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31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1
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高抗冲击性的开关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开关装置,具备:开关结构体,具有操作部,与对操作部进行的机械式操作相对应地切换连接状态;壳体,具有容纳所述开关结构体的容纳空间;以及杆构件,具有弹性,一端被插入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露出的另一端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与所述操作部接触,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能够阻止所述开关结构体从所述容纳空间脱出的锁止部,所述杆构件的所述一端能够阻止所述锁止部朝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检测对象物的状态的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汽车等车辆中,在对象物的附近设置有用于检测该对象物的状态的开关装置。例如,通过将这样的开关装置设置于汽车所具有的发动机盖(对象物)的附近,从而能够检测出该发动机盖的开闭状态。像这样将开关装置设置于车室外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开关装置的误动作或故障,需要使开关装置具有防水性。通常的开关装置具备能够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并切换开关装置内部的电连接状态的开关以及将流过开关装置内部的电流向外部输出的导线。为了使开关装置具有防水性,在开关与导线的连接部的周围设置有密封构件以及用于容纳这些开关、导线以及密封构件的壳体。本专利技术中,将壳体中所容纳的开关、导线以及密封构件统称为开关结构体。此外,在将开关结构体插入壳体中的状态下,为了防止开关结构体因受到外力而从壳体脱离(脱出),需要设置能够与壳体卡合且能够阻止开关结构体从壳体脱离的金属罩构件。但是,上述现有的开关装置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需要额外设置金属罩构件,并且需要在金属罩构件与壳体之间设置卡合机构,因此不利于开关装置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此外,由于阻止开关结构体从壳体脱离的防脱离力仅由金属罩构件与壳体之间的卡合机构提供,因此在保证防水性以及小型化的条件限制下该卡合机构所能够提供的防脱离力有限。当开关装置的外表面受到大的撞击、或者开关装置的导线被外力拉拽时,开关结构体依然可能会脱离壳体,因此开关装置整体的抗冲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高抗冲击性的开关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开关装置,具备:开关结构体,具有操作部,与对操作部进行的机械式操作相对应地切换连接状态;壳体,具有容纳所述开关结构体的容纳空间;以及杆构件,具有弹性,一端被插入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露出的另一端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与所述操作部接触,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能够阻止所述开关结构体从所述容纳空间脱出的锁止部,所述杆构件的所述一端能够阻止所述锁止部朝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部位于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止部配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的所述开关结构体的脱出方向一侧,在所述锁止部位于锁止解除位置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开关结构体之间的锁止被解除,所述锁止解除位置是所述锁止部从所述锁止位置朝向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移动后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锁止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开关结构体的脱出方向一侧与所述开关结构体抵接。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杆构件的所述一端被插入到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锁止解除位置之间的所述锁止部的可动空间内。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伴随着弹性变形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锁止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体还具有开关部以及导线部,所述开关部根据所述操作部的动作状态来切换开关内部的电连接状态,所述导线部用于电流的流入和流出,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脱出方向一侧的壁面设有第一开口部,所述开关部经由所述第一开口部被插入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关结构体的插入方向一侧的壁面设有第二开口部,所述导线部经由所述第二开口部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的第7技术方案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具有:基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靠近所述插入方向一侧的位置,与所述壳体形成为一体;钩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延伸部,沿着所述脱出方向延伸,连接所述基部和所述钩部,在所述杆构件未被插入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钩部和所述延伸部能够朝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在所述杆构件被插入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钩部和所述延伸部变为不能够朝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第8技术方案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关结构体被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中且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钩部配置于所述开关结构体的所述脱出方向一侧。本专利技术的第9技术方案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关结构体被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中且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钩部与所述开关结构体的所述脱出方向一侧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开关结构体的侧表面的一部分抵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开关装置,锁止部与壳体一体地设置,而且通过杆构件能够阻止锁止部解锁。与额外设置锁止部的情况相比,即使锁止部受到冲击也难以与壳体分离,并且减少了构件数量,提高了组装工序的效率,有利于开关装置的薄型化。而且,本专利技术不仅通过锁止部来阻止开关结构体从壳体脱出,还利用杆构件来阻止锁止部解锁,通过这样的对锁止部进行再锁止的双重锁止结构,大大降低了开关结构体从壳体脱出的可能性,提高了开关装置整体的抗冲击性。而且,由于杆构件的插入位置位于锁止部的可动空间内,在不额外增加构件的前提下,仅利用现有的杆构件就能够可靠地阻止锁止部解锁,大幅提高了开关装置整体的抗冲击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的第一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的第二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开关装置中的壳体的俯视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A1-A2线的立体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4中的B1-B2线的立体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开关装置的俯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的C1-C2线的主视图。图9是图8中的锁止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符号说明100开关装置110开关结构体111开关部112密封构件113第一导线114第二导线115操作部116开关部的上表面120壳体121、122、123、124侧壁125锁止部126壳体的顶面126a插入口127第一开口部128壳体的底壁129第二开口部129a第一导线开口129b第二导线开口130杆构件131杆构件的一端132杆构件的另一端141基部142钩部143延伸部144钩部的上表面145钩部的下表面146钩部的侧端面147可动空间的侧壁S1容纳空间S2可动空间G间隙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开关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附图中,使用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来对各部分的配置以及构成进行说明。将X1-X2方向作为开关装置100的长度方向,将Y1-Y2方向作为开关装置100的宽度方向,将Z1-Z2方向作为开关装置100的高度方向来进行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装置,具备:/n开关结构体,具有操作部,与对该操作部进行的机械式操作相对应地切换连接状态;/n壳体,具有容纳所述开关结构体的容纳空间;以及/n杆构件,具有弹性,一端被插入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露出的另一端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与所述操作部接触,/n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壳体具有能够阻止所述开关结构体从所述容纳空间脱出的锁止部,/n所述杆构件的所述一端能够阻止所述锁止部朝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装置,具备:
开关结构体,具有操作部,与对该操作部进行的机械式操作相对应地切换连接状态;
壳体,具有容纳所述开关结构体的容纳空间;以及
杆构件,具有弹性,一端被插入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露出的另一端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与所述操作部接触,
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能够阻止所述开关结构体从所述容纳空间脱出的锁止部,
所述杆构件的所述一端能够阻止所述锁止部朝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止部位于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止部配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的所述开关结构体的脱出方向一侧,
在所述锁止部位于锁止解除位置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开关结构体之间的锁止被解除,
所述锁止解除位置是所述锁止部从所述锁止位置朝向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移动后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锁止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开关结构体的脱出方向一侧与所述开关结构体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杆构件的所述一端被插入到位于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锁止解除位置之间的所述锁止部的可动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伴随着弹性变形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锁止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更银黑田嘉成吴敏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