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23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包括一阀座及一套管,其中阀座形成一套孔,套管用于设置一出水管,套管轴套于套孔,套管贯穿一插接孔,出水管的一端插设于插接孔,令一长轴与阀芯的中轴平行,插接孔的中轴与长轴形成一夹角。阀座可以依据出水管的需要,选择设置具有相应角度之插接孔的套管,满足出水管仰角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龙头的组件;特别是指一种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
技术介绍
水龙头包括一阀座、一阀芯、一出水管及一外壳,其中阀座用于设置于流理台或洗脸台等处,且阀座连接至少一根入水管,阀芯及出水管分别设于阀座,水由入水管通过阀座进入阀芯,再由阀芯通过阀座进入出水管,阀芯控制入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流路是否连通。现有结构于实际应用经验中发现仍旧存在下述问题与缺弊:随着水龙头的种类、设置场合的需要、外观设计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出水管于阀座相邻部份在空间中的仰角状态亦见有多种不同的设计,阀座与出水管衔接的出水口亦需配合出水管的仰角设计变化,导致龙头生产者必需制备多种分别具有不同角度出水口之阀座,始能满足出水管仰角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而言,出水管组设于阀座,出水管与阀座之间的相对角度无法改变,若为配合水龙头组装上的需要,必需变化出水管在空间上的角度姿态时,一般选用具挠性的管体作为出水管,利用出水管具有挠性的特性,而可在不变换阀座的情形下,改变出水管在空间上的角度姿态,但是,出水管承受外力作用而挠性变形的状态,容易使得出水管与阀座之间的水密止泄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包括:一阀座,阀座用于设置一阀芯,并供连接至少一入水管,阀座内部形成至少一第一流路、一第二流路及一套孔,第一流路连通阀芯与入水管,第二流路连通阀芯与套孔,套孔延伸于阀座一侧;一套管,套管用于设置一出水管,套管轴套于套孔,套管贯穿一插接孔,据使出水管的一端插设于插接孔,令一长轴与阀芯的中轴平行,插接孔的中轴与长轴形成一夹角为θ。本技术之主要效果与优点,系能够使阀座可以依据出水管的形状需要,选择设置具有相应角度之插接孔的套管,一种规格的阀座可选择配置多种规格的套管,满足出水管仰角多样化的需求,提高阀座的生产效率成本。附图说明图1系设有本技术实施例一之水龙头的立体透视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实施例一及一出水管之立体分解图。图3系本技术实施例一使用状态之剖视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实施例二使用状态之剖视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实施例三使用状态之剖视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实施例四之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各图所示,系本技术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数个具体可行之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之实施例一,包括一阀座10及一套管20,其中阀座10用于设置一阀芯30,并供连接二入水管40,阀座10内部形成二第一流路11、一第二流路12及一套孔13,各第一流路11分别连通各入水管40与阀芯30,第二流路12连通阀芯30与套孔13,套孔13延伸于阀座10一侧。第一流路11的数量可依据入水管40的数量增减变化。套管20轴套于套孔13,套管20用于设置一出水管50,据此,阀座10外部再设置一壳体62及用于控制阀芯30的一控制开关64,即可构成一水龙头01。套管20贯穿一插接孔21,出水管50的一端插设于插接孔21,出水管50可以是硬质管体,也可以是具有挠性的管体,令一虚拟的长轴Y与阀芯30的中轴(图中未示)平行,插接孔21的中轴22与长轴Y形成一夹角为θ,且θ=40°。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主要不同于实施例一之构成在于,插接孔21的中轴22与长轴Y形成一夹角为θ,且θ=45°。如图5所示,实施例三主要不同于实施例一之构成在于,插接孔21的中轴22与长轴Y形成一夹角为θ,且θ=35°。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形态与技术特征,基于水龙头01的种类、水龙头01设置场合、水龙头01的外观设计等因素的需要,出水管50的形状可以具有多种变化,阀座10可以依据出水管50的形状需要,选择设置具有相应角度之插接孔21的套管20,据此,龙头生产者可以通过一种规格的阀座10选择配置多种规格的套管20,满足出水管50仰角多样化的需求,提高阀座10的生产效率成本。如图2及图3所示,阀座10于套孔13内周形成一环状的止挡缘14,套管20的一端抵靠于止挡缘14,据此,套管20轴入套孔13时,止挡缘14对套管20形成止挡,藉此定位套管20。套管20于插接孔21内周形成一环状的限止缘23,出水管50的一端轴插进入套管20时,限止缘23对出水管50形成限止,藉此定位出水管50。套管20进一步于顶缘形成一止动面24,止动面24与阀芯30邻近,当套管20套设有出水管50时,若基于维修或更换零组件的需要,将出水管50向外抽离套管20时,由于止动面24与阀芯30邻近,使得阀芯30对套管20向着离开套孔13方向移动形成限制,当水龙头01为薄壳形态时,可藉此避免套管20随同出水管50离开阀座10,提高维修的方便性。如图6所示,实施例四主要不同于实施例一之构成在于,套管20外周于两侧分别形成一凸块25,套孔13于内周配合各凸块25凹陷二嵌槽15,嵌槽15的一端延伸于套孔13远离第二流路12的一端,各凸块25分别相对嵌入各嵌槽15,据此,套管20插入套孔13时,可以利用各凸块25与各嵌槽15相对,使得套管20轴入套孔13时,插接孔21的轴向得以满足需要,提高套管20定位的可靠度。进一步而言,通过套管20提供出水管50插套定位,使得出水管50可以是硬质管体,也可以是具有挠性的管体,当出水管50是具有挠性的管体时,出水管50配合夹角θ插入插接孔21,纵使基于使用或水龙头01组装上的需要,而改变具有挠性的出水管50的角度时,出水管50与套管20之间仍可维持良好的水密止泄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阀座,阀座用于设置一阀芯,并供连接至少一入水管,阀座内部形成至少一第一流路、一第二流路及一套孔,第一流路连通阀芯与入水管,第二流路连通阀芯与套孔,套孔延伸于阀座一侧;以及/n一套管,套管用于设置一出水管,套管轴套于套孔,套管贯穿一插接孔,令一长轴与阀芯的中轴平行,插接孔的中轴与长轴形成一夹角为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阀座,阀座用于设置一阀芯,并供连接至少一入水管,阀座内部形成至少一第一流路、一第二流路及一套孔,第一流路连通阀芯与入水管,第二流路连通阀芯与套孔,套孔延伸于阀座一侧;以及
一套管,套管用于设置一出水管,套管轴套于套孔,套管贯穿一插接孔,令一长轴与阀芯的中轴平行,插接孔的中轴与长轴形成一夹角为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龙头阀座之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管外周于一侧形成一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莉
申请(专利权)人:康勤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