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713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座、与底座相连的支撑腿、与底座相连的夹具、设于底座上的支撑装置、与支撑装置相连接的滑动装置以及与滑动装置相连接的磨铣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支撑腿、夹具、支撑装置、滑动装置和磨铣装置的配合使用,支撑腿支撑底座,完成对底座的支撑,夹具控制塑胶模具,支撑装置支撑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带动磨铣装置进行磨铣,解决了现有磨铣装置不能够有效均匀进行磨铣的弊端,具有全方面磨铣的特点,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
本技术属于磨铣
,尤其涉及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
技术介绍
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塑、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它主要包括由凹模组合基板、凹模组件和凹模组合卡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组合基板、凸模组件、凸模组合卡板、型腔截断组件和侧截组合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芯的凸模。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加工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系列塑件。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塑胶模具加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磨铣,磨铣不仅增加塑胶模具的美观,而且能够改善塑胶模具表面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主要用来对模具表面进行磨铣,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磨铣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够对模具进行均匀的进行磨铣,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具有均匀对模具进行磨铣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磨铣装置不能够均匀磨铣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座、与底座相连的支撑腿、与底座相连的夹具、设于底座上的支撑装置、与支撑装置相连接的滑动装置以及与滑动装置相连接的磨铣装置。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底座相连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相连的第二支撑杆以及与第二支撑杆相连的第三支撑杆。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与第三支撑杆相连的第一滑动装置和与第一滑动装置相配合的第二滑动装置。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与第三支撑杆相连的第一方形板、与第一方形板相配合的第一滑槽以及与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球型槽和与第一球型槽相配合的第一球体,所述第一滑块上连有第一气缸。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包括与第一滑块相连的第二方形板、与第二方形板相配合的第二滑槽以及与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球型槽和与第二球型槽相配合的第二球体,所述第二滑块上连有第二气缸。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磨铣装置包括设于第二滑块上的微型电机、与第二滑块相连的支撑块以及与支撑块相配合的铣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支撑腿、夹具、支撑装置、滑动装置和磨铣装置的配合使用,支撑腿支撑底座,完成对底座的支撑,夹具控制塑胶模具,支撑装置支撑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带动磨铣装置进行磨铣,解决了现有磨铣装置不能够有效均匀进行磨铣的弊端,具有全方面磨铣的特点,值得推广。、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装置,第一支撑杆垂直连接与底座边缘,第二支撑杆垂直连接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可上下滑动,第三支撑杆垂直连接第二支撑杆且与第一支撑杆平行,完成了对滑动装置和磨铣装置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控制整个磨铣装置的高度,方便对不同高度的模具进行磨铣。、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动装置,第一滑动装置固连与第三支撑杆,第二滑动装置作为一个整体与第一滑动装置滑动连接,能够使磨铣装置滑动,使整个磨铣更加均匀。、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滑动装置,第一方形板固连在第三支撑杆上、第一气缸推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一球型槽开设于第一滑块表面,第一球体在第一球型槽内滚动,能够使磨铣装置前后滑动,减少左右滑动的摩擦力,方便对模具进行左右磨铣。、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滑动装置,第二方形板与第一滑块固连、第二气缸推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第二球型槽开设于第二滑块表面,第二球体在第二球型槽内滚动,能够使磨铣装置左右滑动,较少前后滑动的摩擦力,方便对磨具进行前后磨铣。、本技术通过设置磨铣装置,微型电机固连在第二滑块上、微型电机带动铣刀在支撑块内转动,能够使铣刀对模具进行磨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A处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B-B处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B处的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C-C处的剖面图。图中:1、本体;2、底座;3、支撑腿;4、夹具;51、第一支撑杆;52、第二支撑杆;53、第三支撑杆;611、第一方形板;612、第一滑槽;613、第一滑块;614、第一球型槽;615、第一球体;616、第一气缸;621、第二方形板;622、第二滑槽;623、第二滑块;624、第二球型槽;625、第二球体;626、第二气缸;71、微型电机;72、支撑块;73、铣刀。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底座2、与底座2相连的支撑腿3、与底座2相连的夹具4、设于底座2上的支撑装置、与支撑装置相连接的滑动装置以及与滑动装置相连接的磨铣装置。参考图1,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底座2相连的第一支撑杆51、与第一支撑杆51相连的第二支撑杆52以及与第二支撑杆52相连的第三支撑杆5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支撑装置,第一支撑杆51垂直连接与底座2边缘,第二支撑杆52垂直连接第一支撑杆51,第二支撑杆52可上下滑动,第三支撑杆53垂直连接第二支撑杆52且与第一支撑杆51平行,完成了对滑动装置和磨铣装置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控制整个磨铣装置的高度,方便对不同高度的模具进行磨铣。参考图1,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与第三支撑杆53相连的第一滑动装置和与第一滑动装置相配合的第二滑动装置。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动装置,第一滑动装置固连与第三支撑杆53,第二滑动装置作为一个整体与第一滑动装置滑动连接,能够使磨铣装置滑动,使整个磨铣更加均匀。参考图3、图4和图8,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与第三支撑杆53相连的第一方形板611、与第一方形板611相配合的第一滑槽612以及与第一滑槽612相配合的第一滑块613,所述第一滑块61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球型槽614和与第一球型槽614相配合的第一球体615,所述第一滑块613上连有第一气缸61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滑动装置,第一方形板611固连在第三支撑杆53上、第一气缸616推动第一滑块613在第一滑槽612内滑动,第一球型槽614开设于第一滑块613表面,第一球体615在第一球型槽614内滚动,能够使磨铣装置前后滑动,减少前后滑动的摩擦力,方便对模具进行前后磨铣。参考图4、图6和图7,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包括与第一滑块613相连的第二方形板621、与第二方形板621相配合的第二滑槽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底座(2)、与底座(2)相连的支撑腿(3)、与底座(2)相连的夹具(4)、设于底座(2)上的支撑装置、与支撑装置相连接的滑动装置以及与滑动装置相连接的磨铣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底座(2)、与底座(2)相连的支撑腿(3)、与底座(2)相连的夹具(4)、设于底座(2)上的支撑装置、与支撑装置相连接的滑动装置以及与滑动装置相连接的磨铣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底座(2)相连的第一支撑杆(51)、与第一支撑杆(51)相连的第二支撑杆(52)以及与第二支撑杆(52)相连的第三支撑杆(5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与第三支撑杆(53)相连的第一滑动装置和与第一滑动装置相配合的第二滑动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胶模具表面磨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与第三支撑杆(53)相连的第一方形板(611)、与第一方形板(611)相配合的第一滑槽(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塑源泰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