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47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正火、淬火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包括有淬火池,所述淬火池内部分别开设有淬火腔、冷却腔,所述淬火腔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循环管,且淬火腔内腔位于循环管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过滤板,所述冷却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的底端固定套接有冷却盘管,所述淬火池的一侧固定套接有抽取管。通过在正火装置的内部设置固位齿,从而利用固位齿将锻球的位置固定住,并且固位齿的顶端为尖刺状,从而使得接触面积极小,提高了锻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在正火装置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雾化喷头与抽取泵贯通连接,从而使得雾化喷头可以雾化喷洒淬火液,提升正火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正火、淬火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
技术介绍
正火淬火工艺是首先使用正火随之使用淬火的热处理工艺,通常情况下需要使用于承受大负荷,要求力学性能高的Cr-Ni钢制渗碳工件,正火加热温度要高于渗层组织的Acm点以上30~50℃,从而使网状碳化物溶人奥氏体中,随后空冷时抑制了网状碳化物的析出,从而消除了渗层中的网状碳化物;而且与此同时,并且正火心部组织也得了细化。但是现有的正火步骤速率低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导致工艺时间大大延长,不利于生产的进行,同时在正火工艺时,现有的方式都是放置在空气中,但是作为一个球体,容易滚动,而为了使得不滚动,将会使得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另外现有的淬火池内没有设置过滤装置,使得水流在循环使用时,往往会被金属颗粒将水泵堵塞住,导致装置损坏,使用起来限制性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具有正火速率高,过滤淬火液,实时冷却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包括有淬火池,所述淬火池内部分别开设有淬火腔、冷却腔,所述淬火腔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循环管,且淬火腔内腔位于循环管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过滤板,所述冷却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的底端固定套接有冷却盘管,所述淬火池的一侧固定套接有抽取管,所述抽取管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抽取泵,所述抽取泵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恒温控制装置,所述恒温控制装置的顶端固定套接有上连接管,所述上连接管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正火装置,所述正火装置的内壁上固定套接有雾化喷头,且正火装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位齿,所述正火装置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回收管。优选的,所述循环管上开设有小孔,且循环管的顶端固定套接在所述制冷装置的一侧,所述循环管与冷却盘管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抽取管的顶端位于过滤板的内部,且抽取管横向穿过冷却腔的底部。优选的,所述上连接管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排布管,所述排布管固定套接在所述正火装置的中部,所述正火装置与所述雾化喷头之间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正火装置的底部开设有回收口,所述回收口与所述回收管贯通连接,所述回收管的底端活动套接在所述冷却腔内。优选的,所述淬火池顶端位于冷却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放置有所述正火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通过在正火装置的内部设置固位齿,从而利用固位齿将锻球的位置固定住,并且固位齿的顶端为尖刺状,从而使得接触面积极小,提高了锻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在正火装置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雾化喷头与抽取泵贯通连接,从而使得雾化喷头可以雾化喷洒淬火液,提升正火速率。2、通过在淬火池内开设淬火腔和冷却腔,使得内部被隔开来,使得制冷装置的位置相对安全,并且在制冷装置的底部设置一个冷却盘管进行冷却淬火液,并在制冷装置的另一侧设置一个循环管循环淬火腔内的淬火液,使得淬火腔与冷却腔内的淬火液得到一个交换,从而使得淬火液的稳定保持低温,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火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淬火池;2、淬火腔;3、循环管;4、过滤板;5、冷却腔;6、制冷装置;7、冷却盘管;8、抽取管;9、抽取泵;10、恒温控制装置;11、上连接管;12、排布管;13、正火装置;14、雾化喷头;15、固位齿;16、回收口;17、回收管;18、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包括有淬火池1,淬火池1内部分别开设有淬火腔2、冷却腔5,淬火腔2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循环管3,且淬火腔2内腔位于循环管3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过滤板4,冷却腔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装置6,制冷装置6的底端固定套接有冷却盘管7,淬火池1的一侧固定套接有抽取管8,抽取管8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抽取泵9,抽取泵9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恒温控制装置10,恒温控制装置10的顶端固定套接有上连接管11,上连接管11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正火装置13,正火装置13的内壁上固定套接有雾化喷头14,且正火装置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位齿15,正火装置13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回收管17。如图1所示,循环管3上开设有小孔,且循环管3的顶端固定套接在制冷装置6的一侧,循环管3与冷却盘管7贯通连接,通过在循环管3上开设小孔,从而使得循环管3可以配合冷却盘管7对淬火池1和冷却腔5内的淬火液进行循环,保证了淬火池1内淬火的温度恒定,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在本实施例中,抽取管8的顶端位于过滤板4的内部,且抽取管8横向穿过冷却腔5的底部,通过将抽取管8设置在过滤板4的内部,从而抽取管8抽取的淬火液都是经过过滤的,不会有金属颗粒进入到抽取泵9内,导致装置损坏,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上连接管11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排布管12,排布管12固定套接在正火装置13的中部,正火装置13与雾化喷头14之间贯通连接,通过将上连接管11的顶端与排布管12连接起来,并将排布管12与雾化喷头14贯通连接,从而使得雾化喷头14可以顺利的雾化淬火液,进行正火,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需要说明的是,正火装置13的底部开设有回收口16,回收口16与回收管17贯通连接,回收管17的底端活动套接在冷却腔5内,通过在正火装置13的底部开设回收口16,从而将淬火液收集起来,并将回收口16与回收管17贯通连接,并将回收管17的底端设置在冷却腔5内,从而使得多余的淬火液可以被回收到淬火池1内,进行循环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应当理解的是,淬火池1顶端位于冷却腔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8,支撑架18的顶部放置有正火装置13,通过在淬火池1的顶端设置一个支撑架18,从而利用支撑架18将正火装置13的位置支撑住,提高了结构的稳固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淬火液加入到淬火池1内,然后启动装置,利用制冷装置6驱动冷却盘管7开始制冷,使得淬火液的温度下降到合适的温度,准备就绪后,先将锻球放置在正火装置13内的固位齿15上开始正火,然后启动抽取泵9利用抽取管8抽取淬火液,并通过恒温控制装置10将温度控制在正火的温度上,并通过雾化喷头14进行雾化喷洒,提升正火的效率,同时剩余的水流通过回收管17回流到冷却腔5内,当需要淬火时,将锻球夹持住放入到淬火腔2内,即可完成淬火,最后,定时添加淬火液。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包括有淬火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池(1)内部分别开设有淬火腔(2)、冷却腔(5),所述淬火腔(2)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循环管(3),且淬火腔(2)内腔位于循环管(3)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过滤板(4),所述冷却腔(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装置(6),所述制冷装置(6)的底端固定套接有冷却盘管(7),所述淬火池(1)的一侧固定套接有抽取管(8),所述抽取管(8)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抽取泵(9),所述抽取泵(9)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恒温控制装置(10),所述恒温控制装置(10)的顶端固定套接有上连接管(11),所述上连接管(11)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正火装置(13),所述正火装置(13)的内壁上固定套接有雾化喷头(14),且正火装置(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位齿(15),所述正火装置(13)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回收管(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包括有淬火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池(1)内部分别开设有淬火腔(2)、冷却腔(5),所述淬火腔(2)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循环管(3),且淬火腔(2)内腔位于循环管(3)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过滤板(4),所述冷却腔(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装置(6),所述制冷装置(6)的底端固定套接有冷却盘管(7),所述淬火池(1)的一侧固定套接有抽取管(8),所述抽取管(8)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抽取泵(9),所述抽取泵(9)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恒温控制装置(10),所述恒温控制装置(10)的顶端固定套接有上连接管(11),所述上连接管(11)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正火装置(13),所述正火装置(13)的内壁上固定套接有雾化喷头(14),且正火装置(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位齿(15),所述正火装置(13)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回收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锻球用正火、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3)上开设有小孔,且循环管(3)的顶端固定套接在所述制冷装置(6)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雪剑赏勇军陈守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铜业集团余干锻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