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悬挂式空轨列车的隔音车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091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悬挂式空轨列车的隔音车窗,包括设置在车身侧壁上的车窗框架,与车身框架对应的外推式车窗玻璃,套设在车窗玻璃外周的第一隔音橡胶条,设置在车窗框架内侧的第二隔音橡胶条,第一隔音橡胶条和第二隔音橡胶条分别包括三个堆叠层,三个堆叠层包括具有磁吸附作用的两个磁性橡胶层和假设在两个磁性橡胶层之间的隔音橡胶层,在车窗玻璃关闭的状态下,两个隔音橡胶条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隔音车窗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悬挂式空轨列车的隔音车窗
本技术属于车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悬挂式空轨列车的隔音车窗。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可开合式列车车窗多通过在车窗关闭时,车窗密封条和车窗框架密封条的挤压力达到无间隙接触,进而实现隔音效果,为了提供足够的挤压力,需要在车窗上设置结构复杂的连接件和卡合件,这使得隔音车窗的结构复杂,且隔音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隔音效果好的隔音车窗。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悬挂式空轨列车的隔音车窗,包括设置在车身侧壁上的车窗框架、与车窗框架对应的外推式车窗玻璃、第一隔音橡胶条、第二隔音橡胶条;第一隔音橡胶条为闭环结构,第一隔音橡胶条套设在车窗玻璃的外周,第一隔音橡胶条的内壁一周与车窗玻璃的外周相对接;第一隔音橡胶条包括沿着垂直于车窗玻璃所在平面方向堆叠的三个堆叠层;三个堆叠层包括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一磁性橡胶层、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二磁性橡胶层,以及夹设在第一磁性橡胶层和第二磁性橡胶层之间的第一隔音橡胶层;该各堆叠层均为闭环结构,该各堆叠层内径分别和车窗玻璃的外径相匹配,该各堆叠层套设在车窗玻璃的外周;第二隔音橡胶条为闭环结构,第二隔音橡胶条设置在车窗框架的内侧边缘一周,第二隔音橡胶条的外壁一周与车窗框架的内周相对接;第二隔音橡胶条包括沿着垂直于车窗框架所在平面方向堆叠的三个堆叠层;三个堆叠层包括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三磁性橡胶层、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四磁性橡胶层,以及夹设在第三磁性橡胶层和第四磁性橡胶层之间的第二隔音橡胶层;该各堆叠层均为闭环结构,该各堆叠层外径分别和车窗框架的内径相匹配,该各堆叠层设在车窗框架的内周;第一隔音橡胶条的外径大于第二隔音橡胶条的内径,且第一隔音橡胶条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隔音橡胶条的外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车窗玻璃上设置有用于推拉车窗的把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隔音橡胶条的内径等于第二隔音橡胶条的内径,第一隔音橡胶条的外径等于第二隔音橡胶条的外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车窗玻璃和车身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车窗玻璃在连接件的作用下实现外推式的开合。进一步的,连接件为转轴。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悬挂式空轨列车的隔音窗,在车窗玻璃和车窗框架上设置隔音橡胶条,两个隔音橡胶条均包括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磁性橡胶层,在车窗玻璃关闭时,两个隔音橡胶条中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达到了车窗和车窗框架的无间隙接触,结合隔音橡胶中隔音橡胶层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隔音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音车窗玻璃及第一隔音橡胶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窗框架及第二隔音橡胶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音橡胶条三个堆叠层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空轨列车车厢及隔音车窗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窗玻璃;2、车身;3、车窗框架;4、第一隔音橡胶条;5、第二隔音橡胶条;6、第一磁性橡胶层;7、第二磁性橡胶层;8、第一隔音橡胶层;9、把手;10、连接件;11、轨道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隔音车窗包括车窗玻璃1,套设在车窗玻璃1外周的第一隔音橡胶条4。具体的,第一隔音橡胶条4为闭环结构,第一隔音橡胶条4套设在车窗玻璃1的外周,第一隔音橡胶条4的内壁一周与车窗玻璃1的外周相对接。参照图3,第一隔音橡胶条4包括沿着垂直于车窗玻璃1所在平面方向堆叠的三个堆叠层;三个堆叠层包括第一磁性橡胶层6、第二磁性橡胶层7,以及夹设在第一磁性橡胶层6和第二磁性橡胶层7之间的第一隔音橡胶层8;该各堆叠层均为闭环结构,该各堆叠层内径分别和车窗玻璃1的外径相匹配,该各堆叠层套设在车窗玻璃1的外周。其中,第一磁性橡胶层6和第二磁性橡胶层7具有磁吸附作用。参照图2,本技术提供的隔音车窗还包括设置在车身2侧壁上的车窗框架3,设置在车窗框架3内侧的第二隔音橡胶条5。第二隔音橡胶条5为闭环结构,第二隔音橡胶条5设置在车窗框架3的内侧边缘一周,第二隔音橡胶条5的外壁一周与车窗框架3的内周相对接。第二隔音橡胶条5包括沿着垂直于车窗框架3所在平面方向堆叠的三个堆叠层;三个堆叠层包括第三磁性橡胶层、第四磁性橡胶层,以及夹设在第三磁性橡胶层和第四磁性橡胶层之间的第二隔音橡胶层;该各堆叠层均为闭环结构,该各堆叠层外径分别和车窗框架3的内径相匹配,该各堆叠层设在车窗框架的内周。其中,第三磁性橡胶层、第四磁性橡胶层具有磁吸附作用。第一隔音橡胶条4的外径大于第二隔音橡胶条5的内径,且第一隔音橡胶条4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隔音橡胶条5的外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音橡胶条4的内径等于第二隔音橡胶条5的内径,第一隔音橡胶条4的外径等于第二隔音橡胶条5的外径;在车窗关闭的情况下,第一隔音橡胶条4和第二隔音橡胶条5相接触的部分尺寸相同,两个隔音橡胶条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加强了车窗部分和车窗窗框部分的无间隙接触效果,增强了隔音效果。在本实验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车窗玻璃1上设置有用于推拉车窗的把手9,在需要打开车窗玻璃1时,通过把手9向外推即可打开车窗玻璃1,需要关闭车窗玻璃1时,通过把手9向内拉即可关闭车窗玻璃1。参照图4,悬挂式空轨列车的车厢通过轨道梁11的作用悬挂在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地方,在车窗玻璃1和车身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连接件10,车窗玻璃1在连接件10的作用下实现外推式的开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10为转轴。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悬挂式空轨列车的隔音窗,在车窗玻璃和车窗框架上设置隔音橡胶条,两个隔音橡胶条均包括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磁性橡胶层,在车窗玻璃关闭时,两个隔音橡胶条中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增强了了车窗和车窗框架的无间隙接触,结合隔音橡胶中隔音橡胶层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隔音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清楚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悬挂式空轨列车的隔音车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身(2)侧壁上的车窗框架(3)、与车窗框架(3)对应的外推式车窗玻璃(1)、第一隔音橡胶条(4)、第二隔音橡胶条(5);/n第一隔音橡胶条(4)为闭环结构,第一隔音橡胶条(4)套设在车窗玻璃(1)的外周,第一隔音橡胶条(4)的内壁一周与车窗玻璃(1)的外周相对接;/n第一隔音橡胶条(4)包括沿着垂直于车窗玻璃(1)所在平面方向堆叠的三个堆叠层;三个堆叠层包括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一磁性橡胶层(6)、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二磁性橡胶层(7),以及夹设在第一磁性橡胶层(6)和第二磁性橡胶层(7)之间的第一隔音橡胶层(8);该各堆叠层均为闭环结构,该各堆叠层内径分别和车窗玻璃(1)的外径相匹配,该各堆叠层套设在车窗玻璃(1)的外周;/n第二隔音橡胶条(5)为闭环结构,第二隔音橡胶条(5)设置在车窗框架(3)的内侧边缘一周,第二隔音橡胶条(5)的外壁一周与车窗框架(3)的内周相对接;/n第二隔音橡胶条(5)包括沿着垂直于车窗框架(3)所在平面方向堆叠的三个堆叠层;三个堆叠层包括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三磁性橡胶层、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四磁性橡胶层,以及夹设在第三磁性橡胶层和第四磁性橡胶层之间的第二隔音橡胶层;各堆叠层外径分别和车窗框架(3)的内径相匹配,该各堆叠层设在车窗框架的内周;/n第一隔音橡胶条(4)的外径大于第二隔音橡胶条(5)的内径,且第一隔音橡胶条(4)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隔音橡胶条(5)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悬挂式空轨列车的隔音车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身(2)侧壁上的车窗框架(3)、与车窗框架(3)对应的外推式车窗玻璃(1)、第一隔音橡胶条(4)、第二隔音橡胶条(5);
第一隔音橡胶条(4)为闭环结构,第一隔音橡胶条(4)套设在车窗玻璃(1)的外周,第一隔音橡胶条(4)的内壁一周与车窗玻璃(1)的外周相对接;
第一隔音橡胶条(4)包括沿着垂直于车窗玻璃(1)所在平面方向堆叠的三个堆叠层;三个堆叠层包括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一磁性橡胶层(6)、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二磁性橡胶层(7),以及夹设在第一磁性橡胶层(6)和第二磁性橡胶层(7)之间的第一隔音橡胶层(8);该各堆叠层均为闭环结构,该各堆叠层内径分别和车窗玻璃(1)的外径相匹配,该各堆叠层套设在车窗玻璃(1)的外周;
第二隔音橡胶条(5)为闭环结构,第二隔音橡胶条(5)设置在车窗框架(3)的内侧边缘一周,第二隔音橡胶条(5)的外壁一周与车窗框架(3)的内周相对接;
第二隔音橡胶条(5)包括沿着垂直于车窗框架(3)所在平面方向堆叠的三个堆叠层;三个堆叠层包括具有磁吸附作用的第三磁性橡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序勤杨爽刘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羿鹏轨道交通开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