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及包含该改性环氧树脂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67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涉及电工绝缘材料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及包含该改性环氧树脂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氧树脂绝缘材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及包含该改性环氧树脂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

技术介绍

[0002]环氧树脂绝缘材料,一般是指以环氧树脂为主体加入环氧树脂固化剂使其固化而制成的一种绝缘材料,由于环氧树脂的绝缘性能高、结构强度大和密封性能好等许多独特的优点,已在高低压电器、电机和电子元器件的绝缘及封装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大部分互感器的绝缘层就是由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制成的。
[0003]在《中国胶黏剂》杂志(期刊)于2012年6月第21卷第6期中发表的一篇名为《环氧大豆油改性透明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粘剂的研究》、作者为郝娟等的期刊文献中,公开了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中加入环氧大豆油,可使制得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具有较佳的剪切强度、耐热性、柔韧性和透明性。
[0004]但是由于环氧树脂和环氧大豆油的粘度差别较大,环氧树脂粘度较高,环氧大豆油粘度较低,使得两者相容性差,且由于环氧大豆油属于非极性物质,环氧树脂属于极性物质,由相似相容性原理可知,两者的相容性比较差,导致环氧树脂和环氧大豆油混合过程中,两者出现分层的情况,使得两者很难均匀混合,影响环氧树脂绝缘材料黏剂的性能。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其具有环氧树脂和环氧大豆油相容性好、机械性能稳定、韧性好的优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0009][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甲基四氢苯酐的酸酐和聚醚多元醇的羟基与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基反应,对环氧大豆油进行改性,使得环氧大豆油形成低聚物,从而改善环氧大豆油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使得两者得以更好的相容,提高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同时,聚醚多元醇可进一步提高环氧树脂的抗静电性和韧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双酚A型环氧树脂是环氧树脂中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一种品种,其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其两端是反应能力很强的环氧基,容易被固化。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步骤一,将相应重量份数的环氧大豆油和甲基四氢苯酐、聚醚多元醇加到反应容器里,设置加热温度为60

140℃,搅拌均匀得到改性的环氧大豆油;
[0015]步骤二,将改性环氧大豆油与相应重量份数的双酚A环氧在25℃,搅拌均匀得到改性环氧树脂。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步先通过甲基四氢苯酐和聚醚多元醇对环氧大豆油进行改性,使环氧大豆油形成低聚物,改善其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再将改性过后的环氧大豆油与环氧树脂进行混合,使得两者混合得更加均匀,步骤安排合理,制作工艺简单。
[001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改性环氧树脂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其具有工艺简单、环氧树脂和环氧大豆油相容性好、电学性能好、绝缘性好的优点。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9]一种包含上述改性环氧树脂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Step1,将硅微粉加到上述的改性环氧树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0021]Step2,将与Step1等量的硅微粉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组分B;
[0022]Step3,将组分A和组分B按1:1进行混合均匀得到环氧树脂绝缘材料。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硅微粉性能稳定、电绝缘性能优异,可使得制成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电弧性能,且硅微粉还能降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放热峰值温度,降低固化物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从而消除固化物的内应力防止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开裂;先将硅微粉均匀分散在改性环氧树脂内,再将等量的硅微粉均匀地分散在固化剂,再将改性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进行搅拌混合,使得硅微粉能均匀的分散在制成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中,确保制成的环氧树脂具有稳定的绝缘性和抗电弧形;同时可将A组分和B组分单独贮存,需要使用时再将两者混合,方便环氧树脂原料的贮存。
[0024]进一步的,所述Step1的具体操作为:对改性环氧树脂进行搅拌,转速为800r/min,边搅拌边加入硅微粉,控制加入速度为每次加入的硅微粉都刚好被分散到体系中,以硅微粉无浮在改性环氧树脂表面为判断标准,当硅微粉全部加完后,开启真空,边搅拌边抽真空至200

300Pa,持续0.5h,然后停止搅拌,破真空。
[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硅微粉可以均匀且稳定的分散在改性环氧树脂内,防止产品中存在空气,确保后续制成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拥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0026]进一步的,所述Step2的具体操作为:对固化剂进行搅拌,转速为500r/min,边搅拌边加入硅微粉,控制加入速度为每次加入的硅微粉都刚好被分散到体系中,以硅微粉无浮在固化剂表面为判断标准,当硅微粉全部加完后,开启真空,边搅拌边抽真空至200

300Pa,持续0.5h,然后停止搅拌,破真空。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硅微粉可以均匀且稳定的分散在固化剂内,防止产品中存在空气,提高固化剂的储存周期,确保后续制成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拥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0028]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的原料包括重量份数为75

80的甲基四氢苯酐、重量份数为
4

16的聚醚多元醇。
[00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改性环氧树脂的原料中存在甲基四氢苯酐,而固化剂选择甲基四氢苯酐,可使得改性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相容性更好,提高制成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的机械稳定性,聚醚多元醇用来与甲基四氢苯酐反应,降低体系的收缩率。
[0030]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由以下步骤制得:将相应重量份数的甲基四氢苯酐、聚醚多元醇加热混合搅拌,加热温度为60

140℃,搅拌1h获得所述固化剂。
[00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聚醚多元醇与甲基四氢苯酐进行反应,降低体系的收缩率。
[0032]进一步的,所述Step1中硅微粉的重量份数为150

200的硅微粉。
[00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硅微粉的份数合理,能与改性环氧树脂较好的混合在一起。
[0034]进一步的,所述硅微粉的目数为600目。
[003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600目的硅微粉颗粒大小较为合适,能更好的与其他材料相容。
[0036]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7](1)通过甲基四氢苯酐的酸酐、聚醚多元醇的羟基与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基进行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其改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相应重量份数的环氧大豆油和甲基四氢苯酐、聚醚多元醇加到反应容器里,设置加热温度为60

140℃,搅拌均匀得到改性的环氧大豆油;步骤二,将改性环氧大豆油与相应重量份数的双酚A环氧在25℃,搅拌均匀得到改性环氧树脂。4.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环氧树脂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tep1,将硅微粉加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环氧树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Step2,将与Step1等量的硅微粉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组分B;Step3,将组分A和组分B按1:1进行混合均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1的具体操作为:对改性环氧树脂进行搅拌,转速为800r/min,边搅拌边加入硅微粉,控制加入速度为每次加入的硅微粉都刚好被分散到体系中,以硅微粉无浮在改性环氧树脂表面为判断标准,当硅微粉全部加完后,开启真空,边搅拌边抽真空至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锦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宜帆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