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叶轮给粉机的主轴润滑装置,包括外周面固定安装在主轴箱内孔中的主轴衬套,其具有,贯穿于主轴衬套内周面和主轴衬套外周面之间的若干油孔;置于形成在主轴衬套内周面上的若干防泄油密封槽内的防泄油密封垫圈;由置于形成在油孔与防泄油密封槽之间的主轴衬套内周面上的若干储油密封槽内的储油密封垫圈将主轴衬套内周面分隔形成的若干个主轴润滑面;贯通于油孔与若干储油密封槽并由储油密封垫圈的形变控制储油密封槽内油液的进出的若干通道;基于若干个独立的通道形成储油密封槽向若干个主轴润滑面即部分主轴外周面进行润滑,即使主轴外周面部分于主轴衬套内周面的间隙过小也不影响油从储油密封槽中流出并对主轴外周面进行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轮给粉机的主轴润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叶轮给粉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叶轮给粉机的主轴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叶轮给粉机是火力发电厂仓储式制粉系统供给锅炉燃料的主要设备,叶轮给粉机通过变频调速电动机驱动,经涡轮蜗杆传动主轴上的刮板给料叶轮实现给粉,通常主轴的润滑依靠主轴衬套上的黄油注入孔加入黄油实现润滑,实际运行中因注油量小伙润滑部均匀造成主轴因润滑不完全从而过热抱死,直接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关于主轴的润滑,国家专利公开号为CN207431282U,一种主轴衬套、Z轴结构和机床,具体的,所述主轴衬套上设有若干个连接部,所述主轴衬套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主轴衬套上具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出油孔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之间。所述主轴衬套包括有轴套体和法兰台,所述法兰台连接于所述轴套体的底端,若干个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法兰台上,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位于所述轴套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法兰台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轴套体的外侧壁,所述法兰台的另一端沿所述轴套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凸起,且所述法兰台的形状呈环状。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均沿所述轴套体的径向方向向内呈矩形凹进。所述轴套体的外壁直径与所述轴套体套设的主轴的直径相适配。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位于所述法兰台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之间,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进油孔位于所述出油孔的下方。其包括有主轴箱、主轴和所述主轴衬套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轴箱,且所述主轴衬套插入所述主轴箱内,所述主轴衬套和所述主轴箱之间压设有若干个第一密封圈,若干个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主轴的底部连接于所述主轴衬套,且所述主轴的顶部插入所述主轴衬套内。所述主轴的外侧壁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所述主轴衬套之间形成有冷却油通道,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出油孔均与所述冷却油通道相连通,所述主轴箱上设有两个油管接头,两个所述油管接头分别与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出油孔相连通。所述主轴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环形凹槽和第四环形凹槽,所述第四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的上方,所述螺旋槽位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和所述第四环形凹槽之间,所述主轴衬套和所述主轴之间压设有若干个第二密封圈,若干个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和所述第四环形凹槽内。关于上述主轴润滑的主轴衬套,以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的主轴衬套内周面作为密封内周面实现对主轴外周面进行润滑、需要润滑油覆盖整个密封内周面也即是说使得润滑油到达整个主轴外周面才能实现润滑,如果润滑油由于部分主轴衬套的内壁与主轴外周面的间隙过小从而无法到达该部分对应的主轴外周面上从而导致主轴整体的润滑不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如
技术介绍
那样,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整体式主轴的前后端实现密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润滑空间进行主轴的润滑,因主轴外周面部分于主轴衬套内周面的间隙过小从而使得润滑油无法到达该部分的主轴外周面从而导致主轴的润滑不均匀。本技术的设计目的为,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了将一个完整的润滑空间分隔形成若干个润滑面,基于每个润滑面都设置有独立的通道沿主轴衬套中的通道向主轴衬套内周面方向进行润滑、也即是说替代了以往以主轴一端向主轴另一端润滑的轴向润滑方向进行主轴外周面的润滑,润滑效果更好的一种叶轮给粉机的主轴润滑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叶轮给粉机的主轴润滑装置,包括外周面固定安装在主轴箱内孔中的主轴衬套,其具有,贯穿于主轴衬套内周面和主轴衬套外周面之间的若干油孔;置于形成在主轴衬套内周面上的若干防泄油密封槽内的防泄油密封垫圈;由置于形成在油孔与防泄油密封槽之间的主轴衬套内周面上的若干储油密封槽内的储油密封垫圈将主轴衬套内周面分隔形成的若干个主轴润滑面;贯通于油孔与若干储油密封槽并由储油密封垫圈的形变控制储油密封槽内油液的进出的若干通道。基于若干个独立的通道形成储油密封槽向若干个主轴润滑面即部分主轴外周面进行润滑,即使主轴外周面部分于主轴衬套内周面的间隙过小也不影响油从储油密封槽中流出并对主轴外周面进行润滑,润滑更均匀。优选地,在主轴衬套外周面上按主轴衬套径向方向上向内形成有与油孔贯通的外油槽。优选地,由主轴衬套外周面沿主轴衬套径向方向上向内形成有与油孔贯通的外油槽。优选地,主轴衬套上的油孔均匀形成有4个;外油槽于其中3个油孔之间形成进油通道;通过在另外1个油孔上外接连接管形成出口。优选地,主轴衬套上的防泄油密封槽形成有2个。优选地,主轴衬套上的储油密封槽形成有4个、相邻2个储油密封槽之间的距离相同。优选地,位于储油密封槽上的通道的端口与主轴衬套轴线平行的储油密封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储油密封垫圈线径的二分之一。本申请中,通过置于形成在油孔与防泄油密封槽之间的主轴衬套内周面上的若干储油密封槽内的储油密封垫圈将主轴衬套内周面分隔成若干个主轴润滑面可以使得油更均匀的对主轴外周面进行润滑,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主轴外周面距离主轴衬套内周面较近从而使得润滑油无法对该部分润滑的现象,主轴外周面被分隔成4个主轴润滑面,相邻2个主轴润滑面之间的储油密封垫圈均与主轴外周面接触即主轴衬套与主轴的接触更稳定,相邻2个主轴润滑面之间的主轴外周面之间形成独立的润滑空间、润滑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储油密封槽进油前的部分主轴衬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储油密封槽进油时的部分主轴衬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防泄油密封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4,叶轮给粉机的主轴润滑装置,包括外周面固定安装在主轴箱内孔中的大致形成为空心圆柱状设置的主轴衬套1、主轴衬套1的外周面与主轴箱内孔的内周面采用过盈配合,其具有,贯穿于主轴衬套内周面2和主轴衬套外周面3之间的若干油孔4;置于形成在主轴衬套内周面2上的若干防泄油密封槽5内的防泄油密封垫圈6;由置于形成在油孔4与防泄油密封槽5之间的主轴衬套内周面2上的若干储油密封槽7内的储油密封垫圈8将主轴衬套内周面2分隔形成的若干个主轴润滑面9,储油密封槽7形成为大致的矩形凹槽、并环绕于主轴衬套内周面2的一个完整内周部分;贯通于油孔4与若干储油密封槽7并由储油密封垫圈8的形变控制储油密封槽7内油液的进出的若干通道10,具体的通道10形成方法可通过在铸造主轴衬套1过程中通过模具引导一次铸造成型。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叶轮给粉机的主轴润滑装置,在主轴衬套外周面上按主轴衬套1径向方向上向内形成有与油孔4贯通的外油槽11。外油槽11与主轴箱内孔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形成圆环状空腔即容纳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叶轮给粉机的主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周面固定安装在主轴箱内孔中的主轴衬套,其具有,/n贯穿于主轴衬套内周面和主轴衬套外周面之间的若干油孔;/n置于形成在主轴衬套内周面上的若干防泄油密封槽内的防泄油密封垫圈;/n由置于形成在油孔与防泄油密封槽之间的主轴衬套内周面上的若干储油密封槽内的储油密封垫圈将主轴衬套内周面分隔形成的若干个主轴润滑面;/n贯通于油孔与若干储油密封槽并由储油密封垫圈的形变控制储油密封槽内油液的进出的若干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叶轮给粉机的主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周面固定安装在主轴箱内孔中的主轴衬套,其具有,
贯穿于主轴衬套内周面和主轴衬套外周面之间的若干油孔;
置于形成在主轴衬套内周面上的若干防泄油密封槽内的防泄油密封垫圈;
由置于形成在油孔与防泄油密封槽之间的主轴衬套内周面上的若干储油密封槽内的储油密封垫圈将主轴衬套内周面分隔形成的若干个主轴润滑面;
贯通于油孔与若干储油密封槽并由储油密封垫圈的形变控制储油密封槽内油液的进出的若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给粉机的主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轴衬套外周面上按主轴衬套径向方向上向内形成有与油孔贯通的外油槽。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兵,柏俊杰,张冬,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碱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