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52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包括主进气管和副进气管,还包括进气调节机构,所述进气调节机构包括进气调节箱,所述进气调节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水换向单元,所述主进气管的一端和副进气管的一端均与进气调节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主进气管的一端卡合连接有进气过滤件,所述进气过滤件包括卡接环,所述卡接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气过滤网,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其通过设置主进气管、副进气管和辅助进行管,使得进气管具备多个进气位置,并通过设置进气调节机构使得车辆可以在多种进行方式之间切换,使得车辆在涉水行驶时,发动机能够始终保持稳定进气,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气管,具体是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使用的优越性能也越来越受到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关注。进气管是电控燃油喷射式发动机和化油器式发动机区别最大的结构件之一。电喷发动机因进气管中只有空气流过,所以在进行进气管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进气管的动态效应(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以提高充气效率,此外还要考虑进气均匀性。
[0003]进气系统与发动机进行良好的动态匹配,使发动机的扭矩特性可在较宽广的转速范围内有较大的提高。在实际应用中,有按特定转速区域,利用进气时的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设计的具有特定长度的进气管,也有可变长度的进气管。
[0004]现有的进气管其防水和渗水的能力不足,在雨雪天气,尤其是出现暴雨或大风雪时,车辆浸泡在水中,水通过进气管道流入空气滤清器,当车辆再次启动时,部分水进入发动机会影响车辆寿命,且现有的进气管往往只有一个进气位置,一旦进气位置被水淹没,车辆发动机就会熄火停车,造成发动机损坏,使车辆和乘客被困于积水中,带来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包括主进气管和副进气管,还包括进气调节机构,所述进气调节机构包括进气调节箱,所述进气调节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水换向单元,所述主进气管的一端和副进气管的一端均与进气调节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主进气管的一端卡合连接有进气过滤件,所述进气过滤件包括卡接环,所述卡接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气过滤网,所述进气管内壁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引板,所述进气调节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前对接管,所述前对接管的一侧与辅助进气单元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进气单元的输出端与后对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后对接管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清理机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管路封闭单元,所述管路封闭单元包括主气管封闭机构和副气管封闭机构,所述主进气管一侧的一端和副进气管一侧的一端通过连接套管固定连接,所述主气管封闭机构,包括封闭电机,所述封闭电机的底部与连接套管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封闭板,其中一个导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块,所述副气管封闭机构包括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一侧与连接套管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板连接有推拉齿轮,所述推拉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推拉板,所述副进气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气流调节件,所述气流调节件包括安装
环,所述安装环内壁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封闭百叶板,若干个所述封闭百叶板的一端均与推拉板的一侧转动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进气管一侧的另一端和副进气管一侧的另一侧通过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导流管一侧的中部与前对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调节箱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换气缸,所述转换气缸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调节转杆,所述调节转杆的中部与防护箱内壁一端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转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开设有调节齿槽,所述防护箱内壁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边滑轨,所述调节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边滑轨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流管另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口,两个所述通口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L形板,两个所述L形板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齿轮,两个所述调节齿轮的一侧分别与调节齿槽内壁的两侧啮合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箱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通口气缸,所述通口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挂接板,所述主进气管另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内壁卡合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边沿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排水机构还包括热风箱,所述热风箱内壁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气扇,所述热风箱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热网,所述热风箱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风管,所述主进气管的中部和副进气管的中部分别与两个导风管的一端相通。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清理机构包括清理箱,所述清理箱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环,所述过滤环内壁的一侧卡合连接有清洁过滤网,所述过滤环内壁的另一侧卡合连接有过滤棉;所述清理箱内壁顶部的一侧卡合连接有集尘盒,所述集尘盒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清理箱的一侧卡合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侧边口,所述清理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一侧与前对接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清理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进气单元包括外固定套筒,所述外固定套筒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辅助进气管,外固定套筒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封闭套管,所述封闭套管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封闭套管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宽度大于第二进气口宽度,所述封闭套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封闭齿环,所述辅助进气单元还包括有辅助电机,所述辅助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套管齿轮,所述套管齿轮的一侧与封闭齿环的内壁啮合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通过设置主进气管、副进气管和辅助进行管,使得进气管具备多个进气位置,并通过设置进气调节机构使得车辆可以在多种进行方式之间切换,使得车辆在涉水行驶时,发动机能够始终保持稳定进气,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管路封闭单元由选择性的对管路进行封闭,避免车辆涉水行驶时水流持续冲入进气管内部,减少水流对进气管内壁的冲击侵蚀损害;通过设置过滤清理机构,对进入进气管的气流进一步的过滤和出水,保证车辆发动机的稳定运行;通过设置排水机构,在车辆脱离涉水状态后,对进气管内壁的水流进行排出,同时通过设置排气扇和电热丝等机构送出热风,对进气管内壁进行出水干燥,方便后续进气管的持续工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立体图;
[0015]图2为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进气调节箱截面图;
[0016]图3为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连接套管截面图;
[0017]图4为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清理箱截面图;
[0018]图5为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辅助进气单元截面图。
[0019]图中:1、主进气管;2、副进气管;3、进气调节箱;4、卡接环;5、进气过滤网;6、导引板;7、前对接管;8、后对接管;9、连接套管;10、封闭板;11、对接块;12、推拉板;13、封闭百叶板;14、导流管;15、防护箱;16、转换气缸;17、调节转杆;18、调节板;19、侧边滑轨;20、L形板;21、调节齿轮;22、通口气缸;23、挂接板;24、密封板;25、热风箱;28、导风管;29、清理箱;30、清洁过滤网;31、过滤棉;32、集尘盒;33、挡板;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包括主进气管(1)和副进气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调节机构,所述进气调节机构包括进气调节箱(3),所述进气调节箱(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水换向单元,所述主进气管(1)的一端和副进气管(2)的一端均与进气调节箱(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主进气管(1)的一端卡合连接有进气过滤件,所述进气过滤件包括卡接环(4),所述卡接环(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气过滤网(5),所述进气管内壁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引板(6),所述进气调节箱(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前对接管(7),所述前对接管(7)的一侧与辅助进气单元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进气单元的输出端与后对接管(8)固定连接,所述后对接管(8)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清理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路封闭单元,所述管路封闭单元包括主气管封闭机构和副气管封闭机构,所述主进气管(1)一侧的一端和副进气管(2)一侧的一端通过连接套管(9)固定连接,所述主气管封闭机构包括封闭电机,所述封闭电机的底部与连接套管(9)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封闭板(10),其中一个导引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块(11),所述副气管封闭机构包括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一侧与连接套管(9)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板连接有推拉齿轮,所述推拉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推拉板(12),所述副进气管(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气流调节件,所述气流调节件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壁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封闭百叶板(13),若干个所述封闭百叶板(13)的一端均与推拉板(12)的一侧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性能高的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管(1)一侧的另一端和副进气管(2)一侧的另一侧通过导流管(14)相连通,所述导流管(14)一侧的中部与前对接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调节箱(3)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箱(15),所述防护箱(15)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换气缸(16),所述转换气缸(16)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调节转杆(17),所述调节转杆(17)的中部与防护箱(15)内壁一端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转杆(1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1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燚彬蓝雄张景孟张俊杨南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