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盘结构及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27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6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底盘结构及全地形车,包括底盘框架、对称设在底盘框架上并与底盘框架转动连接的两组传动箱、与传动箱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设在第一转轴从传动箱伸出的一端上的轮胎、设在底盘框架上的分动动力组,两组转向齿轮组与转向动力组、两端分别与两组转向齿轮组中对应的转向齿轮组连接的第一联动杆组以及两端分别与两组分动动力组中对应的分动动力组连接的第二联动杆组。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全轮转动及全轮转向的方式来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盘结构及全地形车
本申请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底盘结构及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在野外的泥泞路段、积水路段和浅水路段等,车辆行驶的难度非常大,很容易出现陷轮情况,一方面是车轮转速过快导致的侧滑,另一方面,转向不足也是一个原因,因为在发生陷轮时,需要通过转动轮胎来增加摩擦力,现有汽车的转向大多仅有一组,在脱困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底盘结构及全地形车,通过全轮转动及全轮转向的方式来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框架;两组传动箱,对称设在底盘框架上并与底盘框架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与传动箱转动连接,其一端从传动箱伸出;轮胎,设在第一转轴从传动箱伸出的一端上;分动动力组,设在底盘框架上,其具有一个输入轴和至少一个输出轴,输入轴为花键轴,输出轴和与之对应的传动箱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两组转向齿轮组,设在底盘框架上,用于驱动与之对应的传动箱转动;转向动力组,设在底盘框架上,其具有一个输入轴和至少一个输出轴,输入轴为花键轴,输出轴与转向齿轮组连接;第一联动杆组,其两端分别与两组转向齿轮组中对应的转向齿轮组连接;以及第二联动杆组,其两端分别与两组分动动力组中对应的分动动力组连接。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组组传动箱中传动箱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箱包括与底盘框架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的传动箱体、与底盘框架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和设在传动箱体内的第一齿轮组;第一转轴与传动箱体转动连接;第三转轴的一端伸入到传动箱体内,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转轴转动。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分动动力组包括设在底盘框架上的分动箱、与分动箱转动连接的输入轴、设在分动箱内的第二齿轮组和与分动箱转动的连接的至少一根输出轴;输入轴位于分动箱外的一端上设有花键,另一端伸入到分动箱内,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输出轴转动。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动箱内设有过渡转轴;第二齿轮组经过过渡转轴后将动力传输到输出轴上。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盘框架上设有浮力箱。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底盘结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全地形车的底盘的底面上设有绞龙式推进装置。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全地形车的底盘的底面上设有桨叶式推进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动箱实现动力输出与转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动箱与底盘框架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基于图3给出的传动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动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动动力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动动力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底盘框架,12、传动箱,13、第一转轴,14、轮胎,15、分动动力组,16、转向齿轮组,17、转向动力组,18、第一联动杆组,19、第二联动杆组,121、第二转轴,122、传动箱体,123、第三转轴,124、第一齿轮组,151、分动箱,152、输入轴,153、第二齿轮组,154、输出轴,155、过渡转轴,21、浮力箱,31、绞龙式推进装置,32、桨叶式推进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底盘结构,采用了全时驱动和全时转向的设计,也就是在车辆行进过程中,该底盘结构中的全部轮胎既可以提供前进动力,又能够辅助转向,保证车辆车辆在通过复杂路段时既有充足的扭矩,又具有相当的脱困能力。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底盘结构,该底盘结构主要由底盘框架11、传动箱12、第一转轴13、轮胎14、分动动力组15、转向齿轮组16、转向动力组17、第一联动杆组18和第二联动杆组19等组成,传动箱12、第一转轴13、轮胎14、分动动力组15、转向齿轮组16、转向动力组17、第一联动杆组18和第二联动杆组19等均为底盘框架11的附属,也就是对于底盘框架11而言,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当然,将底盘框架11作为汽车底盘,然后在其上安装其他的附属,也是可以的。传动箱12的数量为两组,对称安装在底盘框架11上并与底盘框架11转动连接,其作用是驱动轮胎14工作,提供行进时的动力,并且在需要转向时驱动轮胎14进行转向。第一转轴13安装在传动箱12上并与传动箱12转动连接,一端位于传动箱12内,另一端位于传动箱12外。当外部的动力输入到传动箱12内时,传动箱12可以将该动力传输给第一转轴13,驱动第一转轴13转动。轮胎14安装在第一转轴13上,能够随着第一转轴13的转动而转动,应理解,此处的轮胎14由轮毂、安装在轮毂上的外胎和必要的连接螺栓等组成。还应理解,传动箱12与底盘框架11是转动连接的,因此传动箱12在转动的过程中,轮胎14的朝向也会发生改变,也就是实现了转向的功能。轮胎转动时的动力输入由分动动力组15完成,分动动力组15安装在底盘框架11上,具有一个输入轴和至少一个输出轴,输入轴的作用是与动力设备连接,输出轴的作用是与传动箱12的输入端连接,这样,就可以将动力设备输出的动力传递给传动箱12。输出轴的数量根据每组传动箱12中传动箱12的数量确定,例如,每组中传动箱12的数量为一个,那么分动动力组15的输出轴的数量就是一个,每组中传动箱12的数量为两个,那么分动动力组15的输出轴的数量就是两个。应理解,由于汽车同一侧的轮胎都是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因此分动动力组15的输出轴的最大数量为两个是比较合适的,此时一个分动动力组15能够同时驱动同一侧的两个轮胎转动。还应理解,随着轮胎数量的增加,选择增加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底盘结构的数量这种方式是比较合适的,此时,就可以将每个底盘结构中的轮胎的数量控制在四个,同时兼顾了动力和结构的耐用性。对于结构的耐用性,可以这样理解,随着传动链上轮胎数量的增加,需要的传动动力也就越大,传动结构的强度也就越高,该传动结构的结构复杂性也会相应的提高,但是,结构的可靠性会下降,出现损坏的几率会大幅度提升。请参阅图2,传动箱12的转动是由转向齿轮组16来实现的,转向齿轮组16设置在底盘框架11上,当有驱动力输入时,转向齿轮组16能够在驱动力的作用下转动,并同时带动传动箱12转动。转向齿轮组16工作时的驱动力由转向动力组17实现,转向动力组17安装在底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盘框架(11);/n两组传动箱(12),对称设在底盘框架(11)上并与底盘框架(11)转动连接;/n第一转轴(13),与传动箱(12)转动连接,其一端从传动箱(12)伸出;/n轮胎(14),设在第一转轴(13)从传动箱(12)伸出的一端上;/n分动动力组(15),设在底盘框架(11)上,其具有一个输入轴和至少一个输出轴,输入轴为花键轴,输出轴和与之对应的传动箱(12)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3)转动;/n两组转向齿轮组(16),设在底盘框架(11)上,用于驱动与之对应的传动箱(12)转动;/n转向动力组(17),设在底盘框架(11)上,其具有一个输入轴和至少一个输出轴,输入轴为花键轴,输出轴与转向齿轮组(16)连接;/n第一联动杆组(18),其两端分别与两组转向齿轮组(16)中对应的转向齿轮组(16)连接;以及/n第二联动杆组(19),其两端分别与两组分动动力组(15)中对应的分动动力组(1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框架(11);
两组传动箱(12),对称设在底盘框架(11)上并与底盘框架(11)转动连接;
第一转轴(13),与传动箱(12)转动连接,其一端从传动箱(12)伸出;
轮胎(14),设在第一转轴(13)从传动箱(12)伸出的一端上;
分动动力组(15),设在底盘框架(11)上,其具有一个输入轴和至少一个输出轴,输入轴为花键轴,输出轴和与之对应的传动箱(12)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3)转动;
两组转向齿轮组(16),设在底盘框架(11)上,用于驱动与之对应的传动箱(12)转动;
转向动力组(17),设在底盘框架(11)上,其具有一个输入轴和至少一个输出轴,输入轴为花键轴,输出轴与转向齿轮组(16)连接;
第一联动杆组(18),其两端分别与两组转向齿轮组(16)中对应的转向齿轮组(16)连接;以及
第二联动杆组(19),其两端分别与两组分动动力组(15)中对应的分动动力组(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组传动箱(12)中传动箱(12)的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2)包括与底盘框架(11)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121)、固定在第二转轴(121)上的传动箱体(122)、与底盘框架(11)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123)和设在传动箱体(122)内的第一齿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王建林荣月森王猛李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河市乐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