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动摆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46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驱动摆臂,包括摆动臂、第一滚轮、还包括第一导轮、第一轴承盖、第一轴承座、第一导轮轴、第二导轮、第二导轮轴、第二轴承盖、第二轴承座、第三导轮、第三导轮轴、第一广角皮带和第二广角皮带、第三轴承盖,所述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和第三轴承盖分别固定安装在摆动臂三个端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导轮设在第三轴承盖的上方,所述第三导轮轴顶端与第三导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轮轴贯穿第三轴承盖和摆动臂并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分别安装在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的上方,所述第三导轮通过第二广角皮带与第一导轮连接并带动第一导轮转动,所述第一导轮通过第一广角皮带与第二导轮连接并带动第二导轮转动。解决了压头转动加工过程中的卡顿问题,提高了加工精度,缩短了加工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驱动摆臂
本技术涉及机械摆臂领域,特别是研磨抛光机械设备领域的一种双驱动摆臂。
技术介绍
现有的研磨抛光摆臂大都是单驱动,以往的单驱动摆臂在加工过程中,压头通过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的摩擦力转动,第二滚轮通过与压头接触产生摩擦力转动,压头转动过程中会出现因摩擦力第一滚轮单驱动导致的转动卡顿从而出现于第二滚轮无接触,致使加工精度低,加工时间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驱动摆臂,解决了研磨抛光加工过程中压头旋转卡顿导致加工精度降低,加工时间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驱动摆臂,包括摆动臂、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其特殊之处在于:该双驱动摆臂还包括第一导轮、第一轴承盖、第一轴承座、第一导轮轴、第二导轮、第二导轮轴、第二轴承盖、第二轴承座、第三导轮、第三导轮轴、第一广角皮带和第二广角皮带、第三轴承盖,所述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和第三轴承盖分别固定安装在摆动臂三个端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导轮设在第三轴承盖的上方,所述第三导轮轴顶端与第三导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轮轴贯穿第三轴承盖和摆动臂并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分别固定连接在与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相对应的摆动臂两个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分别安装在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的上方,所述第三导轮通过第二广角皮带与第一导轮连接并带动第一导轮转动,所述第一导轮通过第一广角皮带与第二导轮连接并带动第二导轮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轮轴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导轮与贯穿通过第一轴承盖和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导轮轴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导轮并贯穿通过第二轴承盖和第二轴承座;进一步地,所述双驱动摆臂还包括第一惰轮、第二惰轮、第三惰轮,第一惰轮和第三惰轮分别通过第一惰轮支撑块、第三惰轮支撑块固定连接在摆动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惰轮固定连接在摆动臂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广角皮带套设在第一导轮、第三导轮、第二惰轮和第三惰轮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广角皮带套设在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二惰轮和第一惰轮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座下方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固定套设在第一导轮轴下端,所述第二轴承座下方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固定套设在第二导轮轴下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三个导轮、三个惰轮以及第一广角皮带、第二广角皮带直接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压头转动加工过程中的卡顿问题,提高了加工精度,缩短了加工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驱动摆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双驱动摆臂的主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双驱动摆臂的俯视结构图。附图标记:1.第三导轮;2.第三导轮轴;3.第二广角皮带;4.第一惰轮支撑块;5.第一惰轮;6.第一广角皮带;7.第二导轮轴;8.第二导轮;9.第二轴承盖;10.第二轴承座;11.第二滚轮;12.第一导轮;13.第一轴承盖;14.第一滚轮;15.第一轴承座;16.第一导轮轴;17.摆动臂;18.第三惰轮;19.第三惰轮支撑块;20.第三轴承盖;21.第二惰轮。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驱动摆臂,第一轴承盖13、第一惰轮支撑块4、第二惰轮21、第三惰轮支撑块19、第二轴承盖9和第三轴承盖20固定连接在摆动臂17上表面,第一轴承座15和第二轴承座10固定连接在摆动臂17下表面,第一导轮轴16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导轮12并贯穿通过第一轴承盖13和第一轴承座15,第二导轮轴7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轮8并贯穿通过第二轴承盖9和第二轴承座1,第三惰轮18固定连接在第三轮支撑块19上表面,第一惰轮5固定连接在第一情轮支撑块4上表面,第一轴承座15下面设置有第一滚轮14,第一滚轮14固定套设在第一导轮轴16下端,第二轴承座10下面设置有第二滚轮11,第二滚轮11固定套设在第二导轮轴7下端。参考图1,第二广角皮带3套设在第一导轮12、第三导轮1和第二惰轮21表面。驱动第一滚轮转动。参考图1,第一广角皮带6套设在第一导轮12、第二导轮8和第二惰轮21表面。驱动第二滚轮转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第三导轮轴2驱动第三导轮1转动,第三导轮1连接第二广角皮带3,从而带动第二惰轮21和第一导轮12转动,第一导轮12转动通过第一广角皮带6带动第一惰轮和第二导轮8转动,从而实现摆臂驱动确保研磨抛光加工过程中压头平稳转动,无卡顿。综上:该双驱动摆臂,通过设置第一导轮12、第一导轮轴16、第一广角皮带6、第二惰轮21、第三惰轮支撑块19、第三情轮18、第二广角皮带3、第二导轮轴7、第二导轮8、第二轴承盖9、第二轴承座10、第二滚轮11、第三导轮1、第三轴承盖20、第一滚轮12、第三轴承盖20、第三导轮轴2、摆动臂17、第一惰轮5、第一惰轮支撑块4和第一轴承盖13的配合使用解决了抛光研磨过程中压头旋转卡顿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驱动摆臂,包括摆动臂、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其特征在于:该双驱动摆臂还包括第一导轮、第一轴承盖、第一轴承座、第一导轮轴、第二导轮、第二导轮轴、第二轴承盖、第二轴承座、第三导轮、第三导轮轴、第一广角皮带和第二广角皮带、第三轴承盖,所述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和第三轴承盖分别固定安装在摆动臂三个端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导轮设在第三轴承盖的上方,所述第三导轮轴顶端与第三导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轮轴贯穿第三轴承盖和摆动臂并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分别固定连接在与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相对应的摆动臂两个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分别安装在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的上方,所述第三导轮通过第二广角皮带与第一导轮连接并带动第一导轮转动,所述第一导轮通过第一广角皮带与第二导轮连接并带动第二导轮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动摆臂,包括摆动臂、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其特征在于:该双驱动摆臂还包括第一导轮、第一轴承盖、第一轴承座、第一导轮轴、第二导轮、第二导轮轴、第二轴承盖、第二轴承座、第三导轮、第三导轮轴、第一广角皮带和第二广角皮带、第三轴承盖,所述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和第三轴承盖分别固定安装在摆动臂三个端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导轮设在第三轴承盖的上方,所述第三导轮轴顶端与第三导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轮轴贯穿第三轴承盖和摆动臂并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分别固定连接在与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相对应的摆动臂两个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分别安装在第一轴承盖、第二轴承盖的上方,所述第三导轮通过第二广角皮带与第一导轮连接并带动第一导轮转动,所述第一导轮通过第一广角皮带与第二导轮连接并带动第二导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轮轴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导轮与贯穿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明虎刘泳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思迪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