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41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包括一主体,其中主体具有一端部及一环周部,主体形成一出水道及数个流道,出水道及各流道分别由端部直向延伸于主体的内部,主体形成数个通孔,各通孔分别连通各流道,流道主要由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围设形成,第一壁面与环周部在侧向上邻近,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分别与第一壁面的两侧邻接,且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分别向着远离环周部的方向延伸,据此提高流道的截面积,从而提升水流向阀芯构造的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控制阀的组件,特别是指一种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
技术介绍
水控制阀主要包括一阀座及一阀芯构造,其中阀座具有一邻接端,邻接端与阀芯构造水密连接,阀座的内部设有数个流道,流道的一端于阀座的外部形成入水口,流道的另一端延伸于邻接端形成出水口,据使各流道分别与阀芯构造连通,数个不同的水源可分别通过管路与各入水口连通,据使各水源分别对各流道供水,操作阀芯构造可使各水源的水混合后流出水控制阀,亦可选择特定水源的水流出水控制阀。此种结构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问题点:管路通常利用截面为圆形的管体构成,基于管路与入水口衔接设置的方便性,入水口为圆形,配合流道成型的方便性,遂使得流道的截面及出水口均为圆形,多个圆形的出水口形成于邻接端,使得邻接端的面积对于多个出水口的截面积形成了限制,流道的截面积不易提升,在流速相同的情况下,流道的截面积与流量为正比关系,使得水通过阀座流向阀芯构造的流量难以提升,虽可通过提升流速,提高水通过阀座流向阀芯构造的流量,但是,流速的提升涉及管路、阀座及阀芯构造的结构强度能否承受及使用寿命是否减损,且水源必需具备能够提升输出水的流速的能力,影响因素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所述高流量阀座用于水密连接一阀芯构造,据此构成该水控制阀;该高流量阀座包括一主体,其中主体具有一端部及一环周部,端部与阀芯构造形成水密连接,环周部环绕于端部的外周,主体形成一出水道及数个流道;出水道及各流道分别由端部直向延伸于主体的内部,流道远离端部的一端形成一封闭端,主体配合流道的数量对应形成数个通孔,各通孔分别由环周部侧向延伸于主体的内部,且各通孔分别连通各流道,通孔系圆形孔,据使数个外部水源分别供应水通过各通孔及各流道流向该阀芯构造,且水由阀芯构造流向出水道;流道主要由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围成,第一壁面与环周部在侧向上邻近,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分别与第一壁面的两侧邻接,且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分别向着主体的内部的方向延伸,据此提高流道的截面积,从而提升水流向阀芯构造的流量;流道与通孔于第一壁面连通。借此创新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使本创作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在端部的截面条件限制下,提升流道的截面积,从而提升水通过阀座流向阀芯构造的流量。附图说明图1系具有本技术实施例一之水控制阀的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技术实施例一之俯视图。图3系图2的3-3剖面展开图。图4系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系本技术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之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01用于水密连接一阀芯构造02,据此构成一水控制阀03;高流量阀座01包括一主体10,其中主体10具有一端部12及一环周部14,端部12与阀芯构造02形成水密连接,环周部14环绕于端部12的外周。主体10形成一出水道20及数个流道30,出水道20及各流道30分别由端部12直向延伸于主体10的内部,流道30远离端部12的一端形成一封闭端31,主体10配合流道30的数量对应形成数个通孔40,各通孔40分别由环周部14侧向延伸于主体10的内部,且各通孔40分别连通各流道30,通孔40系圆形孔,据使数个外部水源(图中未示)分别供应水(图中未示)通过各通孔40及各流道30流向阀芯构造02,且水由阀芯构造02控制流向出水道20。流道30主要由一第一壁面32、一第二壁面33、一第三壁面34及一第四壁面35围成,其中第一壁面32与环周部14在侧向上邻近,流道30与通孔40于第一壁面32连通,第二壁面33及第三壁面34分别与第一壁面32的两侧邻接,且第二壁面33及第三壁面34分别向着主体10的内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壁面33及第三壁面34之间形成第四壁面35,第四壁面35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壁面33及第三壁面34邻接,且第四壁面35与第一壁面32相对,据使第一壁面32、第二壁面33、第三壁面34及第四壁面35围成流道30,据此提高流道30的截面积,从而提升水流向阀芯构造02的流量。由于流道30由端部12直向延伸于主体10的内部,且流道30主要由第一壁面32、第二壁面33、第三壁面34及第四壁面35围成的空间形态,实施例一可在端部12的面积条件限制下,提升流道30的截面积,在流速不变的情况下,流道30的截面积与流量为正比关系,据此,水通过阀座01流向阀芯构造02的流量得以提升。实施例一所例示流道30的截面形状,仅为流道30的一种具体示例,不能作为限制流道30的截面形状的解释,流道30的截面形状可视需要变换;举例而言,流道30可选择主要由第一壁面32、第二壁面33及第三壁面34围设形成,据此构成图式未绘示的变换实施例,其中第二壁面33及第三壁面34可选择侧向邻接,据使流道30的截面形状为近似于三角形。第四壁面35亦可选择置换为数个其他壁面,借此变换流道30的截面形状,构成图式未绘示的另一实施例。实施例一之第一壁面32及第四壁面35在端部12的边缘分别为圆弧形,第一壁面32及第四壁面35可选择分别与环周部14平行,流道30在端部12的边缘为长弧形。主体10可配合各通孔40的数量设有数个管座50,管座50的一端与环周部14相接,管座50的另一端向着远离主体10的方向延伸,各通孔40分别通过各管座50,外部水源通过一输水管路(图中未示)与主体10连接,借此供应水通过通孔40时,输水管路可选择插入通孔40,输水管路亦可选择套设管座50,管座50可提高输水管路与主体10连接的作业方便性及连接可靠度。第一壁面32在第二壁面33及第三壁面34之间的宽度大于通孔40的内径,通孔40与流道30于第一壁面32位于第二壁面33及第三壁面34之间的中间部分连通。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主要不同于实施例一之构成在于,通孔40与流道30邻近第三壁面34的部分连通。由于第一壁面32在第二壁面33及第三壁面34之间的宽度大于通孔40的内径,据此,水控制阀03及高流量阀座01可配合设置环境的需求,在第一壁面32的范围内,变化通孔40形成于主体10的空间配置,主体10选择设有管座50时,亦可借此变化管座50与主体10之间的空间配置,提升水控制阀03及高流量阀座01的配置可变性。环周部14设有一螺纹部142,螺纹部142与端部12相邻,据使阀芯构造02之一连接件022与环周部14螺接,从而提高高流量阀座01与阀芯构造02连接的可靠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所述高流量阀座用于水密连接一阀芯构造,据此构成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n高流量阀座包括一主体,其中主体具有一端部及一环周部,端部与阀芯构造形成水密连接,环周部环绕于端部的外周,主体形成一出水道及数个流道;/n出水道及各流道分别由端部直向延伸于主体的内部,流道远离端部的一端形成一封闭端,主体配合流道的数量对应形成数个通孔,各通孔分别由环周部侧向延伸于主体的内部,且各通孔分别连通各流道,通孔系圆形孔;/n流道主要由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围成,第一壁面与环周部在侧向上邻近,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分别与第一壁面的两侧邻接,且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分别向着主体的内部的方向延伸,据此提高流道的截面积;/n流道与通孔于第一壁面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所述高流量阀座用于水密连接一阀芯构造,据此构成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高流量阀座包括一主体,其中主体具有一端部及一环周部,端部与阀芯构造形成水密连接,环周部环绕于端部的外周,主体形成一出水道及数个流道;
出水道及各流道分别由端部直向延伸于主体的内部,流道远离端部的一端形成一封闭端,主体配合流道的数量对应形成数个通孔,各通孔分别由环周部侧向延伸于主体的内部,且各通孔分别连通各流道,通孔系圆形孔;
流道主要由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围成,第一壁面与环周部在侧向上邻近,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分别与第一壁面的两侧邻接,且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分别向着主体的内部的方向延伸,据此提高流道的截面积;
流道与通孔于第一壁面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控制阀的高流量阀座,其特征在于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之间形成一第四壁面,第四壁面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邻接,且第四壁面与第一壁面相对,据使第一壁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皓楠
申请(专利权)人:康勤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