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广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5350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包括驱动轮、传动件和驱动机构,驱动轮由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件进行驱动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偏心轴承内圈、偏心轴承外圈、连接轴、定位轴、脚踏板、驱动齿轮,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两个偏心轴承内圈之间通过连接轴连为一体,偏心轴承内圈的偏心孔处穿设有定位轴,两个偏心轴承外圈的外侧各自固定有脚踏板,内侧设有一圈驱动齿轮,定位轴位于两个偏心轴承内圈的杆体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齿轮盘,定位轴或其中一个第一齿轮盘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齿轮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偏心轴承,使得脚踏板较传统自行车支点到脚踏板长度增加,同时提高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传动比,实现省力的效果。

A kind of bicycle labor sa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社会发展,人类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科技日新月异,火车、网络等不停的提速,这些变化提高了我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节约了我们的时间。近些年随着社会注重环保,崇尚低碳生活,自行车,作为一种经济、环保、轻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又再次被人们广泛的应用起来。但是,目前自行车的发展多注重于其造型的独特性和车体的舒适度,但是很少在其速度上进行提升改进。为此,公开号为CN202728504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省力加速飞轮组件,设于自行车车架上,包括输出齿轮、传出齿轮、连接齿轮以及封盖组,采用内齿偏心啮合的方式达到传动效果,即输出齿轮和传出齿轮啮合传动,通过输出齿轮内齿与传出齿轮外齿之间齿数的不同,可任意设定传动比,通过增大传动比从而达到给自行车加速的效果;并且通过内齿啮合传动的方式,增大了传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阻力,使骑车者在骑行过程中节省了体能,并且提高速度后,也能同时缩短行驶时间。但是这种加速飞轮组件的结构过于复杂,导致使用故障率较高,且生产制造成本也较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包括驱动轮、传动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轮由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件进行驱动旋转,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偏心轴承内圈、偏心轴承外圈、连接轴、定位轴、脚踏板、驱动齿轮,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所述偏心轴承内圈共有两个,每个所述偏心轴承内圈的外侧套设有能够相对转动的偏心轴承外圈,两个所述偏心轴承内圈之间通过连接轴连为一体,所述偏心轴承内圈的偏心孔处穿设有定位轴,两个所述偏心轴承外圈的外侧各自固定有一个用于驱动其旋转的脚踏板,所述偏心轴承外圈的内侧设有一圈驱动齿轮,所述定位轴位于两个偏心轴承内圈的杆体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齿轮盘,所述第一齿轮盘的外侧设有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定位轴或其中一个第一齿轮盘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齿轮盘,所述第二齿轮盘上设有与传动件配合的第二齿轮。进一步地,上述自行车省力装置中,所述偏心轴承内圈、偏心轴承外圈以及两者间的滚动体花篮、滚动体构成偏心轴承。进一步地,上述自行车省力装置中,所述脚踏板由固定在偏心轴承外圈上的杆体和套设在杆体外侧的脚踏套构成。进一步地,上述自行车省力装置中,两个所述偏心轴承内圈以及连接轴与自行车车架固定。进一步地,上述自行车省力装置中,所述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的齿轮传动比为8-20。进一步地,上述自行车省力装置中,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轮传动比为1-2。进一步地,上述自行车省力装置中,所述第二齿轮盘与定位轴固定时,所述第二齿轮盘位于两个偏心轴承内圈的内侧区域。进一步地,上述自行车省力装置中,所述第二齿轮盘与定位轴固定时,所述第二齿轮盘位于两个偏心轴承内圈的外侧区域。进一步地,上述自行车省力装置中,所述传动件为链条,对应地所述第二齿轮为与链条配合的链轮。进一步地,上述自行车省力装置中,所述传动件为两端设有锥齿轮的传动轴,对应地所述第二齿轮以及驱动轮的中心齿轮均为与锥齿轮配合的配合锥齿轮,通过前后所述锥齿轮、配合锥齿轮之前的配合,能够将第二齿轮的横向转动转变为传动轴的纵向转动,再转变为驱动轮的横向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设计偏心轴承,使得脚踏板较传统自行车支点到脚踏板长度增加,利用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作用,两侧脚踏板可以往复循环工作;另一方面基于偏心轴承的外圈增设有驱动齿轮,利用驱动齿轮来带动与传动件连接的从动齿轮,通过提高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传动比,进一步实现省力的效果。另外,本技术各部件结构便于工艺制造,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也利于维修,降低使用成本。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自行车省力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驱动机构部分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驱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驱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驱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自行车省力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驱动轮,2-传动件,3-驱动机构,301-偏心轴承内圈,302-偏心轴承外圈,303-连接轴,304-定位轴,305-脚踏板,306-驱动齿轮,307-第一齿轮盘,308-第一齿轮,309-第二齿轮盘,310-第二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包括驱动轮1、传动件2和驱动机构3,驱动轮1由驱动机构3通过传动件2进行驱动旋转。驱动轮1为自行车的后轮,自行车的前轮为从动轮。驱动机构3包括偏心轴承内圈301、偏心轴承外圈302、连接轴303、定位轴304、脚踏板305、驱动齿轮306,第一齿轮盘307和第二齿轮盘309。偏心轴承内圈301共有两个,每个偏心轴承内圈301的外侧套设有能够相对转动的偏心轴承外圈302。两个偏心轴承内圈301之间通过连接轴303连为一体,偏心轴承内圈301的偏心孔处穿设有定位轴304。两个偏心轴承外圈302的外侧各自固定有一个用于驱动其旋转的脚踏板305,偏心轴承外圈302的内侧设有一圈驱动齿轮306。定位轴304位于两个偏心轴承内圈301的杆体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齿轮盘307,第一齿轮盘307的外侧设有与驱动齿轮306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308,定位轴304或其中一个第一齿轮盘307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齿轮盘309,第二齿轮盘309上设有与传动件2配合的第二齿轮310。本实施例中,偏心轴承内圈301、偏心轴承外圈302以及两者间的滚动体花篮、滚动体构成偏心轴承。附图中为了简化结构,未标示出滚动体花篮、滚动体,本实施例并未与偏心轴承的工作原理进行改进,只是在其基础上增设部件。本实施例中,脚踏板305由固定在偏心轴承外圈302上的杆体和套设在杆体外侧的脚踏套构成。其结构与传统脚踏板类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包括驱动轮、传动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轮由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件进行驱动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偏心轴承内圈、偏心轴承外圈、连接轴、定位轴、脚踏板、驱动齿轮,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所述偏心轴承内圈共有两个,每个所述偏心轴承内圈的外侧套设有能够相对转动的偏心轴承外圈,两个所述偏心轴承内圈之间通过连接轴连为一体并与车架固定,所述偏心轴承内圈的偏心孔处穿设有定位轴,两个所述偏心轴承外圈的外侧各自固定有一个用于驱动其旋转的脚踏板,所述偏心轴承外圈的内侧设有一圈驱动齿轮,所述定位轴位于两个偏心轴承内圈的杆体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齿轮盘,所述第一齿轮盘的外侧设有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定位轴或其中一个第一齿轮盘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齿轮盘,所述第二齿轮盘上设有与传动件配合的第二齿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包括驱动轮、传动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轮由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件进行驱动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偏心轴承内圈、偏心轴承外圈、连接轴、定位轴、脚踏板、驱动齿轮,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所述偏心轴承内圈共有两个,每个所述偏心轴承内圈的外侧套设有能够相对转动的偏心轴承外圈,两个所述偏心轴承内圈之间通过连接轴连为一体并与车架固定,所述偏心轴承内圈的偏心孔处穿设有定位轴,两个所述偏心轴承外圈的外侧各自固定有一个用于驱动其旋转的脚踏板,所述偏心轴承外圈的内侧设有一圈驱动齿轮,所述定位轴位于两个偏心轴承内圈的杆体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齿轮盘,所述第一齿轮盘的外侧设有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定位轴或其中一个第一齿轮盘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齿轮盘,所述第二齿轮盘上设有与传动件配合的第二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省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承内圈、偏心轴承外圈以及两者间的滚动体花篮、滚动体构成偏心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省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由固定在偏心轴承外圈上的杆体和套设在杆体外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广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