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72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包括工位底板,工位底板上表面的一端固接有油缸支座,油缸支座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油缸;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连杆的一个端部铰接,第一连杆远离油缸的端部同时与第二连杆的一个端部、第三连杆的上端部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个端部与外刀架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穿设有杠杆,第三连杆的下端部与第四连杆的一个端部铰接,第四连杆设置在第二连杆的下方,第四连杆的另一个端部与水平设置的拉杆铰接,拉杆安装在外刀架的底部;拉杆的一端上方固接有内刀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分切刀从封头的内外两侧实现同步进给,在确保切边质量的同时,提高切边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封头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属于封头切边设备

技术介绍
封头是指用以封闭容器端部使其内外介质隔离的元件,又称端盖。封头经过冲压或旋压后,其边缘会高低不平,若封头边缘高低不平,则无法与筒体进行正确配合,封头都需要进行切边处理。专利号为CN201620851811.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封头切边装置,可调封头切边装置包括支撑工作台和旋转工作台,支撑工作台的上方设有竖向丝杠和置于竖向丝杠顶部的竖向电机,竖向丝杠与支撑工作台之间压紧夹持一横向丝杠,横向丝杠的两端分别连接横向电机和切边刀头,横向电机用于驱动横向丝杠旋转以控制切边刀头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旋转工作台上间隔设有两个支撑油缸,支撑油缸上放置待加工封头,待加工封头随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而旋转,旋转工作台上还设有一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有多个测距传感器。上述装置虽然能够保证封头切边位置准确,提高封头切边加工精度,有效降低次品率,保证封头切边质量的高度一致性,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通过单向进给实现对封头的切边,切边速度较慢,效率较低。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可以使分切刀从封头的内外两侧实现同步进给,在确保切边质量的同时,提高切边速度。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包括工位底板,工位底板上表面的一端固接有油缸支座,油缸支座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油缸;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连杆的一个端部铰接,第一连杆远离油缸的端部同时与第二连杆的一个端部、第三连杆的上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个端部与外刀架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穿设有杠杆,第三连杆的下端部与第四连杆的一个端部铰接,第四连杆设置在第二连杆的下方,第四连杆的另一个端部与水平设置的拉杆铰接,拉杆安装在外刀架的底部;所述拉杆的一端上方固接有内刀架。进一步地,所述工位底板的两侧开设有多个长条孔,工位底板通过在长条孔内穿设螺栓固接于封头机的加工平台上。进一步地,所述外刀架内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安装轴,安装轴上套设有外刀轴承座;所述外刀轴承座的外部安装有圆形的外刀。进一步地,所述内刀架上安装有圆形的内刀。进一步地,所述杠杆的轴线方向与油缸的伸缩方向垂直设置,杠杆的两端通过杠杆轴承座固定;所述杠杆轴承座设在油缸支座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燕尾压条进行导向;所述外刀架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燕尾压条进行导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连杆的数量为两个;第三连杆的数量为一个;第四连杆的数量为两个;拉杆的数量为一个。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中油缸通过杠杆机构实现内、外刀架做相向运动,内、外刀架相向运动进而实现内、外刀的相向运动,内、外刀的相向运动实现对封头工件的旋转分切,本技术使分切刀从封头的内外两侧实现同步进给,在确保切边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切边速度;本技术中的内、外刀由一个油缸同步进行控制,进给过程平稳可靠;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中,1-工位底板,2-油缸支座,3-油缸,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外刀架,7-安装轴,8-外刀轴承座,9-外刀,10-第三连杆,11-第四连杆,12-杠杆轴承座,13-拉杆,14-内刀架,15-内刀,16-第一燕尾压条,17-第二燕尾压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包括工位底板1,工位底板1的两侧开设有多个长条孔,工位底板1通过在长条孔内穿设螺栓固接于封头机的加工平台上。所述工位底板1上表面的一端固接有油缸支座2,油缸支座2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油缸3,油缸3为切边机构提供动力来源。所述油缸3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连杆4的一个端部铰接,第一连杆4远离油缸3的端部同时与第二连杆5的一个端部、第三连杆10的上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的另一个端部与外刀架6铰接,油缸3通过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实现外刀架6的伸缩运动。所述外刀架6内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安装轴7,安装轴7上套设有外刀轴承座8;所述外刀轴承座8的外部安装有圆形的外刀9,外刀9可以沿安装轴7的轴线处进行转动。所述第三连杆10的中部穿设有杠杆,杠杆的轴线方向与油缸3的伸缩方向垂直设置;杠杆的两端通过杠杆轴承座12固定,杠杆轴承座12设在油缸支座2的一侧,第三连杆10可以沿杠杆处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所述第三连杆10的下端部与第四连杆11的一个端部铰接,第四连杆11设置在第二连杆5的下方,第四连杆11的另一个端部与水平设置的拉杆13铰接,拉杆13安装在外刀架6的底部;所述拉杆13的一端上方固接有内刀架14,内刀架14通过内六角螺丝固接。所述内刀架14上安装有圆形的内刀15,内刀15与外刀9进行相向运动,对两刀之间的封头开口边缘进行切边。所述拉杆13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燕尾压条17进行导向,确保内刀架14及内刀15伸缩运动的直线度。所述外刀架6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燕尾压条16进行导向,确保外刀架6及外刀9伸缩运动的直线度。所述第一连杆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杆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连杆10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四连杆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拉杆13的数量为一个。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内刀15与外刀9分别设置在封头的内侧和外侧,油缸3伸出,通过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带动外刀架6向封头的外壁面运动;第一连杆4运动的同时实现第三连杆10的摆动,第三连杆10摆动的同时通过第四连杆11、拉杆13,带动内刀架14向封头的内壁面运动;外刀架6和内刀架14实现相向运动,外刀架6和内刀架14相向运动进而实现内刀15与外刀9的相向运动,内刀15与外刀9运动过程中对旋转的封头进行分切,分切后油缸3缩回,外刀架6和内刀架14相背而行,取出封头,完成分切工序。以上所述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位底板(1),工位底板(1)上表面的一端固接有油缸支座(2),油缸支座(2)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油缸(3);所述油缸(3)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连杆(4)的一个端部铰接,第一连杆(4)远离油缸(3)的端部同时与第二连杆(5)的一个端部、第三连杆(10)的上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的另一个端部与外刀架(6)铰接;所述第三连杆(10)的中部穿设有杠杆,第三连杆(10)的下端部与第四连杆(11)的一个端部铰接,第四连杆(11)设置在第二连杆(5)的下方,第四连杆(11)的另一个端部与水平设置的拉杆(13)铰接,拉杆(13)安装在外刀架(6)的底部;所述拉杆(13)的一端上方固接有内刀架(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位底板(1),工位底板(1)上表面的一端固接有油缸支座(2),油缸支座(2)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油缸(3);所述油缸(3)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连杆(4)的一个端部铰接,第一连杆(4)远离油缸(3)的端部同时与第二连杆(5)的一个端部、第三连杆(10)的上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的另一个端部与外刀架(6)铰接;所述第三连杆(10)的中部穿设有杠杆,第三连杆(10)的下端部与第四连杆(11)的一个端部铰接,第四连杆(11)设置在第二连杆(5)的下方,第四连杆(11)的另一个端部与水平设置的拉杆(13)铰接,拉杆(13)安装在外刀架(6)的底部;所述拉杆(13)的一端上方固接有内刀架(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底板(1)的两侧开设有多个长条孔,工位底板(1)通过在长条孔内穿设螺栓固接于封头机的加工平台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头机的切边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木金牟立花张继辉刘钊刚牟欣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