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金砖专利>正文

一种电控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71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控差速器,属于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开放式差速器和转向控制系统,所述转向控制系统与开放式差速器配合,所述转向控制系统包括左调速控制机构和右调速控制机构,所述左调速控制机构和右调速控制机构均与开放式差速器配合。所述开放式差速器包括左行星齿轮支架、右行星齿轮支架、输入轴、输出轴、差速轮和差速轴,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均与行星齿轮配合,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均与差速轮配合,所述差速轴的一端与差速轮连接,所述转向控制系统与差速轴配合。该电控差速器具有方便控制,便于安装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差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控差速器,属于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现有技术中的差速器多数采用机械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因而现有技术中的差速器不方便控制也不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控制方便安装的电控差速器。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控差速器,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开放式差速器和转向控制系统,所述转向控制系统与开放式差速器配合,所述转向控制系统包括左调速控制机构和右调速控制机构,所述左调速控制机构和右调速控制机构均与开放式差速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开放式差速器包括左行星齿轮支架、右行星齿轮支架、输入轴、输出轴、差速轮和差速轴,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均与行星齿轮配合,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均与差速轮配合,所述差速轴的一端与差速轮连接,所述转向控制系统与差速轴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包括左锥齿轮和左齿轮安装盘,所述右行星齿轮支架包括右锥齿轮和右齿轮安装盘,所述左锥齿轮和左齿轮安装盘之间、以及右锥齿轮和右齿轮安装盘之间均安装有行星齿轮。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包括输入轴本体,所述输入轴本体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输入轴齿轮,两个输入轴齿轮分别与安装在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上的行星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还包括输入轴连接盘,所述输入轴连接盘安装在输入轴本体上,所述输入轴连接盘上设置有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包括输出轴本体和输出轴齿轮,所述输出轴齿轮安装在输出轴本体的一端,所述输出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齿轮的数量为3个以上,所述行星齿轮包括行星齿轮本体和行星齿轮轴,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本体安装在行星齿轮轴上。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控制系统还包括左调速控制齿条和右调速控制齿条,所述左调速控制机构包括左调速控制转轴、左调速控制器和左调速控制齿轮,所述右调速控制机构包括右调速控制转轴、右调速控制器和右调速控制齿轮,所述左调速控制器套装在左调速控制转轴上,所述左调速控制齿轮套装在左调速控制器上,所述左调速控制齿轮与左调速控制齿条配合,所述右调速控制器套装在右调速控制转轴上,所述右调速控制齿轮套装在右调速控制器上,所述右调速控制齿轮与右调速控制齿条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控制系统还包括转向齿轮、转向齿条、方向盘和方向轴,所述方向盘与方向轴连接,所述转向齿轮套装在方向轴上,所述转向齿轮与转向齿条啮合,所述左调速控制机构和右调速控制机构均安装在转向齿条上。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控制系统还包括蜗轮、蜗杆、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所述蜗轮与开放式差速器配合,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与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电机与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与左调速控制机构和右调速控制机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对传动轴进行测速的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电机控制器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方向盘控制方向轴转动,方向轴控制转向齿轮转动,由于转向齿轮与转向齿条啮合,进而可实现转向齿条的左、右移动,使得左调速控制齿轮与左调速控制齿条啮合、或右调速控制齿轮与右调速控制齿条啮合,使左调速控制器和右调速控制器的信号传至电机控制器、同时速度传感器将测得传动轴的信号传至电机控制器,进而通过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正、反转,由于蜗轮和蜗杆啮合,进而实现通过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开放式差速器的差速轴的左、右转动,开放式差速器控制车辆转弯。当左、右调速控制齿轮与左、右调速控制齿条分离时,开放式差速器控制车辆直行。该电控差速器具有方便控制,便于安装等优点;其中开放式差速器对左行星齿轮支架和右行星齿轮支架的控制,采用该电控差速器方便控制车辆的直行及转弯,行星齿轮的数量控制在3~5个之间,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输入轴齿轮和输出轴齿轮与行星齿轮本体有足够的啮合面、以保证其有足够的传动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控差速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放式差速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放式差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放式差速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控制系统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控制系统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控制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控制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左行星齿轮支架1、右行星齿轮支架2、输入轴3、输出轴4、行星齿轮5、差速轮6、差速轴7、转向控制系统8、传动轴9、左锥齿轮11、左齿轮安装盘12、右锥齿轮21、右齿轮安装盘22、输入轴本体31、输入轴齿轮32、输入轴连接盘33、安装孔34、输出轴本体41、输出轴齿轮42、行星齿轮本体51、行星齿轮轴52、蜗轮81、蜗杆82、电机83、电机控制器84、速度传感器85、左调速控制机构86、右调速控制机构87、左调速控制齿条88、右调速控制齿条89、转向齿轮810、转向齿条811、方向盘812、方向轴813、左调速控制转轴861、左调速控制器862、左调速控制齿轮863、右调速控制转轴871、右调速控制器872、右调速控制齿轮87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10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实施例中的电控差速器,该电控差速器用于车辆中控制车辆的直行或转弯,其包括开放式差速器和转向控制系统8,转向控制系统8与开放式差速器配合;通过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放式差速器和转向控制系统(8),所述转向控制系统(8)与开放式差速器配合,所述转向控制系统(8)包括左调速控制机构(86)和右调速控制机构(87),所述左调速控制机构(86)和右调速控制机构(87)均与开放式差速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放式差速器和转向控制系统(8),所述转向控制系统(8)与开放式差速器配合,所述转向控制系统(8)包括左调速控制机构(86)和右调速控制机构(87),所述左调速控制机构(86)和右调速控制机构(87)均与开放式差速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差速器包括左行星齿轮支架(1)、右行星齿轮支架(2)、输入轴(3)、输出轴(4)、差速轮(6)和差速轴(7),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上均安装有行星齿轮(5),所述输入轴(3)和输出轴(4)均与行星齿轮(5)配合,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均与差速轮(6)配合,所述差速轴(7)的一端与差速轮(6)连接,所述转向控制系统(8)与差速轴(7)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行星齿轮支架(1)包括左锥齿轮(11)和左齿轮安装盘(12),所述右行星齿轮支架(2)包括右锥齿轮(21)和右齿轮安装盘(22),所述左锥齿轮(11)和左齿轮安装盘(12)之间、以及右锥齿轮(21)和右齿轮安装盘(22)之间均安装有行星齿轮(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3)包括输入轴本体(31),所述输入轴本体(31)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输入轴齿轮(32),两个输入轴齿轮(32)分别与安装在左行星齿轮支架(1)和右行星齿轮支架(2)上的行星齿轮(5)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3)还包括输入轴连接盘(33),所述输入轴连接盘(33)安装在输入轴本体(31)上,所述输入轴连接盘(33)上设置有安装孔(3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4)包括输出轴本体(41)和输出轴齿轮(42),所述输出轴齿轮(42)安装在输出轴本体(41)的一端,所述输出轴齿轮(42)与行星齿轮(5)啮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金砖
申请(专利权)人:白金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