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530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控制阀,包括一阀壳、一阀座、一定阀片、一动阀片、一带动件、一按压构造及一掣动构造,其中阀座组设于阀壳的一端,定阀片、动阀片及带动件设于阀壳的内部,提供流体通过的流道形成于阀座、定阀片及动阀片,带动件与动阀片相接,掣动构造包括一第一轴杆及一摆动件,按压构造掣动第一轴杆轴向作动,第一轴杆掣动摆动件旋转,据使带动件带动动阀片侧向往复滑动,从而提高流量调节或流道通断的操作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控制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流体的管路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水控制阀,按压操作所述的水控制阀,得以控制水流通过水控制阀的流量或控制水能否通过水控制阀流动。
技术介绍
习知一种扳动式水控制阀,包括一阀壳、一阀杆、一带动座、一动阀片、一定阀片及一阀座,其中带动座、动阀片及定阀片组设于阀壳的内部,动阀片及定阀片分别为陶瓷材料构成,动阀片与定阀片紧密叠靠,带动座与动阀片相接,阀座组设于阀壳的一端,定阀片与阀座相接,阀杆的一端与带动座相接,阀杆的另一端凸伸于阀壳的外部。侧向扳动阀杆,阀杆掣动带动座侧向滑动,使得动阀片侧向滑动,借此改变水流通过水控制阀的流量或控制水能否通过水控制阀流动。另一种习见按压式水控制阀,主要通过一按压构造掣动一阀杆沿着轴向往复作动,变化水控制阀的内部流路通断,借此控制水能否通过水控制阀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控制阀,其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系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操作方便并能控制流量或启闭、更具理想实用性的新式水控制阀结构型态为目标加以创新突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控制阀,其包括一阀壳、一阀座、一定阀片、一动阀片、一带动件、一按压构造及一掣动构造,其中阀座组设于阀壳的一端,定阀片、动阀片及带动件设于阀壳的内部,定阀片与阀座形成水密相接,动阀片与定阀片叠靠,提供流体通过的流道形成于阀座、定阀片及动阀片,带动件与动阀片相接,据使带动件带动动阀片侧向滑动,供调节流体通过流道的流量或流道的通断;阀壳的内部设置一接座,接座穿设一穿槽,穿槽的一端指向带动件,接座的一端与带动件相邻,接座的另一端设置一壳状的撑持件,撑持件远离接座的一端设置一支承板;按压构造包括一定位元件、一压帽及一从动件,其中定位元件与支承板相接,据此定位按压构造,定位元件设有定位结构,压帽轴枢于定位元件,从动件与压帽轴向相对,据使压帽压迫从动件轴向作动,从动件借定位结构定位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掣动构造包括一第一轴杆、一连杆、一摆动件、一枢轴及一弹簧,其中第一轴杆枢穿支承板,且第一轴杆的一端与从动件相接,第一轴杆的另一端位于撑持件的内部,第一轴杆轴套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掣支承板及从动件,连杆与第一轴杆侧向相对,第一轴杆侧向凸伸一第一枢杆,第一枢杆侧向枢接连杆,摆动件设有一第二轴杆及一牵引部,第二轴杆的一端与连杆侧向相对,第二轴杆侧向凸伸一第二枢杆,第二枢杆侧向枢接连杆,且第一枢杆位于第二枢杆与支承板之间,枢轴侧向穿枢摆动件,且第一枢杆、第二枢杆及枢轴平行,摆动件容设于穿槽,枢轴的两端分别与接座枢接;令第一轴杆的轴心正投影于连杆形成一虚拟的第一线,虚拟一第二线连接第一枢杆及第二枢杆的轴心,第二线分别与第一枢杆及第二枢杆形成正交,第一线及第二线斜向相接,带动件形成一嵌孔,牵引部枢嵌于嵌孔,据此,从动件掣动第一轴杆往复位移,摆动件依据枢轴为中心往复旋转,牵引部牵引带动件带动动阀片侧向往复滑动,从而提高流量调节或流道通断的操作方便性。借此创新结构型态与技术特征,使本技术可通过按压压帽,使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侧向滑动,从而调节流体通过流道的流量或流道的通断,达到实用的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图2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3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剖视图。图4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第一轴杆、连杆及第二轴杆的侧视图。图5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作动状态的部份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系本技术水控制阀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水控制阀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阀壳10、一阀座22、一定阀片24、一动阀片26、一带动件30、一按压构造40及一掣动构造50,其中阀座22组设于阀壳10的一端,定阀片24、动阀片26及带动件30设于阀壳10的内部,定阀片24与阀座22通过一止泄元件23形成水密相接,动阀片26与定阀片24叠靠,提供流体(图中未示)通过的流道28形成于阀座22、定阀片24及动阀片26,带动件30与动阀片26相接,据使带动件30带动动阀片26侧向滑动,供调节流体通过流道28的流量或流道28的通断;图式所绘示流道28的具体构成仅为一种示例,不能作为解释本技术的限制,不同的流道28构成,可使得动阀片26作动时,达成流量变化、流道28通断或变化不同性质(例如:温度)的流体的混合比例等,相关
人士可依据水控制阀的使用目的,视需要变化流道28的构成。阀壳10的内部设置一接座60,接座60穿设一穿槽62,穿槽62的一端指向带动件30,接座60的一端与带动件30相邻,接座60的另一端设置一壳状的撑持件70,撑持件70远离接座60的一端设置一支承板80。按压构造40包括一定位元件41、一压帽42及一从动件43,其中定位元件41与支承板80相接,据此定位按压构造40,定位元件41设有定位结构412,压帽42轴枢于定位元件41,从动件43与压帽42轴向相对,据使压帽42压迫从动件43轴向作动,如图3及图5所示,从动件43借定位结构412定位于一第一位置44或一第二位置45,按压构造40习见于按压式水控制阀,而为相同领域人士所熟习的既有技术,恕不详述按压构造40的具体构成。掣动构造50包括一第一轴杆51、二连杆52、一摆动件53、一枢轴54及一弹簧55,其中第一轴杆51枢穿支承板80,且第一轴杆51的一端与从动件43相接,第一轴杆51的另一端位于撑持件70的内部,第一轴杆51轴套弹簧55,弹簧55的两端分别抵掣支承板80及从动件43,摆动件53设有一第二轴杆56及一牵引部57,各连杆52分别与第一轴杆51及第二轴杆56的两侧相对,第一轴杆51侧向凸伸二第一枢杆512,各第一枢杆512分别侧向枢接各连杆52,第二轴杆56侧向凸伸二第二枢杆562,各第二枢杆562分别侧向枢接各连杆52,且第一枢杆512位于第二枢杆562与支承板80之间,枢轴54侧向穿枢摆动件53,且第一枢杆512、第二枢杆562及枢轴54平行,摆动件53容设于穿槽62,枢轴54的两端分别与接座60枢接。如图4所示,令第一轴杆51的轴心正投影于连杆52形成一虚拟的第一线L1,虚拟一第二线L2连接第一枢杆512及第二枢杆562的轴心,第二线L2分别与第一枢杆512及第二枢杆562形成正交,第一线L1与第二线L2斜向相接,带动件30形成一嵌孔32,牵引部57枢嵌于嵌孔32,据此,从动件43掣动第一轴杆51往复位移,摆动件53依据枢轴54为中心往复旋转,牵引部57牵引带动件30带动动阀片26侧向往复滑动,从而提高流量调节或流道28通断的操作方便性。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型态与技术特征,兹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请配合参照图3及图5所示,按压压帽42,从动件43向着接近支承板80的方向,由第一位置44移动至第二位置45,使得第一轴杆51向着接近摆动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阀壳、一阀座、一定阀片、一动阀片、一带动件、一按压构造及一掣动构造,其中阀座组设于阀壳的一端,定阀片、动阀片及带动件设于阀壳的内部,定阀片与阀座形成水密相接,动阀片与定阀片叠靠,提供流体通过的流道形成于阀座、定阀片及动阀片,带动件与动阀片相接;/n阀壳的内部设置一接座,接座穿设一穿槽,穿槽的一端指向带动件,接座的一端与带动件相邻,接座的另一端设置一壳状的撑持件,撑持件远离接座的一端设置一支承板;/n按压构造包括一定位元件、一压帽及一从动件,其中定位元件与支承板相接,据此定位按压构造,定位元件设有定位结构,压帽轴枢于定位元件,从动件与压帽轴向相对,据使压帽压迫从动件轴向作动,从动件借定位结构定位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n掣动构造包括一第一轴杆、一连杆、一摆动件、一枢轴及一弹簧,其中第一轴杆枢穿支承板,且第一轴杆的一端与从动件相接,第一轴杆的另一端位于撑持件的内部,第一轴杆轴套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掣支承板及从动件,连杆与第一轴杆侧向相对,第一轴杆侧向凸伸一第一枢杆,第一枢杆侧向枢接连杆,摆动件设有一第二轴杆及一牵引部,第二轴杆的一端与连杆侧向相对,第二轴杆侧向凸伸一第二枢杆,第二枢杆侧向枢接连杆,且第一枢杆位于第二枢杆与支承板之间,枢轴侧向穿枢摆动件,且第一枢杆、第二枢杆及枢轴平行,摆动件容设于穿槽,枢轴的两端分别与接座枢接;/n令第一轴杆的轴心正投影于连杆形成一虚拟的第一线,虚拟一第二线连接第一枢杆及第二枢杆的轴心,第二线分别与第一枢杆及第二枢杆形成正交,第一线及第二线斜向相接,带动件形成一嵌孔,牵引部枢嵌于嵌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阀壳、一阀座、一定阀片、一动阀片、一带动件、一按压构造及一掣动构造,其中阀座组设于阀壳的一端,定阀片、动阀片及带动件设于阀壳的内部,定阀片与阀座形成水密相接,动阀片与定阀片叠靠,提供流体通过的流道形成于阀座、定阀片及动阀片,带动件与动阀片相接;
阀壳的内部设置一接座,接座穿设一穿槽,穿槽的一端指向带动件,接座的一端与带动件相邻,接座的另一端设置一壳状的撑持件,撑持件远离接座的一端设置一支承板;
按压构造包括一定位元件、一压帽及一从动件,其中定位元件与支承板相接,据此定位按压构造,定位元件设有定位结构,压帽轴枢于定位元件,从动件与压帽轴向相对,据使压帽压迫从动件轴向作动,从动件借定位结构定位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
掣动构造包括一第一轴杆、一连杆、一摆动件、一枢轴及一弹簧,其中第一轴杆枢穿支承板,且第一轴杆的一端与从动件相接,第一轴杆的另一端位于撑持件的内部,第一轴杆轴套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掣支承板及从动件,连杆与第一轴杆侧向相对,第一轴杆侧向凸伸一第一枢杆,第一枢杆侧向枢接连杆,摆动件设有一第二轴杆及一牵引部,第二轴杆的一端与连杆侧向相对,第二轴杆侧向凸伸一第二枢杆,第二枢杆侧向枢接连杆,且第一枢杆位于第二枢杆与支承板之间,枢轴侧向穿枢摆动件,且第一枢杆、第二枢杆及枢轴平行,摆动件容设于穿槽,枢轴的两端分别与接座枢接;
令第一轴杆的轴心正投影于连杆形成一虚拟的第一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皓楠
申请(专利权)人:康勤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