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604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包括外壳、弹簧、顶针、铜连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以及仪表,顶针位于弹簧的上方且与弹簧为硬性接触,铜连片位于弹簧的下方且与弹簧亦为硬性接触,第一端子包括位于铜连片右末端上方的第一主体部以及自第一主体部的右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且位于铜连片右侧的第一延伸部,第二端子包括位于铜连片左末端上方的第二主体部以及自第二主体部的左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且位于铜连片左侧的第二延伸部,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分别位于铜连片的左右末端的下方,仪表上设有第一信号脚和第二信号脚,第一端子和第一信号脚通过线缆连接,第二端子和第二信号脚通过线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更加方便快捷的排查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门碰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化,很多电器件在出问题的时候,会直接通过仪表或者其他设备反馈给驾驶员,从而提醒驾驶员对故障进行排查,以提升整车的驾驶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及控制方法,其中门碰开关通过内部的机械结构互锁,实现了电路结构的互锁,从而实现门开、门闭及故障模式的判断。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包括外壳、弹簧、顶针、铜连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以及仪表,所述顶针位于弹簧的上方且与弹簧为硬性接触,铜连片位于弹簧的下方且与弹簧亦为硬性接触,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位于铜连片右末端上方的第一主体部以及自第一主体部的右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且位于铜连片右侧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位于铜连片左末端上方的第二主体部以及自第二主体部的左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且位于铜连片左侧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分别位于铜连片的左右末端的下方,所述仪表上设有第一信号脚和第二信号脚,第一端子和第一信号脚通过线缆连接,第二端子和第二信号脚通过线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安装于上述弹簧、顶针、铜连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以及第四端子的外侧,所述顶针延伸超出外壳的上表面的上方,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以及第四端子延伸超出外壳的下表面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为L型状。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当门开时,顶针为自由状态,弹簧为自由状态,铜连片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短接,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断开,实现信号从第一端子传输到第二端子最后到仪表的第一信号脚,从而判断车门开;步骤二:当门关时,顶针为压缩状态,弹簧为压缩状态,铜连片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断开,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短接,实现信号从第三端子传输到第四端子最后到仪表的第二信号脚,从而判断车门关;步骤三:若仪表的第一信号脚及第二信号脚对于地信号能够同时检测到或者都检测不到,仪表发出故障报警,提醒驾驶员对线路及门碰开关进行故障排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有利于更加方便快捷的排查故障,同时驾驶员对于故障的发生也较为清楚,不至于慌乱,使得整车用电器更加的智能,后期可通过后台看故障,远程协助驾驶员进行故障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开门状态时门碰开关示意图。图2为关门状态时门碰开关示意图。图3为开门状态时电路导通图。图4为关门状态时电路导通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包括外壳1、弹簧2、顶针3、铜连片4、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第三端子7、第四端子8以及仪表,其中顶针3位于弹簧2的上方且与弹簧2为硬性接触,铜连片4位于弹簧2的下方且与弹簧2亦为硬性接触。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为L型状,第一端子5包括位于铜连片4右末端上方的第一主体部50以及自第一主体部50的右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且位于铜连片4右侧的第一延伸部51,第二端子6包括位于铜连片4左末端上方的第二主体部60以及自第二主体部60的左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且位于铜连片4左侧的第二延伸部61。第三端子7和第四端子8分别位于铜连片4的左右末端的下方。外壳1安装于上述弹簧2、顶针3、铜连片4、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第三端子7以及第四端子8的外侧,且顶针3延伸超出外壳1的上表面的上方,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第三端子7以及第四端子8延伸超出外壳1的下表面的下方。仪表上设有第一信号脚9和第二信号脚10,第一端子5和第一信号脚9通过线缆连接,第二端子6和第二信号脚10通过线缆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的控制方法如下:步骤一:当门开时,门碰开关处于如图1的状态,其中顶针3为自由状态,弹簧2为自由状态,铜连片4将第一端子5与第二端子6短接,第三端子7与第四端子8断开,实现信号从第一端子5传输到第二端子6最后到仪表的第一信号脚9,从而判断车门开;步骤二:当门关时,门碰开关处于如图2的状态,其中顶针3为压缩状态,弹簧2为压缩状态,铜连片4将第一端子5与第二端子6断开,第三端子7与第四端子8短接,实现信号从第三端子7传输到第四端子8最后到仪表的第二信号脚10,从而判断车门关;步骤三:若仪表的第一信号脚9及第二信号脚10对于地信号能够同时检测到或者都检测不到,仪表发出故障报警,提醒驾驶员对线路及门碰开关进行相关的故障排查。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弹簧(2)、顶针(3)、铜连片(4)、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第三端子(7)、第四端子(8)以及仪表,所述顶针(3)位于弹簧(2)的上方且与弹簧(2)为硬性接触,铜连片(4)位于弹簧(2)的下方且与弹簧(2)亦为硬性接触,所述第一端子(5)包括位于铜连片(4)右末端上方的第一主体部(50)以及自第一主体部(50)的右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且位于铜连片(4)右侧的第一延伸部(51),所述第二端子(6)包括位于铜连片(4)左末端上方的第二主体部(60)以及自第二主体部(60)的左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且位于铜连片(4)左侧的第二延伸部(61),所述第三端子(7)和第四端子(8)分别位于铜连片(4)的左右末端的下方,所述仪表上设有第一信号脚(9)和第二信号脚(10),第一端子(5)和第一信号脚(9)通过线缆连接,第二端子(6)和第二信号脚(10)通过线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弹簧(2)、顶针(3)、铜连片(4)、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第三端子(7)、第四端子(8)以及仪表,所述顶针(3)位于弹簧(2)的上方且与弹簧(2)为硬性接触,铜连片(4)位于弹簧(2)的下方且与弹簧(2)亦为硬性接触,所述第一端子(5)包括位于铜连片(4)右末端上方的第一主体部(50)以及自第一主体部(50)的右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且位于铜连片(4)右侧的第一延伸部(51),所述第二端子(6)包括位于铜连片(4)左末端上方的第二主体部(60)以及自第二主体部(60)的左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且位于铜连片(4)左侧的第二延伸部(61),所述第三端子(7)和第四端子(8)分别位于铜连片(4)的左右末端的下方,所述仪表上设有第一信号脚(9)和第二信号脚(10),第一端子(5)和第一信号脚(9)通过线缆连接,第二端子(6)和第二信号脚(10)通过线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互锁装置的门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安装于上述弹簧(2)、顶针(3)、铜连片(4)、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第三端子(7)以及第四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张欢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