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控式阀芯之转向带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41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控式阀芯之转向带动装置,其主要特点在于转向带动装置包括固定顶架部、升降驱动杆、立向导动柱、升降受动座、叉状摆动件及转向连动件;其中转向连动件具一横向摆动端于受动时进行横向摆动,又横向摆动端横设有贯穿套孔以供叉状摆动件的带动摆臂所设带动横柱呈可轴向滑动状态插置配合,且贯穿套孔的立向断面呈长形,使带动横柱于其中具有可上下活动范围,以当带动摆臂因立向摆动而同时产生横向位移时,会牵引转向连动件沿着一圆周路径横移,同时带动阀片旋转致动座产生横向旋转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控式阀芯之转向带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控式阀芯,特别是指一种压控式阀芯结构中的转向带动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指的压控式阀芯,主要是指其内部结构中设有一按压式控制连动装置,以达到控制出水流量状态的阀芯形态。习知压控式阀芯中所设按压式控制连动装置,通常是通过直上直下的机构升降作动形态以控制水流状态,然而,熟悉传统精密陶瓷阀结构形态者皆知,陶瓷阀的控水主要构件,通常是由上、下相互紧密叠靠的一动瓷片以及一控水瓷片所构成,而其作动方式则是通过水龙头把手间接带动动瓷片进行转动或者横向位移,以改变相对应水流孔道的彼此对位关系,从而达到控制水流的功能。承前段所述习知陶瓷阀控水构件结构形态可见,习知按压式控制连动装置的升降作动形态,显然并无法直接带动动瓷片产生转动或横向位移运动,也因此,前述习知压控式阀芯中所设按压式控制连动装置,还是仅能通过其机构升降作动形态,并且配合对现有的阀片进行一些构件的增设或水流通道的改变,才能达到控制水流状态的功能诉求,如此一来,显然造成压控式阀芯的带动结构形态受到局限而难以灵活变化,从而无法因应业界及使用端多元需求的问题与缺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控式阀芯之转向带动装置,其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将按压构件的立向升降作动形态转向带动成为横向旋转运动,从而更具理想实用性的新式压控式阀芯转向带动装置结构形态为目标加以创新突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压控式阀芯之转向带动装置,所述转向带动装置用以供装设在一压控式阀芯的一壳体中所设一按压式升降作动件与一阀片旋转致动座之间,以将升降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转向带动装置包括:一固定顶架部,被装设定位在壳体中一高度位置处,且与阀片旋转致动座之间具有一立向间隔距离,固定顶架部形成有一立向穿透孔与按压式升降作动件相对位;一升降驱动杆,由上而下依序包括杆头、杆身及杆底段,其中杆头呈连动关系设在按压式升降作动件下方,杆身呈可轴向升降作动状态穿伸过固定顶架部的立向穿透孔;立向导动柱,设有至少一个,立向导动柱上端连设定位在固定顶架部,立向导动柱下端则朝阀片旋转致动座方向下伸一设定长度;一升降受动座,设在升降驱动杆的杆底段,升降受动座形成有滑套孔,滑套孔的设置数量与立向导动柱相配合,滑套孔滑动配合套组在立向导动柱,升降受动座于滑套孔的相异位置并形成有受动插孔及横向导引槽,受动插孔用以供杆底段插置且呈连动关系;叉状摆动件,设有至少一个位在升降受动座临侧处,叉状摆动件形成有一上端旋支部、呈向下分叉延伸状而界定形成的受动摆臂及带动摆臂,其中上端旋支部枢组于固定顶架部,受动摆臂与带动摆臂于受动时以上端旋支部为支点进行摆动;受动摆臂具一受动横柱呈可滑动配合状插置于升降受动座形成的横向导引槽中,且带动摆臂具一带动横柱;转向连动件,设置数量与叉状摆动件相配合,转向连动件通过一立轴向枢接部枢组于阀片旋转致动座的偏离中心位置处,转向连动件具一横向摆动端,横向摆动端于受动时以立轴向枢接部为支点进行横向摆动,又横向摆动端横设有一贯穿套孔,以供带动摆臂的带动横柱呈可轴向滑动状态插置配合,且贯穿套孔的立向断面呈长形,使带动横柱于其中并具有可上下活动范围。本技术的主要效果与优点,能够通过所述转向带动装置的技术特征,能够将按压式升降作动件的立向升降作动形态转向带动成为阀片旋转致动座的横向旋转运动,从而让压控式阀芯的带动结构形态更加符合原本阀片的旋转运动形式,更有助于压控式阀芯结构设计的灵活变化,以因应业界及使用端的多元需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更通过升降受动座形成的横向导引槽临近受动插孔的一端界定形成一内尽端,且令内尽端与叉状摆动件形成的上端旋支部之间具有一横向错置关系的另一技术特征,以当受动摆臂向下摆动至设定最大角度时须小于垂直角度,从而达到避免叉状摆动件的摆动产生死点现象而卡住的优点与实用进步性。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更通过阀片旋转致动座对应立向导动柱的位置处形成有呈立向贯穿或立向内凹任一形态的一弧形槽,使立向导动柱下端向下插入于弧形槽中的又一技术特征,从而达到对立向导动柱产生更加稳固的限位作用,并且提供给升降受动座一个高度行程无虞的导动架构的优点与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压控式阀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压控式阀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压控式阀芯较佳实施例的主要构件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升降受动座呈上升模式时的状态立体图。图5为对应图4状态的正视图。图6为图5的6-6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升降受动座呈下降模式时的状态立体图。图8为对应图7状态的正视图。图9为图8的9-9剖面图。图10为本技术的转向连动件位移状态变化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压控式阀芯之转向带动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转向带动装置用以供装设在一压控式阀芯100的一壳体10中所设一按压式升降作动件20与一阀片旋转致动座30之间,以将升降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其中所述按压式升降作动件20为一习知构件,其作动特点是使用者每按压一次会产生上升或者下降设定高度行程的变化,至于其具体结构形态因非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且具体实施形态目前已有多种,在此即不予赘述。转向带动装置包括下述构成:一固定顶架部40,被装设定位在壳体10中一高度位置处,且与阀片旋转致动座30之间具有一立向间隔距离,固定顶架部40形成有一立向穿透孔41与按压式升降作动件20相对位;一升降驱动杆50,由上而下依序包括一杆头51、一杆身52及一杆底段53,其中杆头51呈连动关系设在按压式升降作动件20下方,杆身52呈可轴向升降作动状态穿伸过固定顶架部40形成的立向穿透孔41;立向导动柱60,设有至少一个,立向导动柱60上端连设定位在固定顶架部40,立向导动柱60下端则朝阀片旋转致动座30方向下伸一设定长度;一升降受动座70,设在升降驱动杆50的杆底段53,升降受动座70形成有滑套孔71,滑套孔71的设置数量与立向导动柱60相配合,令滑套孔71呈可滑动配合状态套组在立向导动柱60,升降受动座70于滑套孔71的相异位置并形成有一受动插孔72以及至少一横向导引槽73,其中受动插孔72用以供杆底段53插置且呈连动关系;至少一个叉状摆动件80,设置在升降受动座70的临侧处,叉状摆动件80形成有一上端旋支部81、呈向下分叉延伸状而界定形成的一受动摆臂82以及一带动摆臂83,其中上端旋支部81枢组于固定顶架部40,相对构成受动摆臂82与带动摆臂83于受动时是以上端旋支部81为支点进行摆动的状态;受动摆臂82具有一受动横柱825呈可滑动配合状插置于升降受动座70形成的横向导引槽73中,当升降受动座70升降时,受动摆臂82会被牵引而令叉状摆动件80产生摆动,同时令带动摆臂83产生立向摆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控式阀芯之转向带动装置,所述转向带动装置用以供装设在一压控式阀芯的一壳体中所设一按压式升降作动件与一阀片旋转致动座之间,以将升降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转向带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固定顶架部,被装设定位在壳体中一高度位置处,且与阀片旋转致动座之间具有一立向间隔距离,固定顶架部形成有一立向穿透孔与按压式升降作动件相对位;/n一升降驱动杆,由上而下依序包括一杆头、一杆身及一杆底段,其中杆头呈连动关系设在按压式升降作动件下方,杆身呈可轴向升降作动状态穿伸过固定顶架部形成的立向穿透孔;/n立向导动柱,设有至少一个,立向导动柱上端连设定位在固定顶架部,立向导动柱下端则朝阀片旋转致动座方向下伸一设定长度;/n一升降受动座,设在升降驱动杆的杆底段,升降受动座形成有滑套孔,滑套孔的设置数量与立向导动柱相配合,滑套孔滑动配合套组在立向导动柱,升降受动座于滑套孔的相异位置并形成有一受动插孔以及至少一横向导引槽,其中受动插孔用以供杆底段插置且呈连动关系;/n至少一个叉状摆动件,设置在升降受动座的临侧处,叉状摆动件形成有一上端旋支部、呈向下分叉延伸状而界定形成的一受动摆臂以及一带动摆臂,其中上端旋支部枢组于固定顶架部,受动摆臂与带动摆臂于受动时以上端旋支部为支点进行摆动;受动摆臂具有一受动横柱呈可滑动配合状插置于升降受动座形成的横向导引槽中,且带动摆臂具有一带动横柱;/n转向连动件,设置数量与叉状摆动件相配合,转向连动件通过一立轴向枢接部枢组于阀片旋转致动座的偏离中心位置处,转向连动件具有一横向摆动端,横向摆动端于受动时,以立轴向枢接部进行横向摆动,又横向摆动端横设有一贯穿套孔供带动摆臂的带动横柱呈可轴向滑动状态插置配合,且贯穿套孔的立向断面呈长形,使带动横柱于其中并具有可上下活动范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控式阀芯之转向带动装置,所述转向带动装置用以供装设在一压控式阀芯的一壳体中所设一按压式升降作动件与一阀片旋转致动座之间,以将升降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转向带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顶架部,被装设定位在壳体中一高度位置处,且与阀片旋转致动座之间具有一立向间隔距离,固定顶架部形成有一立向穿透孔与按压式升降作动件相对位;
一升降驱动杆,由上而下依序包括一杆头、一杆身及一杆底段,其中杆头呈连动关系设在按压式升降作动件下方,杆身呈可轴向升降作动状态穿伸过固定顶架部形成的立向穿透孔;
立向导动柱,设有至少一个,立向导动柱上端连设定位在固定顶架部,立向导动柱下端则朝阀片旋转致动座方向下伸一设定长度;
一升降受动座,设在升降驱动杆的杆底段,升降受动座形成有滑套孔,滑套孔的设置数量与立向导动柱相配合,滑套孔滑动配合套组在立向导动柱,升降受动座于滑套孔的相异位置并形成有一受动插孔以及至少一横向导引槽,其中受动插孔用以供杆底段插置且呈连动关系;
至少一个叉状摆动件,设置在升降受动座的临侧处,叉状摆动件形成有一上端旋支部、呈向下分叉延伸状而界定形成的一受动摆臂以及一带动摆臂,其中上端旋支部枢组于固定顶架部,受动摆臂与带动摆臂于受动时以上端旋支部为支点进行摆动;受动摆臂具有一受动横柱呈可滑动配合状插置于升降受动座形成的横向导引槽中,且带动摆臂具有一带动横柱;
转向连动件,设置数量与叉状摆动件相配合,转向连动件通过一立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皓楠
申请(专利权)人:康勤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