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液压驱动卸车鹤管,包括底座、立柱、步进电机、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所述底座顶部通过安装槽安装有立柱,所述底座顶部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固定仓,所述固定仓顶端一侧和底端一侧分别开设有下中空腔和上中空腔,所述下中空腔内底部设置有配重铅块,所述上中空腔内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UPS电源,所述立柱顶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步进电机。该新型具备备用电源,在意外断电时能继续供给卸车鹤管继续工作一段时间,鹤管和储气罐的油气口之间连接时,头部的平衡效果佳,卸车鹤管在转动时的稳定效果佳,具备配重结构,卸车鹤管整体的平稳效果佳,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驱动卸车鹤管
本技术涉及油气卸车
,特别涉及液压驱动卸车鹤管。
技术介绍
在油气卸车中,为了方便辅助油气进行卸车,所以卸车鹤管是十分必要的。以往的卸车鹤管存在以下缺点:1、不具备备用电源,在意外断电时不能继续供给卸车鹤管继续工作一段时间;2、鹤管和储气罐的油气口之间连接时,头部的平衡效果不佳;3、卸车鹤管在转动时的稳定效果不佳;4、不具备配重结构,卸车鹤管整体的平稳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液压驱动卸车鹤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液压驱动卸车鹤管,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液压驱动卸车鹤管,包括底座、立柱、步进电机、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所述底座顶部通过安装槽安装有立柱,所述底座顶部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固定仓,所述固定仓顶端一侧和底端一侧分别开设有下中空腔和上中空腔,所述下中空腔内底部设置有配重铅块,所述上中空腔内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UPS电源,所述立柱顶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外围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连接有弧形固定片且弧形固定片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安装于固定套圈内壁内侧,所述固定套圈一端焊接有固定横板,所述固定横板顶部开设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内顶部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电动液压缸,所述预留槽内顶部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位移竖板,所述位移竖板顶部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内底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二电动液压缸,所述L形板内壁一端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电动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位移横板,所述位移横板顶部一端、所述位移竖板一端和所述立柱顶端一侧均通过安装孔安装有套圈,所述套圈内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有输气鹤管,所述输气鹤管底端设置有输气头。进一步地,所述输气头为上连接板、PVC褶皱管和下连接板组成,所述下连接板底端外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所述上连接板顶部一端通过预留孔安装有气相接口且气相接口与输气鹤管的进气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和弧形固定片的数量具体设置为六组且沿固定套圈的圆心呈圆周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位移竖板底端位于第一滑轨内,所述位移横板位于第二滑轨内。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顶部拐角处均通过沉头螺钉和螺孔安装有橡胶脚垫。进一步地,所述步进电机、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的电力输入端与UPS电源的电力输出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UPS电源,UPS电源连接附近电源,将电能存储在自带的蓄电池内,在外部电源意外断开时,利用UPS电源自带的逆变器将蓄电池内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供给步进电机、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大大提升了实用性。2.通过设置上连接板、PVC褶皱管、下连接板、橡胶密封垫和气相接口,利用步进电机、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的共同作用,可以带动输气鹤管底端的输气头靠近待卸车的储气罐的油气口,在输气头在第二电动液压缸的作用下下压时,利用PVC褶皱管对下连接板的限位提升作用,可以使得下连接板底部保持水平,使得输气头的平衡性更佳。3.通过设置驱动轴、连接杆、弧形固定片和紧固螺钉,利用紧固螺钉方便对连接杆端部的弧形固定片和固定套圈内壁进行固定,利用连接杆和弧形固定片的数量均为六组且沿固定套圈的圆心呈圆周均匀分布,可以大大提升固定套圈与驱动轴之间的连接固定效果,使得本卸车油管在转动时的稳定效果更佳。4.通过设置配重铅块,利用下中空腔内底部的配重铅块,可以对底座起到配重作用,使得底座更佳平稳,进而使得本卸车鹤管在使用时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液压驱动卸车鹤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液压驱动卸车鹤管的驱动轴与固定套圈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液压驱动卸车鹤管的预留槽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液压驱动卸车鹤管的输气头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橡胶脚垫;3、固定仓;4、下中空腔;5、配重铅块;6、上中空腔;7、UPS电源;8、立柱;9、顶板;10、步进电机;11、固定套圈;12、驱动轴;13、固定横板;14、第一电动液压缸;15、位移竖板;16、L形板;17、第二电动液压缸;18、第二滑轨;19、位移横板;20、输气鹤管;21、输气头;22、弧形固定片;23、紧固螺钉;24、连接杆;25、预留槽;26、第一滑轨;27、上连接板;28、PVC褶皱管;29、下连接板;30、橡胶密封垫;31、气相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液压驱动卸车鹤管,包括底座1、立柱8、步进电机10、第一电动液压缸14和第二电动液压缸17,所述底座1顶部通过安装槽安装有立柱8,所述底座1顶部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固定仓3,所述固定仓3顶端一侧和底端一侧分别开设有下中空腔4和上中空腔6,所述下中空腔4内底部设置有配重铅块5,所述上中空腔6内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UPS电源7,所述立柱8顶部连接有顶板9,所述顶板9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步进电机10,所述步进电机1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12,所述驱动轴12外围焊接有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端部连接有弧形固定片22且弧形固定片22通过紧固螺钉23固定安装于固定套圈11内壁内侧,所述固定套圈11一端焊接有固定横板13,所述固定横板13顶部开设有预留槽25,所述预留槽25内顶部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电动液压缸14,所述预留槽25内顶部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26,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1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位移竖板15,所述位移竖板15顶部连接有L形板16,所述L形板16内底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二电动液压缸17,所述L形板16内壁一端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滑轨18,所述第二电动液压缸17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位移横板19,所述位移横板19顶部一端、所述位移竖板15一端和所述立柱8顶端一侧均通过安装孔安装有套圈,所述套圈内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有输气鹤管20,所述输气鹤管20底端设置有输气头21。其中,所述输气头21为上连接板27、PVC褶皱管28和下连接板29组成,所述下连接板29底端外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30,所述上连接板27顶部一端通过预留孔安装有气相接口31且气相接口31与输气鹤管20的进气口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在输气头21在第二电动液压缸17的作用下下压时,利用PVC褶皱管28对下连接板29的限位提升作用,可以使得下连接板29底部保持水平,使得输气头21的平衡性更佳。其中,所述连接杆24和弧形固定片22的数量具体设置为六组且沿固定套圈11的圆心呈圆周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利用紧固螺钉23方便对连接杆24端部的弧形固定片22和固定套圈11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压驱动卸车鹤管,包括底座(1)、立柱(8)、步进电机(10)、第一电动液压缸(14)和第二电动液压缸(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通过安装槽安装有立柱(8),所述底座(1)顶部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固定仓(3),所述固定仓(3)顶端一侧和底端一侧分别开设有下中空腔(4)和上中空腔(6),所述下中空腔(4)内底部设置有配重铅块(5),所述上中空腔(6)内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UPS电源(7),所述立柱(8)顶部连接有顶板(9),所述顶板(9)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步进电机(10),所述步进电机(1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12),所述驱动轴(12)外围焊接有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端部连接有弧形固定片(22)且弧形固定片(22)通过紧固螺钉(23)固定安装于固定套圈(11)内壁内侧,所述固定套圈(11)一端焊接有固定横板(13),所述固定横板(13)顶部开设有预留槽(25),所述预留槽(25)内顶部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电动液压缸(14),所述预留槽(25)内顶部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26),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1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位移竖板(15),所述位移竖板(15)顶部连接有L形板(16),所述L形板(16)内底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二电动液压缸(17),所述L形板(16)内壁一端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滑轨(18),所述第二电动液压缸(17)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位移横板(19),所述位移横板(19)顶部一端、所述位移竖板(15)一端和所述立柱(8)顶端一侧均通过安装孔安装有套圈,所述套圈内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有输气鹤管(20),所述输气鹤管(20)底端设置有输气头(21)。/n...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驱动卸车鹤管,包括底座(1)、立柱(8)、步进电机(10)、第一电动液压缸(14)和第二电动液压缸(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通过安装槽安装有立柱(8),所述底座(1)顶部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固定仓(3),所述固定仓(3)顶端一侧和底端一侧分别开设有下中空腔(4)和上中空腔(6),所述下中空腔(4)内底部设置有配重铅块(5),所述上中空腔(6)内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UPS电源(7),所述立柱(8)顶部连接有顶板(9),所述顶板(9)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步进电机(10),所述步进电机(1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12),所述驱动轴(12)外围焊接有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端部连接有弧形固定片(22)且弧形固定片(22)通过紧固螺钉(23)固定安装于固定套圈(11)内壁内侧,所述固定套圈(11)一端焊接有固定横板(13),所述固定横板(13)顶部开设有预留槽(25),所述预留槽(25)内顶部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电动液压缸(14),所述预留槽(25)内顶部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26),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1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位移竖板(15),所述位移竖板(15)顶部连接有L形板(16),所述L形板(16)内底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二电动液压缸(17),所述L形板(16)内壁一端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滑轨(18),所述第二电动液压缸(17)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位移横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和,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工鼎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