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顶部穿流控水形态之压控混水式阀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53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顶部穿流控水形态之压控混水式阀芯,其主要特点包括外壳体、可转动内壳体、导水底座、定瓷片、动瓷片、流量调控顶座及按压式升降作动组件;其中通过动瓷片的转动角度变化,使其混水调节孔与定瓷片的第一、第二导孔之间产生不同连通状态变化,据以调节进水水流的混水状态;而按压式升降作动组件的升降轴杆所设控水杆头,在流量调控顶座的立向贯通孔及穿越流道中能够通过使用者按压动作而具有上升及下降位置,以改变穿越流道的水流截面积,从而能够调节压控混水式阀芯的出水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顶部穿流控水形态之压控混水式阀芯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控式阀芯,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顶部穿流控水形态的创新压控混水式阀芯。
技术介绍
习知压控式阀芯中所设按压式控制连动装置,通常是应用在单一入水源的流量调节或启闭控制结构上,主要通过按压式升降作动构件所带动的升降轴杆相对于陶瓷阀片所开设形成的立向孔道中的升降状态,从而达到其流量控制的功能诉求。然而,前述习知结构实际应用上通常在立向孔道的设置所衍生而出的流量减损问题,基于此问题,当业界要将此种压控式结构进一步应用到双温或双水质水龙头产品时,因为其双入水流道混水之后需要更加宽扩的流道截面积,但前述习知结构会面临陶瓷阀片必须增厚以及流道形状必须复杂化而制造困难、成本提高以及成品瑕疵率高等技术难题与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顶部穿流控水形态之压控混水式阀芯,其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兼具有两种入水源混水调节功能及按压控制式快速切换流量功能、更具理想实用性的新式压控式阀芯结构形态为目标加以创新突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顶部穿流控水形态之压控混水式阀芯,包括:一外壳体,具一筒状周壁、形成于筒状周壁顶端的一缩径管口以及形成于筒状周壁底端的一下敞口,又外壳体内部界定形成一腔室;一可转动内壳体,呈可受力转动状态容置于外壳体腔室中,可转动内壳体包括旋设于腔室中顶段高度位置的一旋座部、连设于旋座部上方的一缩径受动管部以及凸伸于旋座部下端呈间隔配置的复数带动爪部,其中缩径受动管部上端向上穿伸至缩径管口内,缩径受动管部下端形成一底壁,且底壁形成有一轴穿孔;一导水底座,通过复数卡扣部卡组定位于外壳体的下敞口,导水底座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出口、一第一水源入口及一第二水源入口;一定瓷片,叠组定位于导水底座上方且置于外壳体腔室中,定瓷片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导孔、一第一导孔及一第二导孔,分别混水出口、第一水源入口及第二水源入口常态保持相对位连通关系;一动瓷片,呈可转动状态叠置于定瓷片上方且置于外壳体腔室中,动瓷片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引出孔及一混水调节孔,混水引出孔与定瓷片的混水导孔常态保持相对位连通关系,混水调节孔随着动瓷片的转动角度变化,而与定瓷片的第一导孔及第二导孔之间具有不同的连通状态变化,又动瓷片侧边形成有复数受动凹缘供可转动内壳体的复数带动爪部嵌合,构成动瓷片与可转动内壳体呈同步转动关系;一流量调控顶座,叠置于动瓷片上方且位于外壳体腔室中,且流量调控顶座与动瓷片呈同步转动组合关系,流量调控顶座底部形成有向上内凹的一穿越流道,穿越流道与动瓷片所设混水引出孔及混水调节孔同时连通,且穿越流道对应流量调控顶座的中央处形成有一立向贯通孔,立向贯通孔上方与可转动内壳体的缩径受动管部底壁形成的轴穿孔相对位;一按压式升降作动组件,主要容设于缩径受动管部中,按压式升降作动组件包括一壳部、一按压件、一升降导动部件、一升降轴杆及一弹性复位件,其中按压件呈可按压作动状态设于壳部上端,升降轴杆包括一受动轴及连设于受动轴下端的一控水杆头,受动轴上端伸置于壳部内,控水杆头则向下凸伸出壳部下端,升降导动部件容设于壳部内且介于按压件与升降轴杆之间,弹性复位件设于壳部内用以令升降轴杆的升降动作具自动复位性;受动轴下端穿伸过轴穿孔,构成控水杆头位于流量调控顶座形成的立向贯通孔及穿越流道中的状态,且控水杆头随着升降轴杆的升降动作而具一上升位置及一下降位置。借此创新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使本技术可提供一种兼具有两种入水源混水调节功能以及按压控制式快速切换流量功能的新型阀芯结构形态,其构件简单、利于量产制造、保持较佳流量状态且操作相当方便而特具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压控混水式阀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压控混水式阀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一,仅分解外壳体的状态。图3为本技术压控混水式阀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二,为比较细部构件的分解状态。图4为本技术的按压式升降作动组件分解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升降轴杆位于上升位置时,压控混水式阀芯的组合立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升降轴杆位于下降位置时,压控混水式阀芯的组合立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混水调节状态一的相关构件对应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混水调节状态二的相关构件对应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具顶部穿流控水形态之压控混水式阀芯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压控混水式阀芯100包括下述构件:一外壳体10,具有一筒状周壁11、形成于筒状周壁11顶端的一缩径管口12,以及形成于筒状周壁11底端的一下敞口13,又外壳体10内部界定形成一腔室14。一可转动内壳体20,呈可受力转动状态容置于外壳体10的腔室14中,可转动内壳体20包括旋设于腔室14中顶段高度位置的一旋座部21、连设于旋座部21上方的一缩径受动管部22,以及凸伸于旋座部21下端呈间隔配置的复数带动爪部23,其中缩径受动管部22上端向上穿伸至外壳体10的缩径管口12内,缩径受动管部22下端则形成一底壁24,且底壁24形成有一轴穿孔25。一导水底座30,通过复数卡扣部31卡组定位于外壳体10的下敞口13,导水底座30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出口32、一第一水源入口33以及一第二水源入口34。一定瓷片40,叠组定位于导水底座30上方且置于外壳体10的腔室14中,定瓷片40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导孔42、一第一导孔43以及一第二导孔44,分别与导水底座30所设的混水出口32、第一水源入口33及第二水源入口34常态保持相对位连通关系;一动瓷片50,呈可转动状态叠置于定瓷片40上方且置于外壳体10的腔室14中,动瓷片50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引出孔51以及一混水调节孔52,其中混水引出孔51与定瓷片40的混水导孔42常态保持相对位连通关系,混水调节孔52则随着动瓷片50的转动角度变化,而与定瓷片40的第一导孔43及第二导孔44之间具有不同的连通状态变化,据以调节进水水流的混水状态(如水温或水质等),又动瓷片50侧边形成有间隔配置的复数受动凹缘53,以供可转动内壳体20的复数带动爪部23嵌合,构成动瓷片50与可转动内壳体20呈同步转动关系。一流量调控顶座60,叠置于动瓷片50上方且位于外壳体10的腔室14中,且流量调控顶座60与动瓷片50呈同步转动组合关系,流量调控顶座60底部形成有向上内凹的一穿越流道61,穿越流道61与动瓷片50所设混水引出孔51及混水调节孔52同时连通,且穿越流道61对应流量调控顶座60的中央处形成有一立向贯通孔62,立向贯通孔62上方与可转动内壳体20的缩径受动管部22底壁24形成的轴穿孔25相对位。一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顶部穿流控水形态之压控混水式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混水式阀芯包括:/n一外壳体,具有一筒状周壁、形成于筒状周壁顶端的一缩径管口,以及形成于筒状周壁底端的一下敞口,又外壳体内部界定形成一腔室;/n一可转动内壳体,呈可受力转动状态容置于外壳体的腔室中,可转动内壳体包括旋设于腔室中顶段高度位置的一旋座部、连设于旋座部上方的一缩径受动管部,以及凸伸于旋座部下端呈间隔配置的复数带动爪部,其中缩径受动管部上端向上穿伸至外壳体的缩径管口内,缩径受动管部下端则形成一底壁,且底壁形成有一轴穿孔;/n一导水底座,通过复数卡扣部卡组定位于外壳体的下敞口,导水底座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出口、一第一水源入口以及一第二水源入口;/n一定瓷片,叠组定位于导水底座上方且置于外壳体的腔室中,定瓷片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别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导孔、一第一导孔以及一第二导孔,分别与导水底座所设的混水出口、第一水源入口及第二水源入口常态保持相对位连通关系;/n一动瓷片,呈可转动状态叠置于定瓷片上方且置于外壳体的腔室中,动瓷片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引出孔以及一混水调节孔,其中混水引出孔与定瓷片的混水导孔常态保持相对位连通关系,混水调节孔则随着动瓷片的转动角度变化,而与定瓷片的第一导孔及第二导孔之间具有不同的连通状态变化,又动瓷片侧边形成有间隔配置的复数受动凹缘供可转动内壳体的复数带动爪部嵌合,构成动瓷片与可转动内壳体呈同步转动关系;/n一流量调控顶座,叠置于动瓷片上方且位于外壳体的腔室中,且流量调控顶座与动瓷片呈同步转动组合关系,流量调控顶座底部形成有向上内凹的一穿越流道,穿越流道与动瓷片所设混水引出孔及混水调节孔同时连通,且穿越流道对应流量调控顶座的中央处形成有一立向贯通孔,立向贯通孔上方与可转动内壳体的缩径受动管部底壁形成的轴穿孔相对位;以及/n一按压式升降作动组件,主要容设于可转动内壳体的缩径受动管部中,按压式升降作动组件包括一壳部、一按压件、一升降导动部件、一升降轴杆以及一弹性复位件,其中按压件呈可按压作动状态设于壳部上端,升降轴杆包括一受动轴以及连设于受动轴下端的一控水杆头,受动轴上端伸置于壳部内,控水杆头则向下凸伸出壳部下端,升降导动部件容设于壳部内且介于按压件与升降轴杆之间,弹性复位件则设于壳部内用以令升降轴杆的升降动作具有自动复位性;又受动轴下端穿伸过可转动内壳体的缩径受动管部底壁形成的轴穿孔,构成控水杆头位于流量调控顶座形成的立向贯通孔及穿越流道中的状态,且控水杆头随着升降轴杆的升降动作而具有一上升位置以及一下降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顶部穿流控水形态之压控混水式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混水式阀芯包括:
一外壳体,具有一筒状周壁、形成于筒状周壁顶端的一缩径管口,以及形成于筒状周壁底端的一下敞口,又外壳体内部界定形成一腔室;
一可转动内壳体,呈可受力转动状态容置于外壳体的腔室中,可转动内壳体包括旋设于腔室中顶段高度位置的一旋座部、连设于旋座部上方的一缩径受动管部,以及凸伸于旋座部下端呈间隔配置的复数带动爪部,其中缩径受动管部上端向上穿伸至外壳体的缩径管口内,缩径受动管部下端则形成一底壁,且底壁形成有一轴穿孔;
一导水底座,通过复数卡扣部卡组定位于外壳体的下敞口,导水底座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出口、一第一水源入口以及一第二水源入口;
一定瓷片,叠组定位于导水底座上方且置于外壳体的腔室中,定瓷片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别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导孔、一第一导孔以及一第二导孔,分别与导水底座所设的混水出口、第一水源入口及第二水源入口常态保持相对位连通关系;
一动瓷片,呈可转动状态叠置于定瓷片上方且置于外壳体的腔室中,动瓷片的中央处及偏心位置处分设有呈间隔配置的一混水引出孔以及一混水调节孔,其中混水引出孔与定瓷片的混水导孔常态保持相对位连通关系,混水调节孔则随着动瓷片的转动角度变化,而与定瓷片的第一导孔及第二导孔之间具有不同的连通状态变化,又动瓷片侧边形成有间隔配置的复数受动凹缘供可转动内壳体的复数带动爪部嵌合,构成动瓷片与可转动内壳体呈同步转动关系;
一流量调控顶座,叠置于动瓷片上方且位于外壳体的腔室中,且流量调控顶座与动瓷片呈同步转动组合关系,流量调控顶座底部形成有向上内凹的一穿越流道,穿越流道与动瓷片所设混水引出孔及混水调节孔同时连通,且穿越流道对应流量调控顶座的中央处形成有一立向贯通孔,立向贯通孔上方与可转动内壳体的缩径受动管部底壁形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皓楠
申请(专利权)人:康勤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