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腔体超低温水汽吸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8934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溅镀机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腔体超低温水汽吸附系统,包括溅镀线体和吸附组件,所述溅镀线体根据溅镀工艺,依次设置腔体闸门、粗抽腔体、高真空腔体、进料缓冲腔体、转接腔体、镀区腔体和出料缓冲腔体;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冷媒入口端、冷媒出口端、高真空段冷媒管和溅镀段冷媒管;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真空腔体中的高真空冷媒管进行初步吸附,再配合多腔体延伸溅镀段冷媒管的高效吸附水气,实现双重回流管路,同一冷媒源,实现高效利用,提高水气吸附效率;冷媒出入口的位置优化,也进一步的提高优先吸附能力,保证溅镀腔体内部的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腔体超低温水汽吸附系统
本技术涉及真空溅镀机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腔体超低温水汽吸附系统。
技术介绍
真空镀膜系统在抽气过程中为提升镀膜质量;增加抽气速率。会以超低温水气吸附系统去降低腔体内部空气中水气含量。连续式真空镀膜设备各节腔体之间有真空闸门作隔断,所以吸附水气用的冷冻界面,必须在各个腔体独立作设置,再以真空法兰将冷冻管向大气侧穿出,再到下一个腔体的法兰再作进入与内部的冷冻界面进行串连。冷冻界面设置的位置,以镀膜腔体区段为主,向前后沿伸1~2节腔体布健,作为水气的主要吸附区段。连续式溅镀线入出料动作为,台车进入到第一节入料段真空腔体,经过初级真空减压到一个压力值,将真空闸门开启;台车进入下一节腔体,准备进行高真空的抽气,此时在高真空度的负压环境,腔体内部的残留杂气及被镀工件表面所吸附的水气,会开始慢慢被真空泵抽除。高真空抽气过程,通常要持续一段时间,以有效抽除干净,因此溅镀线为了缩短入料时间,通常会设计多节式的高真空腔体段作为一个抽气传送段,以增加工件在高真空环境下的水气/杂气抽气时间。当上下料作业区环境湿度偏高时,会有大量的水气分子会随着被镀工件经由腔体入口一同进入到设备线内,由于入料前段的腔体属于经常与大气接触的腔体,不适合设置冷冻界面进行水气吸附,因此在24小时生产的情况下,第二节衔接在进行高真空抽气时,就会有一定量的水气会被高真空泵(例涡轮分子泵或油扩散泵)经由管路抽到负责最终排气的油式前级泵内,造成前级泵内部储油室容易积存大量的水气,若没有及时排出就容易导致前级泵真空油的白色乳化,使前级真空泵失去抽气作用进而影响到高真空泵的抽气效能,甚至是造成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隧道罩覆,防尘防污的降温设备。一种真空腔体超低温水汽吸附系统,包括溅镀线体和吸附组件,所述溅镀线体根据溅镀工艺,依次设置腔体闸门、粗抽腔体、高真空腔体、进料缓冲腔体、转接腔体、镀区腔体和出料缓冲腔体;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冷媒入口端、冷媒出口端、高真空段冷媒管和溅镀段冷媒管;所述高真空段冷媒管设置在高真空腔体的腔体内壁上,所述溅镀段冷媒管贯通设置在进料缓冲腔体,转接腔体,镀区腔体和出料缓冲腔体的内壁上;所述高真空腔体和进料缓冲腔体上均设置有冷媒管连接头。进一步的,所述高真空段冷媒管和溅镀段冷媒管之间通过串接冷媒管连接,所述串接冷媒管连接分别设置在高真空腔体和进料缓冲腔体上的冷媒管连接头。进一步的,所述冷媒入口端通过进料缓冲腔体上的冷媒管连接头接入溅镀段冷媒管,所述冷媒出口端通过高真空腔体上的冷媒管连接头接入高真空段冷媒管。进一步的,所述高真空段冷媒管,溅镀段冷媒管,以及冷媒管连接头均设置在溅镀线体的同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溅镀线体上,依次设置粗抽腔体-高真空腔体--进料缓冲腔体--转接腔体--溅镀腔体--转接腔体--出料缓冲腔体--粗抽腔体,在粗抽腔体和高真空腔体的两侧均设有腔体闸门;调整了吸附组件整体的位置,溅镀段冷媒管配合高真空段冷媒管,将吸附范围扩大;将冷媒入口端连通在进料缓冲腔体上,使得低温冷媒可以再第一时间流经进料缓冲腔体,转接腔体和镀区腔体;通过了串接冷媒管在往入料的高真空腔体串接,将水气在高真空腔体进行粗抽真空同时,就第一时间吸附水气,避免水气进入真空泵,因为工件经过粗抽腔体的入料口会带进大量水气;采用本技术,高真空腔体中的高真空冷媒管进行初步吸附,再配合多腔体延伸溅镀段冷媒管的高效吸附水气,实现双重回流管路,同一冷媒源,实现高效利用,提高水气吸附效率;冷媒出入口的位置优化,也进一步的提高优先吸附能力,保证溅镀腔体内部的正常运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A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1-闸门、2-粗抽腔体、3-高真空腔体、4-缓冲腔体1、5-转接腔体、6-镀区腔体、7-缓冲腔体2、8-冷媒管连接头、9-冷媒出口端、10-高真空段冷媒管、11-串接冷媒管、12-冷媒入口端、13-溅镀段冷媒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考图1-2,一种真空腔体超低温水汽吸附系统,包括溅镀线体和吸附组件,所述溅镀线体根据溅镀工艺,依次设置腔体闸门1、粗抽腔体2、高真空腔体3、进料缓冲腔体4、转接腔体5、镀区腔体6和出料缓冲腔体7;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冷媒入口端12、冷媒出口端9、高真空段冷媒管10和溅镀段冷媒管13;所述高真空段冷媒管10设置在高真空腔体3的腔体内壁上,所述溅镀段冷媒管13贯通设置在进料缓冲腔体4,转接腔体5,镀区腔体6和出料缓冲腔体7的内壁上;所述高真空腔体3和进料缓冲腔体4上均设置有冷媒管连接头8;所述高真空段冷媒管10和溅镀段冷媒管13之间通过串接冷媒管11连接,所述串接冷媒管11连接分别设置在高真空腔体3和进料缓冲腔体4上的冷媒管连接头8;所述冷媒入口端12通过进料缓冲腔体4上的冷媒管连接头8接入溅镀段冷媒管13,所述冷媒出口端9通过高真空腔体3上的冷媒管连接头8接入高真空段冷媒管10。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溅镀线体上,依次设置粗抽腔体2--高真空腔体3--进料缓冲腔体4--转接腔体5--溅镀腔体6--转接腔体5--出料缓冲腔体7--粗抽腔体2,在粗抽腔体2和高真空腔体3的两侧均设有腔体闸门1;调整了吸附组件整体的位置,溅镀段冷媒管13配合高真空段冷媒管10,将吸附范围扩大;将冷媒入口端12连通在进料缓冲腔体4上,使得低温冷媒可以再第一时间流经进料缓冲腔体4,转接腔体5和镀区腔体6;通过了串接冷媒管11在往入料的高真空腔体3串接,将水气在高真空腔体3进行粗抽真空同时,就第一时间吸附水气,避免水气进入真空泵,因为工件经过粗抽腔体2的入料口会带进大量水气;采用本技术,高真空腔体3中的高真空冷媒管10进行初步吸附,再配合多腔体延伸溅镀段冷媒管13的高效吸附水气,实现双重回流管路,同一冷媒源,实现高效利用,提高水气吸附效率;冷媒出入口的位置优化,也进一步的提高优先吸附能力,保证溅镀腔体6内部的正常运作。参考图1-2,一种真空腔体超低温水汽吸附系统,进一步的,所述高真空段冷媒管10,溅镀段冷媒管13,以及冷媒管连接头8均设置在溅镀线体的同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腔体超低温水汽吸附系统,包括溅镀线体和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溅镀线体根据溅镀工艺,依次设置腔体闸门(1)、粗抽腔体(2)、高真空腔体(3)、进料缓冲腔体(4)、转接腔体(5)、镀区腔体(6)和出料缓冲腔体(7);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冷媒入口端(12)、冷媒出口端(9)、高真空段冷媒管(10)和溅镀段冷媒管(13);/n所述高真空段冷媒管(10)设置在高真空腔体(3)的腔体内壁上,所述溅镀段冷媒管(13)贯通设置在进料缓冲腔体(4),转接腔体(5),镀区腔体(6)和出料缓冲腔体(7)的内壁上;所述高真空腔体(3)和进料缓冲腔体(4)上均设置有冷媒管连接头(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腔体超低温水汽吸附系统,包括溅镀线体和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溅镀线体根据溅镀工艺,依次设置腔体闸门(1)、粗抽腔体(2)、高真空腔体(3)、进料缓冲腔体(4)、转接腔体(5)、镀区腔体(6)和出料缓冲腔体(7);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冷媒入口端(12)、冷媒出口端(9)、高真空段冷媒管(10)和溅镀段冷媒管(13);
所述高真空段冷媒管(10)设置在高真空腔体(3)的腔体内壁上,所述溅镀段冷媒管(13)贯通设置在进料缓冲腔体(4),转接腔体(5),镀区腔体(6)和出料缓冲腔体(7)的内壁上;所述高真空腔体(3)和进料缓冲腔体(4)上均设置有冷媒管连接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腔体超低温水汽吸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煜明
申请(专利权)人:柏霆苏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