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定位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13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CPU定位治具,是将CPU精确定位至连接器的座体上的治具,该治具包括一框体、一限位部、一弹性部及一对位部;前述框体具有一开口;前述限位部及弹性部是形成在框体上,当CPU容纳于开口中时,限位部是适于接触CPU的一非接触面,而弹性部是适于施压至CPU的侧缘;前述对位部是形成在框体上,当CPU容纳于开口中,且框体置放于座体上时,对位部是适于限制框体的相对于座体的移动,使得CPU精确置于座体的导通区域上,致使CPU的一对应接触面与导通区域接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PU定位治具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定位治具,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预防组装时手指触碰端子的定位治具。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蓬勃发展,电子产品已经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遭,而计算机的出现更是影响我们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甚巨。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效能及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计算机的内部零件不断地推陈出新。就计算机所使用的中央处理器(CPU)而言,由于CPU的成本较高,在音效芯片、绘图芯片及网络芯片等不断地整合至主机板上的过程中,CPU乃是以模块化的方式安装至主机板上,意即主机板上设有CPU的连接器,用以让相同规格的CPU得以安装其上。由于CPU的运算速度及效能不断地提升,使得CPU的信号接点的数目亦逐渐增加。在信号接点的数目不断增加的情况的下,早期所使用以针格数组(PGA)作为信号传输界面的CPU构装基板已经不敷使用。因此,目前已经发展出地格数组(LGA)作为CPU构装基板的信号传输界面,使用LGA类型基板的CPU将必须透过主机板上的相同LGA规格的连接器,来结构性及电性地连接至主机板。LGA类型的CPU所使用的接点乃是LGA基板的底面的许多面数组排列的垫形端子,而取代现有技术的针脚端子的则是对应LGA规格的连接器其座体内的弹片端子。当LGA类型的CPU安装至对应LGA类型的连接器时,每一弹片端子的一端将对应接触位于LGA基板的底面的一垫形接点。-->请参考图1A及图1B,其分别绘示现有技术的一种LGA类型的CPU及LGA类型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CPU 10包括及一芯片(未绘示)、一基板12及一散热盖14,其中芯片是覆晶接合至基板12的非接触面12b,并受到散热盖14所覆盖而隐藏起来,而基板12的接触面12a则分布有许多垫形接点(未绘示),且基板12的相对两侧缘分别具有一防呆破孔13,其对应于连接器的座体20的防呆凸缘23。因此,当手动地将CPU 10的基板12安装至座体20的导通区域22(例如一凹槽)时,基板12的两防呆破孔13将分别嵌合于座体20的两防呆凸缘23,以减少CPU 10的组装错误的机率。上述的座体20是配设于连接器的一扣具的底盖24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连接器的座体内的这些弹性端子是以上百个的数量容纳于大约十平方公分的面积里,所以这些弹性端子的结构细小并容易受到所施加的外力而变形。因此,当座体内的这些弹性端子不当受力而发生变形时,这极有可能导致此连接器失去电性连接CPU的作用,且其所属的主机板也将无法继续使用。上述的情况经常发生在使用者徒手将CPU的基板放置于座体的导通区域内的过程期间,使用者的指尖可能不当地施力至这些弹性端子上,因而造成这些弹性端子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CPU定位治具,用以在将CPU定位于连接器的座体的导通区域的过程期间,可以预防手指触碰到座体的位于导通区域上的弹性端子。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CPU定位治具,用以将CPU准确地定位于连接器的座体的导通区域的正上方,以利于手动地将CPU准确地推移至座体的导通区域。基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CPU定位治具,-->其适用于将一CPU定位至一连接器的一座体的一导通区域的上方,此CPU具有一接触面及相对的一非接触面,而CPU是适于以接触面定位于座体的导通区域上。此CPU定位治具包括一框体、一限位部、一弹性部及一对位部。上述框体具有一开口,而CPU是适于容纳于此开口中。限位部是形成在框体上,当CPU容纳于开口中时,限位部是适于接触CPU的非接触面。弹性部是形成在框体上,当CPU容纳于开口中时,弹性部是适于施压至CPU的侧缘。对位部是形成在框体上,当CPU容纳于开口中,且框体置放于座体上时,对位部是适于限制框体的相对于座体的移动,使得CPU位于导通区域的上方,且CPU的接触面是面对导通区域。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分别绘示现有技术的一种LGA类型的CPU及LGA类型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图2A及2B分别绘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CPU定位治具的仰视立体图及俯视立体图;图3A至3E绘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CPU定位治具应用于将CPU组装至连接器的示意图;图4A是为图3C的剖面示意图;图4B是为图3D的剖面示意图;图4C是为图3E的剖面示意图;图5A及5B分别绘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CPU定位治具的仰视立体图及俯视立体图;图6A及6B分别绘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CPU定位治具的仰视立体图及俯视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A、图2A及2B,其中图2A及2B分别绘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CPU定位治具的仰视立体图及俯视立体图。CPU定位治具(以下简称治具)100包括一框体110、多个限位部120、多个弹性部130及多个对位部140。框体110具有一开口112,而开口112的形状是大致对应于图1A的CPU 10的基板12的形状,且基板12是适于容纳于开口112中。此外,这些限位部120是形成在框体110上,并自开口112的内壁朝向开口120的中央来延伸,当基板12容纳于开口112中时,这些限位部120是适于接触基板12的该非接触面12b,以限制基板12的相对于框体110的一维线性移动。在第一实施例中,这些限位部120是以片状结构分布于开口112的四个角落。在第一实施例中,这些弹性部130是为L型弹片,其形成在框体110上,并大致位于开口112之内,且这些弹性部130的一端是形成于开口112的内壁,而另一端是自开口112的内壁向外延伸,以形成一弹性接触端。当基板12容纳于开口112时,这些弹性部120将会施压至基板12的侧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弹性部130更分别包括一限位凸缘132,其突出于这些弹性部的另一端的表面,而这些限位凸缘132与这些限位部120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基板12的厚度。因此,当基板12容纳于开口112中时,可以通过由这些限位凸缘132与这些限位部120,将CPU 10的基板12定位于框体110的开口112中,用以预防基板12从开口112中脱落。这些对位部140是形成在框体110上,当CPU 10的基板12容纳于开口112中,且框体110置放于图1A的连接器的座体20上时,这些对位部140将接触座体20的周缘,以限制框体110的相对于座体20的移动,使得基板12位于座体20的导通区域22(例如一凹槽)的正上方,且基板12的接触面12a将会面对座体20的导通区域22。此外,当CPU 10的-->基板12的两侧缘分别具有一防呆破孔13时,治具100更对应具有两防呆凸缘114,当基板12容纳于开口112时,这些防呆凸缘114将分别嵌合于基板12的这些防呆破孔13。另外,为了便于使用者用手移动治具100,治具100更可包括两拿持部150,其连接至框体110,用以让使用者的手指来夹持。再者,可将治具100的所有构件利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来加以形成以降低治具100的制作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当座体20的旁边还有其它组件时,为了增加CPU 10的基板12定位至座体20的稳定度,亦可增加框体110的幅度及对位部1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CPU定位治具,适用于将一CPU定位至一连接器的一座体的一导通区域的上方,该CPU具有一接触面及相对的一非接触面,而该CPU是适于以该接触面定位于该座体的该导通区域上,其特征在于,该CPU定位治具包括:    一框体,具有一开口,而该CPU是适于容纳于该开口中;    一限位部,形成在该框体上,当该CPU容纳于该开口中时,该限位部是适于接触该CPU的该非接触面;    一弹性部,形成在该框体上,当该CPU容纳于该开口中时,该弹性部是适于施压至该CPU的侧缘;以及    一对位部,形成在该框体上,当该CPU容纳于该开口中,且该框体置放于该座体上时,该对位部是适于限制该框体的相对于该座体的移动,使得该CPU位于该导通区域的上方,且该CPU的该接触面是面对该导通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PU定位治具,适用于将一CPU定位至一连接器的一座体的一导通区域的上方,该CPU具有一接触面及相对的一非接触面,而该CPU是适于以该接触面定位于该座体的该导通区域上,其特征在于,该CPU定位治具包括:一框体,具有一开口,而该CPU是适于容纳于该开口中;一限位部,形成在该框体上,当该CPU容纳于该开口中时,该限位部是适于接触该CPU的该非接触面;一弹性部,形成在该框体上,当该CPU容纳于该开口中时,该弹性部是适于施压至该CPU的侧缘;以及一对位部,形成在该框体上,当该CPU容纳于该开口中,且该框体置放于该座体上时,该对位部是适于限制该框体的相对于该座体的移动,使得该CPU位于该导通区域的上方,且该CPU的该接触面是面对该导通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拿持部,其连接至该框体,适于让使用者用手拿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限位部是自该开口的内壁朝向该开口的中央来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弹性部是为一L型弹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添
申请(专利权)人:佶鸿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