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162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所述第一降噪区内设置有多个消音管,所述第二降噪管内设置有所述谐振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所述消音棉,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之间设置均匀有多根所述减震杆,每根所述多根减震杆均包括套管、减震弹簧和内杆,通过所述进气管将气流吸收在所述降噪箱内后,通过所述降噪箱内的所述谐振腔和所述消音管,使得气体不易共振,从而减少大量噪音,同时通过所述进气管吸收的气流在所述内管中振动时,通过所述减震杆内的所述减震弹簧,缓冲掉振动时产生的力,并且通过所述消音棉进一步吸收气流振动产生的噪音,从而提高所述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的降噪效果。述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的降噪效果。述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进气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进气系统即是把空气或混合气导入发动机气缸的零部件集合体,在现有的汽车进气系统,是将外部的空气或者混合气体经过空气滤清器腔体后,导入气缸,但是现有的与空气滤清器腔体连接的进气道为一进气管,在长时间进气的过程中,由于气体碰撞进气管的管壁,产生共振,从而能产生很大的噪音,不利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车辆中与空气滤清器腔体连接的进气道为一进气管,在长时间进气的过程中,由于气体碰撞进气管的管壁,产生共振,从而能产生很大的噪音,不利于使用者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包括进气管、内管、减震连接器、消音棉、降噪箱、谐振腔和出气管,所述降噪箱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法兰连接,所述降噪箱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法兰连接,所述降噪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降噪箱分隔为第一降噪区和第二降噪区,所述第一降噪区内设置有多个消音管,所述第二降噪管内设置有所述谐振腔,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内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所述消音棉,所述内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减震连接器,每个所述减震连接器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减震连接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内管的外壁可拆卸连接;
[0005]每个所述减震连接器均包括第一安装环、第二安装环和多根减震杆,所述第一安装环与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环与所述内管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之间设置均匀有多根所述减震杆,每根所述多根减震杆均包括套管、减震弹簧和内杆,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减震弹簧,所述内杆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弹簧相对应,并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内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可拆卸连接。
[0006]其中,每个所述套管均包括第一连接弧板和管体,所述第一连接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可拆卸连接,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弧板固定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凹槽。
[0007]其中,所述内杆包括杆体、第二连接弧板和限位板,所述杆体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弧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减震弹簧相贴合,所述第二连接弧板与所述第二安装环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管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弧板的一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限位板相对应。
[0008]其中,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降噪箱的一端设置有百叶。
[0009]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
半环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一粘连层,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均与所述进气管的内壁粘接,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半环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半环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块螺栓连接。
[0010]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环包括第三半环和第四半环,所述第三半环和所述第四半环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二粘连层,所述第三半环和所述第四半环均与所述内管的外壁粘接,所述第三半环和所述第四半环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三半环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四半环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块螺栓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所述第一降噪区内设置有多个消音管,所述第二降噪管内设置有所述谐振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所述消音棉,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之间设置均匀有多根所述减震杆,每根所述多根减震杆均包括套管、减震弹簧和内杆,通过所述进气管将气流吸收在所述降噪箱内后,通过所述降噪箱内的所述谐振腔和所述消音管,使得气体不易共振,从而减少大量噪音,同时通过所述进气管吸收的气流在所述内管中振动时,通过所述减震杆内的所述减震弹簧,缓冲掉振动时产生的力,并且通过所述消音棉进一步吸收气流振动产生的噪音,从而提高所述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震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1‑
进气管、2

内管、3

消音棉、4

降噪箱、5

谐振腔、6

出气管、7

隔板、8

消音管、9

第一安装环、10

第二安装环、11

减震杆、12

套管、13

减震弹簧、14

内杆、15

凹槽、16

第一连接弧板、17

管体、18

杆体、19

第二连接弧板、20

限位板、21

盖板、22

百叶、23

第一半环、24

第二半环、25

第一连接块、26

第三半环、27

第四半环、28

第二连接块、29

过滤箱、30

过滤网层、31

开合板、32

把手、33

消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
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请参阅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内管、减震连接器、消音棉、降噪箱、谐振腔和出气管,所述降噪箱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法兰连接,所述降噪箱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法兰连接,所述降噪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降噪箱分隔为第一降噪区和第二降噪区,所述第一降噪区内设置有多个消音管,所述第二降噪管内设置有所述谐振腔,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内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所述消音棉,所述内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减震连接器,每个所述减震连接器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减震连接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内管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减震连接器均包括第一安装环、第二安装环和多根减震杆,所述第一安装环与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环与所述内管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之间设置均匀有多根所述减震杆,每根所述多根减震杆均包括套管、减震弹簧和内杆,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减震弹簧,所述内杆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弹簧相对应,并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内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节能降噪进气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套管均包括第一连接弧板和管体,所述第一连接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可拆卸连接,所述管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