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金砖专利>正文

开放式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39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放式差速器,属于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左行星齿轮支架、右行星齿轮支架、输入轴、输出轴、差速轮和差速轴,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均与行星齿轮配合,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均与差速轮配合,所述差速轴的一端与差速轮连接。该开放式差速器对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的控制,具有好安装,便于控制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放式差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放式差速器,属于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现有技术中的差速器在铺装路面不便于控制输出轴的差速,不便于安装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控制、便于安装、节约成本的开放式差速器。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开放式差速器,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左行星齿轮支架、右行星齿轮支架、输入轴、输出轴、差速轮和差速轴,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均与行星齿轮配合,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均与差速轮配合,所述差速轴的一端与差速轮连接。该开放式差速器对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的控制,具有好安装,便于控制等优点。进一步地,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包括左锥齿轮和左齿轮安装盘,所述左锥齿轮和左齿轮安装盘之间安装有行星齿轮进一步地,所述右行星齿轮支架包括右锥齿轮和右齿轮安装盘,所述右锥齿轮和右齿轮安装盘之间安装有行星齿轮。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包括输入轴本体,所述输入轴本体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输入轴齿轮,两个输入轴齿轮分别与安装在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上的行星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还包括输入轴连接盘,所述输入轴连接盘安装在输入轴本体上,所述输入轴连接盘上设置有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包括输出轴本体和输出轴齿轮,所述输出轴齿轮安装在输出轴本体的一端,所述输出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齿轮的数量为3个以上。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齿轮包括行星齿轮本体和行星齿轮轴,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本体安装在行星齿轮轴上。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开放式差速器对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的控制,采用该开放式差速器方便控制车辆的直行及转弯,行星齿轮的数量控制在3~5个之间,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输入轴齿轮和输出轴齿轮与行星齿轮本体有足够的啮合面、以保证其有足够的传动力;该开放开放式差速器具有好安装、便于控制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放式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放式差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放式差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放式差速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左行星齿轮支架1、右行星齿轮支架2、输入轴3、输出轴4、行星齿轮5、差速轮6、差速轴7、左锥齿轮11、左齿轮安装盘12、右锥齿轮21、右齿轮安装盘22、输入轴本体31、输入轴齿轮32、输入轴连接盘33、安装孔34、输出轴本体41、输出轴齿轮42、行星齿轮本体51、行星齿轮轴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实施例中的开放式差速器用于控制车辆的直行或转弯,通过对开放式差速器中的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的控制实现车辆的直行或转弯的控制;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可以用于控制左前轮和右前轮,也可以用于控制左后轮和右后轮。本实施例中的开放式差速器包括左行星齿轮支架1、右行星齿轮支架2、输入轴3、输出轴4、差速轮6和差速轴7,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5,输入轴3和输出轴4均与行星齿轮5配合,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均与差速轮6配合,通常情况下差速轴7的一端与差速轮6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左行星齿轮支架1包括左锥齿轮11和左齿轮安装盘12,右行星齿轮支架2包括右锥齿轮21和右齿轮安装盘22,左锥齿轮11和左齿轮安装盘12之间、以及右锥齿轮21和右齿轮安装盘22之间均安装有行星齿轮5。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轴3包括输入轴本体31和输入轴连接盘33,输入轴本体31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输入轴齿轮32,两个输入轴齿轮32分别与安装在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上的行星齿轮5啮合,输入轴连接盘33安装在输入轴本体31上,输入轴连接盘33上设置有安装孔34、以便于安装齿轮。本实施例中的输出轴4包括输出轴本体41和输出轴齿轮42,输出轴齿轮42安装在输出轴本体41的一端,输出轴齿轮42与行星齿轮5啮合,输出轴本体41的另一端与车轮、用于驱动履带的链轮连接,输出轴齿轮42与输入轴齿轮32之间存在间隙。本实施例中的行星齿轮5的数量为3个以上,作为优选行星齿轮5的数量为3~5个,行星齿轮5包括行星齿轮本体51和行星齿轮轴52,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轴52,行星齿轮本体51安装在行星齿轮轴52上。本实施例中的开放式差速器的控制方法如下:(一)采用该开放式差速器控制车辆直行,控制开放式差速器使得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停止转动,输入轴3和输出轴4通过行星齿轮5配合,以实现车辆的直行;以实现车辆直行时无差速。当车辆直行时采用该开放式差速器控制车辆具体如下,控制差速轮6停止转动,使得左锥齿轮11和右锥齿轮21停止转动;此时安装在输入轴本体31两端的输入轴齿轮32驱动行星齿轮本体51转动,通过行星齿轮本体51驱动安装在输出轴本体41上的输出轴齿轮42转动,进而实现输出轴本体41的转动,以实现车辆的直行。差速轮6停止转动,使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两侧的输出轴4实现无差速旋转,进而使得两侧的输出轴4实现防滑转动。(二)采用该开放式差速器控制车辆转弯,控制开放式差速器使得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左、右转动,输入轴3和输出轴4通过行星齿轮5配合,以实现车辆的转弯。当车辆转弯时采用该开放式差速器控制车辆具体如下,控制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放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行星齿轮支架(1)、右行星齿轮支架(2)、输入轴(3)、输出轴(4)、差速轮(6)和差速轴(7),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5),所述输入轴(3)和输出轴(4)均与行星齿轮(5)配合,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均与差速轮(6)配合,所述差速轴(7)的一端与差速轮(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放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行星齿轮支架(1)、右行星齿轮支架(2)、输入轴(3)、输出轴(4)、差速轮(6)和差速轴(7),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5),所述输入轴(3)和输出轴(4)均与行星齿轮(5)配合,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均与差速轮(6)配合,所述差速轴(7)的一端与差速轮(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1)包括左锥齿轮(11)和左齿轮安装盘(12),所述左锥齿轮(11)和左齿轮安装盘(12)之间安装有行星齿轮(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行星齿轮支架(2)包括右锥齿轮(21)和右齿轮安装盘(22),所述右锥齿轮(21)和右齿轮安装盘(22)之间安装有行星齿轮(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3)包括输入轴本体(31),所述输入轴本体(31)的两端各安装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金砖
申请(专利权)人:白金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