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58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主要包括若干片彼此交错排列的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该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均由铝板冲制而成,且彼此间是以两支销钉铆合成一体,该销钉包括一具有较大断面积的头部,以及一与头部相连而断面积较小的杆部。该第一平板的高度远大于第二平板的高度,且为使整体结构对称平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的前后两端均为第一平板。(*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式散热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层叠式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散热效率高、适合自动化生产且成本低廉的散热装置。目前,随着电脑资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电脑中央处理器运算速度的要求不断增高,而随着中央处理器运算速度的增高,其伴随产生的热量也与之剧增,若不及时将这些热量排出,对电讯传输的稳定性及品质将十分不利,所以有必要增设一散热装置来排出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量。现有关于散热装置的种类很多,诸如美国专利第4,884,331号揭示一种铝挤加上剖沟的散热装置60(参阅图1)、美国专利第5,038,858号揭示一种组合式散热装置70(参阅图2),以及台湾专利申请第85212486号揭示一种弯折成形散热装置80(参阅图3)等。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60为相当常见的类型,它是经由铝挤、裁切、剖沟、去毛头、砂磨、抛光、阳极处理等一连串的加工工序后,方可获得最终的结构型态。这类散热装置的工序相当复杂,且剖沟工序所产生的废料也占整体材料上相当大的比重,故出于生产效率及成本考虑,并非理想设计。另外,加上模具强度上的限制,以及考虑到相关技术水平,这种类型的散热装置在散热片高度h与散热片间沟槽宽度d上,并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比值(至多约达13∶1),因而在散热效果上明显不符现今中央处理器的使用需要。图2所示为组合式散热装置70,其虽然可局部改善上述结构的若干缺点,但在散热片72与基座74插槽76间,极易产生位于传热方向(即如箭头A所示)上的空隙78,而使整体散热效果大打折扣,且它是以散热片72直接插置于基座74插槽76内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明显不足。图3所示为弯折成形式散热装置80,其中用以靠接固定座84的底板82是经弯折成形而得到,因此在弯折处并无法获得一直角结构,且在各底板82之间也无法保持良好的共面度,故于底板82与固定座84之间明显极易产生空隙,进而影响整体散热效果。-->因此,对于如何提供一种足以改善前述各项缺点,而符合现今中央处理器使用需要的散热装置,显然为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容易、成本低廉、适于大量生产、结构稳固且散热效果良好的层叠式散热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它主要包括若干片彼此交错排列的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该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均由铝板冲制而成,且彼此间是以两支销钉铆合成一体,该销钉包括一具有较大断面积的头部,以及一与头部相连而断面积较小的杆部。该第一平板的高度远大于第二平板的高度,且为使整体结构对称平整,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的前后两端均为第一平板。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由于无铝挤加上剖沟方式的缺点,因此适合大量生产,实现自动化,且成本也可大幅降低。再者,该第一平板的高度与厚度,以及各平板间的距离,均可依需要做出适当的设计,而获得理想的散热片高度与沟槽宽度比值,且无模具强度上的限制,相对现有散热装置的设计方式,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的散热表面积及散热片密度,均可大幅提高。另,由于该第一平板在传热方向上完全为均质材料,无空隙产生,故可大幅提高整体散热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美国专利第4,884,331号所揭示的散热装置的立体视图。图2为美国专利第5,038,858号所揭示的散热装置的立体视图。图3为台湾专利申请第85212486号所揭示的散热装置的立体视图。图4为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视图。图5为沿图4中V-V线所作的剖视图。图6为沿图4中VI-VI线所作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的第一平板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的第一平板又一实施例的主视图。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主要包括若干片彼此交错排列的第一平板10及第二平板30,该第一平板10及第二平板30均由铝板冲制而成,且彼此间是以两支销钉50铆合成一体,该销钉50包括一具有较大断面积的头部52,以及一与头部52相连而断面积较小的杆部54。该第一平板10的高度远大于第二平板30的高度,且为使整体结构对称平整,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的前后两端均为第一平板10。-->该第一平板10大体上呈长方形,其自顶缘朝下开设出若干个彼此等距离平行间隔的切槽11,以形成若干个柱体12,而大幅提高第一平板10的整体表面积。相对于顶缘,第一平板10在下方部份形成有交错间隔设置的两个供销钉50穿设的第一通孔14,以及三个与第二平板30配合定位(详参后述)的第一定位体16。为使整体结构平整,该第一通孔14于最前端及最后端的第一平板10上,具有不同内径而呈圆形的头部孔18与杆部孔22(参考图5,图5是沿图4中V-V线所作的剖视图),该头部孔18位于外侧且内径较大,以与销钉50的头部52配合,而杆部孔22则位于内侧且内径较小,以与销钉50的杆部54配合,至于其它位于中间部分的第一平板10上的第一通孔14,则为单一内径的圆形孔,以与销钉50的杆部54配合。该用以与第二平板30配合定位的第一定位体16是由冲压但未贯穿板材的方式而得,形成一凹坑24及一凸起26(参考图6,图6是沿图4中VI-VI线所作的剖视图),但考虑到整体结构的平整性,该位于最后端的第一平板10上的第一定位体16,是直接冲压形成贯穿板材的圆形通孔,以使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的最后端具有较佳的平整表面。该第二平板30大体上也呈长方形,且在相对于第一平板10上的第一通孔14及第一定位体16的位置,该第二平板30上设有第二通孔32及第二定位体34。该第二通孔32是与第一平板10上的第一通孔14对应设置,且为单一内径的圆形孔,以配合销钉50的杆部54穿设;该第二定位体34是与第一平板10上的第一定位体16配合定位,其也是由冲压但未贯穿板材的方式得到,以形成一凹坑36及一凸起38(参考图6),且该第二定位体34的凹坑36是与相邻的第一定位体16的凸起26配合,而第二定位体34的凸起38则与相邻的第一定位体16的凹坑24配合,故在利用销钉50将第一平板10及第二平板30铆合成一体前,通过第一定位体16与第二定位体34间的配合定位,可使该若干片彼此交错排列的第一平板10与第二平板30暂时结合在一起,以达预先定位的效果。该销钉50的杆部54是穿设于第一平板10的第一通孔14及第二平板30的第二通孔32内,而头部52则收容于最前端的第一平板10的头部孔18中。当销钉50插入至最终位置后,将其杆部54的末端56予以铆平,使它沉陷于最后端的第一平板10的头部孔18内,而让整体结构平整,至此,即完成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的组装过程。-->由上述说明可知,该第一平板10及第二平板30均由铝板冲制而成,无铝挤及剖沟方式的缺点,因此适合大量生产,实现自动化,且成本也可大幅降低。再者,该第一平板10的高度与厚度,以及各平板间的距离,均可依需求做出适当的设计,而获得理想的散热片高度与沟槽宽度比值,且无模具强度上的限制,相对于现有散热装置的设计方式,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的散热表面积及散热片密度,均可大幅提高。另外,由于该第一平板10在传热方向上完全为均质材料,无空隙产生,故可大幅提高整体散热效果。请参阅图7及图8,是本技术层叠式散热装置第一平板的其它实施例的主视图,用以表示该第一平板为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叠式散热装置,包括若干片第一平板、若干片与第一平板交错排列的第二平板及至少一支销钉,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板于适当位置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该第二平板的高度低于第一平板的高度,且在适当位置上并形成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平板的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该销钉穿设于第一平板的第一通孔及第二平板的第二通孔中,并使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彼此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式散热装置,包括若干片第一平板、若干片与第一平板交错排列的第二平板及至少一支销钉,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板于适当位置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该第二平板的高度低于第一平板的高度,且在适当位置上并形成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平板的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该销钉穿设于第一平板的第一通孔及第二平板的第二通孔中,并使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彼此紧密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均由板材直接冲制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体结构的最前端及最后端均为第一平板,而大体上对称平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板大体上略呈长方形,且相对于顶缘,其于下方部份形成有两个第一通孔,而第二平板则对应形成两个第二通孔,以供两支销钉穿设。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板于适当位置进一步形成有若干个第一定位体,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和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