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18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包括下模架、设于下模架上的定模块、设于定模块上的型腔、开设于型腔侧面的滑槽、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与型腔相配合的柱形脱模装置以及与柱形脱模装置相配合的球型脱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下模架、定模块、型腔、滑槽、滑块、柱形脱模装置和球型脱模装置的配合使用,定模块固定在下模架上,型腔开设于定模块上,滑块和滑槽左右各一个,滑块在滑槽内上下滑动,柱形脱模装置、球型脱模装置左右对称,对成型后的塑料进行双重脱模,使塑料脱离型腔,方便取料,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
本技术属于塑料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
技术介绍
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塑、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它主要包括由凹模组合基板、凹模组件和凹模组合卡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组合基板、凸模组件、凸模组合卡板、型腔截断组件和侧截组合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芯的凸模。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加工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系列塑件。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塑料模具主要用来生产塑料,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塑料模具不方便取料,没有使形成之后的塑料脱离出型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具备顶出塑料的优点,方便取料,解决了现有模具不容易取料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包括下模架、设于下模架上的定模块、设于定模块上的型腔、开设于型腔侧面的滑槽、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与型腔相配合的柱形脱模装置以及与柱形脱模装置相配合的球型脱模装置。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柱形脱模装置包括与滑块相连的第一导杆、与第一导杆相配合的第一弹簧、开设于滑槽底部的第一凹槽以及与第一导杆相连的第二弹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球型脱模装置包括与滑块相连的第一方形块、与第一方形块相配合的第二凹槽、设于第一方形块下面的第二导杆、与第二导杆相连的球体、与球体相配合的球型槽以及多个与球体相配合的脱模部件。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脱模部件包括与球型槽相配合的第三凹槽、与球体相连的第一弹片、与第一弹片相配合的第二弹片、与第二弹片相连的第二方形块、与第二方形块相连的第三导杆、与第三导杆相配合的第三弹簧、设于第三凹槽底面的第四凹槽以及与第四凹槽相配合的第四弹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为棱柱形,所述第二槽体为四边形。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滑块包括防脱部和滑动部,所述防脱部为棱柱形,所述滑动部为四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下模架、定模块、型腔、滑槽、滑块、柱形脱模装置和球型脱模装置的配合使用,定模块固定在下模架上,型腔开设于定模块上,滑块和滑槽左右各一个,滑块在滑槽内上下滑动,柱形脱模装置、球型脱模装置左右对称,对成型后的塑料进行双重脱模,使塑料脱离型腔,方便取料,值得推广。、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导杆、第一弹簧、第一凹槽和第二弹簧,第一导杆一端固连在滑块下面,另一端在第一凹槽内滑动,第一弹簧套接在第一导杆上、一端与滑块固连、另一端与滑槽底面固连,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一导杆底面相连、一端与第一凹槽底面相连,当注塑开始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发生形变,当注塑完成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恢复原状,完成对塑料的顶出。、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方形块、第二凹槽、第二导杆、球体、球型槽和脱模部件,第一方形块固连在滑块上,第二凹槽开设于型腔底面,第一方形块在第二凹槽内上下运动,第二导杆一端固连在第一方形块下面,一端与球体固连,球体在球型槽内活动,脱模部件有多组,注塑时,第一方形块被压住刚好与型腔底面齐平,防止原料泄露。、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凹槽、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二方形块、第三导杆、第三弹簧、第四凹槽和第四弹簧,第三凹槽与球型槽连通,第一弹片一端与球体固连,第二弹片与第一弹片抵接,第二方形块与第二弹片一端固连,第三导杆一端与第二方形块固连,第三弹簧一端与第二方形块固连、一端与第三凹槽底面固连,第四凹槽与第三凹槽连通,第四弹簧一端与第三导杆的底面固连、一端与第四凹槽的底面固连,完成对塑料进行顶出,达到了二次脱模的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为棱柱形,可以有效卡住滑块,第二槽体为四边形,方便滑块在第二槽体内滑动。、本技术通过设置防脱部和滑动部,防脱部为棱柱形,可以防止滑块脱落,滑动部为四边形,可以减少摩擦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图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C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D处的放大图。图中:11、下模架;12、定模块;13、型腔;14、滑槽;15、滑块;161、第一导杆;162、第一弹簧;163、第一凹槽;164、第二弹簧;171、第一方形块;172、第二凹槽;173、第二导杆;174、球体;175、球型槽;1761、第三凹槽;1762、第一弹片;1763、第二弹片;1764、第二方形块;1765、第三导杆;1766、第三弹簧;1767、第四凹槽;1768、第四弹簧;141、第一槽体;142、第二槽体;151、防脱部;152、滑动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包括下模架11、设于下模架11上的定模块12、设于定模块12上的型腔13、开设于型腔13侧面的滑槽14、与滑槽14相配合的滑块15、与型腔13相配合的柱形脱模装置以及与柱形脱模装置相配合的球型脱模装置。参考图3,所述柱形脱模装置包括与滑块15相连的第一导杆161、与第一导杆161相配合的第一弹簧162、开设于滑槽14底部的第一凹槽163以及与第一导杆161相连的第二弹簧16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导杆161、第一弹簧162、第一凹槽163和第二弹簧164,第一导杆161一端固连在滑块15下面,另一端在第一凹槽163内滑动,第一弹簧162套接在第一导杆161上、一端与滑块15固连、另一端与滑槽14底面固连,第二弹簧164一端与第一导杆161底面相连、一端与第一凹槽163底面相连,当注塑开始时,第一弹簧162和第二弹簧164发生形变,当注塑完成时,第一弹簧162和第二弹簧164恢复原状,完成对塑料的顶出。参考图4和图6,所述球型脱模装置包括与滑块15相连的第一方形块171、与第一方形块171相配合的第二凹槽172、设于第一方形块171下面的第二导杆173、与第二导杆173相连的球体174、与球体174相配合的球型槽175以及多个与球体174相配合的脱模部件。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方形块171、第二凹槽172、第二导杆173、球体174、球型槽175和脱模部件,第一方形块171固连在滑块15上,第二凹槽172开设于型腔13底面,第一方形块171在第二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包括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包括下模架(11)、设于下模架(11)上的定模块(12)、设于定模块(12)上的型腔(13)、开设于型腔(13)侧面的滑槽(14)、与滑槽(14)相配合的滑块(15)、与型腔(13)相配合的柱形脱模装置以及与柱形脱模装置相配合的球型脱模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包括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包括下模架(11)、设于下模架(11)上的定模块(12)、设于定模块(12)上的型腔(13)、开设于型腔(13)侧面的滑槽(14)、与滑槽(14)相配合的滑块(15)、与型腔(13)相配合的柱形脱模装置以及与柱形脱模装置相配合的球型脱模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脱模装置包括与滑块(15)相连的第一导杆(161)、与第一导杆(161)相配合的第一弹簧(162)、开设于滑槽(14)底部的第一凹槽(163)以及与第一导杆(161)相连的第二弹簧(16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型脱模装置包括与滑块(15)相连的第一方形块(171)、与第一方形块(171)相配合的第二凹槽(172)、设于第一方形块(171)下面的第二导杆(173)、与第二导杆(173)相连的球体(174)、与球体(174)相配合的球型槽(175)以及多个与球体(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塑源泰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