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098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脑壳体,包括一基架、一上盖及一锁扣装置。该基架具有一底壁、两侧壁及一前板。该基架底壁两侧分别装设一第一支撑架,中部装设一第二支撑架,两侧壁前端各形成一插槽,前板中部形成一安装孔。该上盖旋转装设在基架上,其两侧各形成一插槽。该锁扣装置由一锁固体与两扣杆组成,该锁固体收容在该前板安装孔内,该锁固体一端形成一收容在第二支撑架的作动体。该两扣杆一端支撑在该第二支撑架并位于该作动体两侧,并由一弹簧连接,两扣杆另一端则支撑在该第一支撑架上。旋转作动体,其推动扣杆依次穿过上盖与侧壁的插槽,从而固定该上盖。拆卸时,旋转作动体,扣杆在弹簧弹性力作用下退出插槽,从而解除该上盖的扣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脑壳体,特别指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开启的电脑壳体。技术背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繁,其扩充性及维修方便性变得十分重要。传统电脑壳体的组装多采用螺丝直接将面板或上盖锁付于电脑机架的上。但是,此种设计在拆卸面板或上盖时都需用到螺丝刀等工具进行操作,使得拆卸的工序变得复杂,使用也较为不便,其耗时、费力,效率较低的缺失尤其明显。为解决上述问题,业界人士提出采用卡扣结构来组装面板或上盖。如台湾专利公告第454892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脑壳体拆装结构,其中该电脑壳体具有一面板、一上盖及一基座,该面板与上盖固接一体,然后,再通过一拆装机构将该面板装设在基座上。该拆装机构包括配接口、扣孔、压板及弹簧。该配接口装设在该面板上。该扣孔形成于基座上。该压板可自外部按压操作,具有一容置部,该容置部收容在该配接口内,一侧抵顶一弹簧,并向基座延伸一锁扣部。按压压板,其带动锁扣部卡扣在该基座扣孔内,从而完成电脑壳体的安装。但是,此种电脑壳体的组装采用扣合方式,并通过弹簧抵顶压板产生的弹性力稳定加固该面板与上盖的扣合。如该电脑上盖进一步装设多个诸如磁盘驱动器、光驱等组件,此时该上盖的载荷明显增加,若仍仅由一弹簧稳固该上盖与基座的扣合,不仅该上盖容易失稳,且该上盖在反复拆卸的过程中,因为上盖较大载荷压力使得拆装结构的锁扣部产生疲劳变形或折断,不仅难以达到组装电脑壳体所需的强度要求,也无法达到电脑壳体便于装拆、方便使用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安装卸操作方便的电脑壳体。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脑壳体,包括一基架、一上盖及一锁扣装置。该基架具有一底壁、两侧壁及一前板。该基架底壁两侧分别装设一第一支撑架,中部装设一第二支撑架,两侧壁前端各形成一插槽,前板中部形成一安装孔。该上盖旋转装设在基架上,其两侧各形成一插槽。该锁扣装置由一锁固体与两扣杆组成,该锁固体收容在该前板安装孔内,该锁固体一端形成一收容在第二支撑架的作动体。该两扣杆一端支撑在该第二支撑架并位于该作动体两侧,并由一弹簧连接,两扣杆另一端则支撑在该第一支撑架上。旋转作动体,其推动扣杆依次穿过上盖与侧壁的插槽,从而固定该上盖。拆卸时,旋转作动体,扣杆在弹簧弹性力作用下退出插槽,从而解除该上盖的扣合。本技术电脑壳体的优点在于通过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锁扣装置固定安装该电脑壳体的上盖。该锁扣装置包括一锁固体与两扣杆,该两扣杆由一弹簧连接,分别支撑于一第一、第二支撑架上,并位于该锁固体的两侧。使用时,通过旋转该锁固体的简单操作即可带动其两侧的扣杆在该第一、第二支撑架上左右滑动,从而控制该扣杆插入或退出该上盖与侧壁的插槽以达成该上盖的扣合或拆卸。并且本技术电脑壳体采用插销安装方式,无需螺丝,也不需要通过螺丝起子等工具即可安装拆卸上盖,操作简单方便,安装或拆卸时仅需转动该锁固体即可。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脑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电脑壳体的上盖另一方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电脑壳体的锁扣装置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电脑壳体的锁扣装置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电脑壳体的锁扣装置第一使用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电脑壳体的锁扣装置第二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电脑壳体包括一基架10、一枢转装设在该基架10的上盖60及一锁扣装置80。该电脑基架10具有一底壁12,该底壁12两侧各垂直向上延伸一侧壁14,底壁12前端向上延伸一前板16。其中每一侧壁14中部分别形成一枢转座17,该枢转座17前方的侧壁14上形成一弧形导槽18,侧壁14前端分别形成一插槽19。该前板16的中部形成一安装孔21。该电脑基架10底壁12中部近一步装设一呈矩形的板体30,该板体30的一侧向上折弯一排支撑座32,每一支撑座32顶部形成一缺口(图未示)。该列支撑座32两端的板体30上各弯折形成一固定座34,每一固定座34形成一固定孔35。一支撑杆50收容在该列支撑座32的缺口内,该支撑杆50两端各形成一螺孔(图未示),一螺钉33穿过固定座34并旋合在该支撑杆50对应的螺孔内,从而将该支撑杆50固定在该基架10上。该底壁12前端形成若干螺孔13,底壁12两侧分别装设一第一支撑架40。该第一支撑架40呈L形,由一固定片42与一沿固定片42一端垂直延伸的支撑片44组成,该固定片42形成一对固定孔45并通过螺钉48固定于该基架10前端,该支撑片44形成一槽孔46。该底壁12前端中部装设一大致呈ㄇ形的第二支撑架52,该第二支撑架52具有一水平的固定片53,该固定片53两端各向上垂直延伸一定位片55,该两定位片55之间形成一操作空间。该水平的固定片53形成一对固定孔56,两侧垂直的定位片55顶部则分别形成一长槽58。该第二支撑架52通过两螺钉59穿过固定片53的固定孔56,从而将该第二支撑架52固定在该基架10底壁12上。该上盖60的两边缘向同侧各延伸一折边62,每一折边62中部各形成一可在侧壁14弧形导槽18内滑动的导柱68。折边62的前端形成一插槽63,该插槽63对准该侧壁14前端的插槽19,使得该锁扣装置80可同时穿过该等插槽19、63。该两折边62之间形成若干收容槽64,该等收容槽64对应收容若干资料存取装置66。该上盖60底部装设一长形板体70。该板体70一侧的两端位置处分别形成一可枢转装设在基架10侧壁14枢转座17的枢转轴72。该板体70一侧形成若干直线排列的支撑部74。每一支撑部74顶端形成一缺口76。当该上盖60旋转装设在该基架10后,该等支撑部74的缺口76可对应抵靠在该支撑杆50上,以分摊该上盖60的载荷。该锁扣装置80包括一锁固体90及两扣杆100。该锁扣装置80的锁固体90装设于该基架10的前板16上。该锁固体90中部为一可旋转的安装部92,该安装部92前端联接一操作体94,该操作体94形成一锁孔(图未示),以供一钥匙插入该锁孔旋转该锁固体90。该安装部92的后端则形成一椭圆状的作动体96。该作动体96可在操作体94的带动下旋转。该锁扣装置80的扣杆100支撑在该第一支撑架40与第二支撑架52之间。每一扣杆100具有一可在该第二支撑架52长槽58内往复滑动的滑动片102,该滑动片102在该第二支撑架52内侧弯折延伸一连接片104,并在朝向第一支撑架40方向水平延伸一锁片106。该锁片106较长,一端连接滑动片102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架40的槽孔46后支持于该第一支撑架40上,并分别对准该基架10侧壁14的插槽19。该扣杆100的连接片104底端各形成一扣孔108。一弹簧110两端钩扣于该连接片104底部的扣孔108内,从而弹性连接该两支撑在第二支撑架52的扣杆100。请参阅图4到图8,组装时,若干资料存取器60分别装设在该上盖60的若干收容槽64内。基架10底壁12的凸柱36上套设该等弹簧38。板体30装设于基架10底壁12上,该支撑杆50收容在该板体30支撑座32的缺口内,支撑杆50两端的螺孔则对准固定座34的固定孔35,两螺钉33从一侧穿过固定座34的固定孔35并旋合于该支撑杆50的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壳体,其包括一基架、一上盖,该基架具有一底壁、两侧壁及一前板,该上盖旋转装设在该基架上,其特征在于:该基架底壁两侧装设一第一支撑架,中部装设一第二支撑架,该基架两侧壁对应该第一支撑架各形成一插槽;该上盖两侧对应该第一支撑架分别形成一插槽;该电脑壳体进一步包括一锁扣装置,该锁扣装置由一锁固体与两扣杆组成,该锁固体一端形成一作动体,该锁固体支撑在该基架前板上,该两扣杆位于该锁固体两侧并由一弹簧连接,每一扣杆一端支撑在该第二支撑架上,另一端则分别支撑在该第一支撑架上,该作动体随着锁固体的转动推动该两扣杆依次插入上盖与基架的插槽或依次退出基架与上盖的插槽,从而达成该上盖的扣合与拆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承光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