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丸生产用翻滚式蒸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34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食品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鱼丸生产用翻滚式蒸煮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接有顶部开口的蒸煮箱,所述蒸煮箱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上方设置有固接在蒸煮箱内腔中下部的网格板,所述蒸煮箱的顶部封盖有箱盖,所述箱盖的底部左侧铰接有伸入蒸煮箱内腔的蒸煮笼,所述蒸煮笼的左上部固接有挂钩,所述箱盖的右下部固接有可被挂钩挂钩的链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手动转动手转轮,使得搅拌轴在两组锥齿轮的传动作用下转动,对鱼丸进行搅拌,使鱼丸翻滚,从而使鱼丸受热均匀;通过挂钩和链绳的配合,可调整蒸煮笼的倾斜角度,方便对其中的鱼丸进行卸料,从而有利于减少员工的工作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丸生产用翻滚式蒸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生产
,具体为一种鱼丸生产用翻滚式蒸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鱼丸又称“鱼包肉”,用鳗鱼、鲨鱼或者淡水鱼剁蓉,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富有沿海特色风味小吃之一。鱼丸是福建福州、温州、闽南、广东、台湾、江西抚州一带经常烹制的特色传统名点,属于粤菜或闽菜系。亦名“水丸”,古时称“氽鱼丸”。因为它味道鲜美,多吃不腻,可作点心配料,又可作汤,是沿海人们不可少的海味佳肴。
[0003]鱼丸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鱼丸进行蒸煮,现有的蒸煮方式只是将鱼丸倒入煮锅中进行蒸煮,鱼丸煮熟后,需要人工进行手舀卸料,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力,不利于提升鱼丸蒸煮的效率。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鱼丸生产用翻滚式蒸煮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丸生产用翻滚式蒸煮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蒸煮方式只是将鱼丸倒入煮锅中进行蒸煮,鱼丸煮熟后,需要人工进行手舀卸料,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力,不利于提升鱼丸蒸煮的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丸生产用翻滚式蒸煮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接有顶部开口的蒸煮箱,所述蒸煮箱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上方设置有固接在蒸煮箱内腔中下部的网格板,所述蒸煮箱的顶部封盖有箱盖,所述箱盖的底部左侧铰接有伸入蒸煮箱内腔的蒸煮笼,所述蒸煮笼的左上部固接有挂钩,所述箱盖的右下部固接有可被挂钩挂钩的链绳,所述挂钩的下方设置有固接在蒸煮笼右侧壁上的手持杆,所述箱盖的中部竖直贯穿转动连接有伸入蒸煮笼内腔的搅拌轴,所述箱盖的顶部固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转动连接有可与搅拌轴通过两组锥齿轮啮合传动的手转轮,所述箱盖的顶部左侧固接连通有进料斗,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设置有位于蒸煮箱左方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安装有电动转盘,所述电动转盘的顶部固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安装有位于箱盖上方的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与箱盖之间设置有起吊绳。
[0007]优选的,所述蒸煮笼包括笼体,所述笼体的外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笼体的右下侧固接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开口处顶部铰接有可封盖出料管开口的铁管盖,所述出料管的右下部安装有可与铁管盖吸合的强力磁铁,所述铁管盖的右侧壁上固接有挂环,所述笼体的右侧壁上固接有可与挂环挂钩的弹簧钩,所述笼体的顶部左侧固接有铰接头。
[0008]优选的,所述进料斗上安装有密封盖。
[0009]优选的,所述起吊绳的底部分叉固接在箱盖的顶部边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手动转动手转轮,使得搅拌轴在两组锥齿轮的传动作用下转动,对鱼丸进行搅拌,使鱼丸翻滚,从而使鱼丸受热均匀;通过挂钩和链绳的配合,可调整蒸煮笼的倾斜角度,方便对其中的鱼丸进行卸料,从而有利于减少员工的工作量;通过电动葫芦对蒸煮笼进行起升,电动转盘控制进行转动,方便工作人员对蒸煮好的鱼丸进行卸料处理。
[0011]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蒸煮笼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17]1‑
底座,2

蒸煮箱,3

电热管,4

网格板,5

箱盖,6

蒸煮笼,61

笼体,62

通孔,63

出料管,64

铁管盖,65

挂环,66

弹簧钩,67

铰接头,7

挂钩,8

链绳,9

手持杆,10

搅拌轴,11

轴承座,12

手转轮,13

进料斗,14

立柱,15

电动转盘,16

横梁,17

电动葫芦,18

起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鱼丸生产用翻滚式蒸煮装置技术方案:一种鱼丸生产用翻滚式蒸煮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接有顶部开口的蒸煮箱2,蒸煮箱2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电热管3,电热管3的上方设置有固接在蒸煮箱2内腔中下部的网格板4,蒸煮箱2的顶部封盖有箱盖5,箱盖5的底部左侧铰接有伸入蒸煮箱2内腔的蒸煮笼6,蒸煮笼6的左上部固接有挂钩7,箱盖5的右下部固接有可被挂钩7挂钩的链绳8,挂钩7的下方设置有固接在蒸煮笼6右侧壁上的手持杆9,箱盖5的中部竖直贯穿转动连接有伸入蒸煮笼6内腔的搅拌轴10,箱盖5的顶部固接有轴承座11,轴承座11上转动连接有可与搅拌轴10通过两组锥齿轮啮合传动的手转轮12,箱盖5的顶部左侧固接连通有进料斗13,底座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位于蒸煮箱2左方的立柱14,立柱14的顶部安装有电动转盘15,电动转盘15的顶部固接有横梁16,横梁16的底部安装有位于箱盖5上方的电动葫芦17,电动葫芦17与箱盖5之间设置有起吊绳18。
[0020]进一步的,蒸煮笼6包括笼体61,笼体61的外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62,笼体61的右下侧固接连通有出料管63,出料管63的开口处顶部铰接有可封盖出料管63开口的铁管盖
64,铁管盖64,出料管63的右下部安装有可与铁管盖64吸合的强力磁铁,铁管盖64的右侧壁上固接有挂环65,笼体61的右侧壁上固接有可与挂环65挂钩的弹簧钩66,笼体61的顶部左侧固接有铰接头67;倒出鱼丸时,手动拉开铁管盖64,使其脱离强力磁铁,后将弹簧钩66与挂环65钩合,这样将不影响鱼丸的出料。
[0021]进一步的,进料斗13上安装有密封盖,存放时,可将密封盖盖上,避免装置内部进灰。
[0022]进一步的,起吊绳18的底部分叉固接在箱盖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丸生产用翻滚式蒸煮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接有顶部开口的蒸煮箱(2),所述蒸煮箱(2)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电热管(3),所述电热管(3)的上方设置有固接在蒸煮箱(2)内腔中下部的网格板(4),所述蒸煮箱(2)的顶部封盖有箱盖(5),所述箱盖(5)的底部左侧铰接有伸入蒸煮箱(2)内腔的蒸煮笼(6),所述蒸煮笼(6)的左上部固接有挂钩(7),所述箱盖(5)的右下部固接有可被挂钩(7)挂钩的链绳(8),所述挂钩(7)的下方设置有固接在蒸煮笼(6)右侧壁上的手持杆(9),所述箱盖(5)的中部竖直贯穿转动连接有伸入蒸煮笼(6)内腔的搅拌轴(10),所述箱盖(5)的顶部固接有轴承座(11),所述轴承座(11)上转动连接有可与搅拌轴(10)通过两组锥齿轮啮合传动的手转轮(12),所述箱盖(5)的顶部左侧固接连通有进料斗(13),所述底座(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位于蒸煮箱(2)左方的立柱(14),所述立柱(14)的顶部安装有电动转盘(15),所述电动转盘(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宜乾叶日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奇新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