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液压管路余温的油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897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液压管路余温的油脂箱,其包括:油脂箱本体,所述油脂箱本体上设有加油口和吸油口,且所述油脂箱本体上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自所述加油口的下方倾斜向下延伸至吸油口的下方;储水槽,设置在所述斜面的外侧面上,所述储水槽内部设有导热液,外部的液压管路伸入到所述储水槽中,并通过所述导热液将热量传递至斜面上;活动散热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水槽上,所述活动散热连杆组件能够根据所述油脂箱本体内的油脂量对所述储水槽进行接触散热或停止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了油脂的流动性,避免了油脂的积存和吸油泵的空吸,同时,可以避免长时间对油脂加热导致的加速挥发以及油脂的粘度上升,保证了油脂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液压管路余温的油脂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脂箱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液压管路余温的油脂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厂的缸盖三线机加工生产线一般通过桁架式机械手实现各工序之间的缸盖搬运传输,其桁架式机械手通过齿轮齿条传动,其润滑方式采用润滑脂,即通过齿轮泵间隔一段时间将油脂箱中的润滑脂通过管道输送到桁架上的各个润滑点,由于齿轮齿条是开放式结构,因此,要求润滑脂是有一定粘性的半固态,既能通过泵抽取输送,又能较长时间的粘附在齿轮与齿条上不会流失。正是由于这种半固态的特性,导致在油脂箱中只有泵的吸油口附近的油脂被抽取,其余约70%的油脂由于流动性不足无法流到吸油口。同时,液位传感器的位置与吸油口有一定距离,无法检测出吸油口附近已经没有油脂的状态,造成泵空转,实际没有向桁架机械手各个润滑点输送油脂,甚至引起齿轮齿条咬死的严重故障。而部分远离吸油口的油脂由于流动性差,长期积存在油脂箱的壁上一直未被使用,产生氧化变质产生酸性,待以后与新加入的油脂混合后输送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上会腐蚀传动件的表面。专利技术内容基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液压管路余温的油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脂箱本体,所述油脂箱本体上设有加油口和吸油口,且所述油脂箱本体上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自所述加油口的下方倾斜向下延伸至吸油口的下方;/n储水槽,设置在所述斜面的外侧面上,所述储水槽内部设有导热液,外部的液压管路伸入到所述储水槽中,并通过所述导热液将热量传递至斜面上;/n活动散热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水槽上,所述活动散热连杆组件能够根据所述油脂箱本体内的油脂量对所述储水槽进行接触散热或停止散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液压管路余温的油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脂箱本体,所述油脂箱本体上设有加油口和吸油口,且所述油脂箱本体上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自所述加油口的下方倾斜向下延伸至吸油口的下方;
储水槽,设置在所述斜面的外侧面上,所述储水槽内部设有导热液,外部的液压管路伸入到所述储水槽中,并通过所述导热液将热量传递至斜面上;
活动散热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水槽上,所述活动散热连杆组件能够根据所述油脂箱本体内的油脂量对所述储水槽进行接触散热或停止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液压管路余温的油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加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储水槽的内部设有对流隔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液压管路余温的油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采用黄铜制成,且所述储水槽用银硅脂导热胶固定在斜面的外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液压管路余温的油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箱本体上设有承油槽,所述承油槽位于所述吸油口的下方,吸油泵从所述吸油口伸入到所述承油槽中进行吸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液压管路余温的油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油槽的外部有散热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飞唐馨张伟李云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