和齿轮二4,齿轮3一啮合齿条5,齿条5中部活动连接限位条6,限位条6连接基板1,齿条5的底端连接滑轮7,滑轮7设于滑槽8中,滑槽8连接传动杆9的尾端,传动杆9的中部连接传动连杆10,传动连杆10活动连接转轴11,转轴11设于基板1上;所述基板1的左侧连接连杆13,连杆13连接弹簧座一14,弹簧座一14上设有弹簧一15,弹簧一15连接传动杆9。所述基板1的中部连设有轴二16,轴二16上设有齿轮三17,齿轮三17啮合齿轮二4。实际应用中,轴二16就是自行车后轮的转轴。本装置通过齿轮二4带动齿轮三17和轴二16转动,从而轴二16带动自行车后轮转动,实现自行车的前进。所述齿条5上设有滑轨18,限位条6上设有滑条19,滑条19设于滑轨18中。滑条19起到对带有滑轨18的齿条5的限位作用,使得齿条5只能在限位条6的限位作用下直线运动。所述齿条5的顶端连接弹簧二20,弹簧二20连接弹簧座二21。当齿条5向上运动时,拉伸弹簧二20,弹簧二20的弹力辅助齿条5的复位。所述传动杆9的头端活动连接脚蹬12。脚蹬12方便对传动杆9的踩压。所述齿条5的上端设有缺口22。齿条5上设置缺口22的作用是当使用本技术结构在自行车上时,倒着推该自行车不受限制,和常规自行车一样方便。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是安装在踩踏自行车上使用,并替换踩踏自行车,齿轮、链条的传动结构。优选本技术在自行车上设置两组,在自行车后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组,并对称设置,如图8所示,其中基板1优选为更为美观的圆形。并且自行车后轮上同现有技术一样,设计有飞轮结构,飞轮结构使得本技术施加力带动如图8所示自行车后轮逆时针旋转时,自行车可前进;而本技术有施加力带动带动如图8所示自行车后轮顺时针旋转时,飞轮空转,从而本技术不会使自行车不会后退。本技术具体的使用方法是骑行者上车后,踩压左右任一脚蹬12,传动杆9通过传动连杆10以转轴11为轴心进行杠杆转动,传动杆9的前端在踩压下运动,传动杆9的后端就会向上运动,过程中滑轮7在滑槽8中滚动,传动杆9的尾端将滑轮7及齿条5向上推动,齿条5在限位条6下向上运动,齿条5带动齿轮一3转动,齿轮一3的转动方向以图8中本装置结构设置方向为例,齿条5带动齿轮一3顺时针转动,齿轮一3带动轴一2转动,轴一2上的齿轮二4顺时针转动,齿轮二4带动齿轮三17和轴二16逆时针转动,轴二16实际就是自行车的后轮轴,自行车即可前进。踩压传动杆9的过程中,传动杆9会下压弹簧一15,所以骑行者松脚不在踩压传动杆9时,在弹簧一15的弹力下,传动杆9复位,复位过程中上述传动方式反向运动,由于飞轮的结构设计,此运动状态对自行车不会产生倒车的力。之后骑行者即可对传动杆9进行下一次踩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基板(1)右部设有轴一(2),轴一(2)上设有齿轮一(3)和齿轮二(4),齿轮一(3)啮合齿条(5),齿条(5)的中部活动连接限位条(6),限位条(6)连接基板(1),齿条(5)的底端连接滑轮(7),滑轮(7)设于滑槽(8)中,滑槽(8)连接传动杆(9)的尾端,传动杆(9)的中部连接传动连杆(10),传动连杆(10)活动连接转轴(11),转轴(11)设于基板(1)上;所述基板(1)的左侧连接连杆(13),连杆(13)连接弹簧座一(14),弹簧座一(14)上设有弹簧一(15),弹簧一(15)连接传动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基板(1)右部设有轴一(2),轴一(2)上设有齿轮一(3)和齿轮二(4),齿轮一(3)啮合齿条(5),齿条(5)的中部活动连接限位条(6),限位条(6)连接基板(1),齿条(5)的底端连接滑轮(7),滑轮(7)设于滑槽(8)中,滑槽(8)连接传动杆(9)的尾端,传动杆(9)的中部连接传动连杆(10),传动连杆(10)活动连接转轴(11),转轴(11)设于基板(1)上;所述基板(1)的左侧连接连杆(13),连杆(13)连接弹簧座一(14),弹簧座一(14)上设有弹簧一(15),弹簧一(15)连接传动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压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元
申请(专利权)人:张占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