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基频谐振器晶片的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25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基频谐振器晶片的治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掩膜片、定位片和下掩膜片;上掩膜片和下掩膜片上的每个电极槽上设有一个凸形层,下掩膜片上的电极位于凸形层的内部,凸形层嵌入到与定位槽中;定位槽远离电极的两角为圆弧形,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上掩膜片和下掩膜片上的每个电极槽上设有一个凸形层,在生产排片过程,通过下掩膜片、上掩膜片的凸形层可以有效的将高基频晶片固定在定位槽内,采用此种设计就可以增加定位片的厚度,也避免了晶片跑片的风险,完全可满足高基频晶片批量生产需求;定位槽远离电极的两角为圆弧形,解决由于晶片太薄,在自动装片作业时容易引起晶片角落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基频谐振器晶片的治具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基频谐振器晶片的治具。
技术介绍
随着5G行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5G通讯设备的需求迅速增加,这需要更快的运行速度,因此对超高频段谐振器产品的需求也随之诞生。目前行业水平采用基频切割方式的无源谐振器产品高频段只做到62.4M左右,这是由于其厚度切变的振动方式决定,其特点就是晶片越薄、频率点越高,因为石英晶片的化学成分是SiO2,其二氧化硅的材质决定了晶片越薄越容易破损,60M以上晶片厚度在0.027mm以下,因此晶片越薄生产难度越大。现有的常规作业偏高频的频点,以96M为例,晶片厚度为0.017mm,配套的治具也必须是接近晶片厚度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对于治具的设计要求厚度0.05mm已经是极限,再薄的定位片设计就极易变形,晶片跑片严重,根本无法满足批量生产需求;不仅如此,由于晶片太薄,容易磕碰到定位片中定位槽,损坏晶片,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由于定位片设计较薄,在与上掩膜片和下掩膜片不断拆装的过程中,会造成定位片形变,进一步降低了治具的实用性。目前市场对100M左右的无源高频段谐振器的需求逐步加大,本技术的高频段谐振器晶片的治具设计与应用正是解决了这一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基频谐振器晶片的治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高基频谐振器晶片的治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掩膜片、定位片和下掩膜片;所述定位片上均匀设有若干定位槽,上掩膜片和下掩膜片上均匀设有若干电极槽,各定位槽与各电极槽一一对应;上掩膜片和下掩膜片上的每个电极槽上设有一个凸形层,凸形层由若干个厚度在0.03~0.06mm,凸形层的形状为U形,下掩膜片上的电极位于凸形层的内部,凸形层嵌入到与定位槽中;所述定位槽的长度为0.755~1.355mm,定位槽的宽度为0.575~0.985mm,定位片的厚度为0.07~0.20mm;所述定位槽远离电极的两角为圆弧形。优选的,定位槽和电极槽的数量均为672个。优选的,所述定位片和下掩膜片的外周经过氧化铝砂进行喷砂处理,使热扩散加工后残留物、微毛刺的处理,更耐磨、防油。优选的,所述定位片和下掩膜片均由304不锈钢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凸形层的形状为半开口长方形。优选的,所述定位片与下掩膜片之间通过焊接形成互相贴合的一体化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高基频谐振器晶片的治具中:1、上掩膜片和下掩膜片上的每个电极槽上设有一个凸形层,在生产排片过程,通过下掩膜片、上掩膜片的凸形层可以有效的将高基频晶片固定在定位槽内,采用此种设计就可以增加定位片的厚度,也避免了晶片跑片的风险,完全可满足高基频晶片批量生产需求;2、定位槽远离电极的两角为圆弧形,解决由于晶片太薄,在自动装片作业时容易引起晶片角落破损的问题;3、定位片与下掩膜片之间通过焊接形成互相贴合的一体化结构,能够避免定位片与下掩膜片长期拆装以后带来的形变,而且定位槽的长度为0.755~1.355mm,定位槽的宽度为0.575~0.985mm,保证定位片和下掩膜片在焊接热贴后即使出现热胀冷缩,治具尺寸仍满足在标准公差范围内。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定位槽和电极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极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定位槽和电极槽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定位片与下掩膜片互相贴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掩膜片,2.定位片,3.下掩膜片,4.凸形层,5.电极,6.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本技术可应用扩展到60M~110M之间的晶片治具。实施例1:一种用于高基频谐振器晶片的治具,如图1-4所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掩膜片1、定位片2和下掩膜片3。所述定位片2上均匀设有若干定位槽6,上掩膜片1和下掩膜片3上均匀设有若干电极槽,各定位槽6与各电极槽一一对应;上掩膜片1和下掩膜片3上的每个电极槽上设有一个凸形层4,凸形层4由若干个厚度在0.03~0.06mm,凸形层4的形状为U形,下掩膜片3上的电极5位于凸形层4的内部,凸形层4嵌入到与定位槽6中;所述定位槽6的长度为0.755~1.355mm,定位槽6的宽度为0.575~0.985mm,定位片2的厚度为0.07~0.20mm;所述定位槽6远离电极的两角为圆弧形。以96M高频谐振器为例,晶片厚度为0.017mm,按原设计最佳匹配的定位片2厚度设计0.02mm,但由于太薄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现在把下掩膜片3、上掩膜片1上的每个电极5槽位通过半蚀刻的方式,形成厚度为0.05mm凸形层4,加上接近晶片的设计厚度0.02mm,实际可设计的定位片2厚度为0.12mm,在生产排片过程,通过下掩膜片3、上掩膜片1的凸形层4可以有效的将高基频晶片固定在定位槽6内,采用此种设计就可以避免因定位片2太薄所产生的变形,也避免了晶片跑片的风险,完全可满足高基频晶片批量生产需求。另外,原定位片2由原来的直角形改为圆弧形,能够解决由于晶片太薄,在自动装片作业时容易引起晶片角落破损的问题。而且,定位片2与下掩膜片3之间通过焊接形成互相贴合的一体化结构,能够避免定位片2与下掩膜片3长期拆装以后带来的形变。具体的,定位槽6和电极槽的数量均为672个,定位槽6和电极槽已24*28的矩阵方式排列。具体的,所述定位片2和下掩膜片3的外周经过氧化铝砂进行喷砂处理。具体的,所述定位片2和下掩膜片3均由304不锈钢材质制成。实施例2:如图5所示:所述凸形层4的形状为半开口长方形。实施例3: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片2与下掩膜片3之间通过焊接形成互相贴合的一体化结构。上述依据本技术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基频谐振器晶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掩膜片、定位片和下掩膜片;/n所述定位片上均匀设有若干定位槽,上掩膜片和下掩膜片上均匀设有若干电极槽,各定位槽与各电极槽一一对应;/n上掩膜片和下掩膜片上的每个电极槽上设有一个凸形层,凸形层由若干个厚度在0.03~0.06mm,凸形层的形状为U形,下掩膜片上的电极位于凸形层的内部,凸形层嵌入到与定位槽中;/n所述定位槽的长度为0.755~1.355mm,定位槽的宽度为0.575~0.985mm,定位片的厚度为0.07~0.20mm;/n所述定位槽远离电极的两角为圆弧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基频谐振器晶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掩膜片、定位片和下掩膜片;
所述定位片上均匀设有若干定位槽,上掩膜片和下掩膜片上均匀设有若干电极槽,各定位槽与各电极槽一一对应;
上掩膜片和下掩膜片上的每个电极槽上设有一个凸形层,凸形层由若干个厚度在0.03~0.06mm,凸形层的形状为U形,下掩膜片上的电极位于凸形层的内部,凸形层嵌入到与定位槽中;
所述定位槽的长度为0.755~1.355mm,定位槽的宽度为0.575~0.985mm,定位片的厚度为0.07~0.20mm;
所述定位槽远离电极的两角为圆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贞祝希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德频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