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31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属于机动车部件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消声器消声效果差的问题。本消声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气管、排气管、设置在壳体内的传气管、设置在壳体内的支撑板和消音板,消音板和支撑板将空腔分隔成依次排列的回气腔、与排气管相通的消音腔以及与进气管相通的通气腔,传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回气腔、通气腔相通,消音板由吸音材料制成,且消音板上具有能使回气腔和消音腔相通的消音结构。通过支撑板与消音板的配合结构,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三个腔体,尾气在三个腔体内形成三次噪音降低,保证了本消声器的消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声器
本技术属于机动车部件领域,涉及一种消声器。
技术介绍
噪音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生活中,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噪音始终困扰着人们,机动车的排气噪音主要是发动机产生不以作功或产生推力为目的的尾气和废气在排向大气时产生的噪声。尾气和废气在排放过程中处于高压高温的状态,流速较高,在流动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气动噪声,为了减少尾气噪音带来的困扰,衍生出可以连接在机动车发动机气流通道上的消声器,消声器是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一种器件。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786052]公开的一种排气消声器组成,该排气消声器组成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盖、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二端盖,第一端盖与第三隔板之间形成第一分内腔,第三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第二分内腔,第一个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二内腔并设置有玻璃纤维,第二隔板与第二端盖之间形成第三内腔,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上均设置有通孔,第一端盖与第三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内插管,第一内插管上位于第一端盖与第三隔板之间的那段设置有穿孔,第三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内插管,第三内插管上位于第三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的那段设置有穿孔,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二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内插管,第二内插管上位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那段设置有穿孔,位于第二隔板与第二端盖之间的那段也设置有穿孔。在使用时,尾气从第一内插管内进入,经由第一内插管的管口以及穿孔分别进入第一分内腔和第二分内腔,第一分内腔的气流通过第三隔板上的通孔最后也进入到第二分内腔;第二分内腔的气流通过第三内插管上的穿孔进入到第二内腔的玻璃纤维中,然后一部分气流通过第二隔板上的通孔进入到第三内腔,另一部分通过孔进入到第二内插管,第三内腔的气流通过第二内插管的穿孔也进入到第二内插管,最后第二内插管的气流排出第二端盖的外侧。该消声器的虽然通过玻璃纤维能够对多频段的噪音进行消音,但是消声器在使用时主要通过各个内插管将气流进行分流降速,气流流动均呈直线式,气体在流动时仍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并且该消声器的结构也十分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消声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消声器消声效果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消声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气管、排气管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传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支撑板和消音板,所述消音板和支撑板将空腔分隔成依次排列的回气腔、与排气管相通的消音腔以及与进气管相通的通气腔,所述传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回气腔、通气腔相通,所述消音板由吸音材料制成,且所述消音板上具有能使回气腔和消音腔相通的消音结构。本消声器通过消音板和支撑板将壳体的内腔分隔呈多个相通的腔体,配合上进气管、排气管和传气管的结构,形成三次噪音降低。具体来说,本消声器在使用时,高温高压的尾气从进气管进入通气腔,尾气逐渐扩散至整个通气腔,膨胀冷却实现减速,再通过通气腔的内壁对气流进行反射,气流相互干涉消耗掉部分能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形成第一次噪音降低,然后尾气会继续通过传气管进入回气腔,由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且产生冲力,所以尾气在进入回气腔时,会先冲向回气腔的内壁,经回气腔的内部反射,形成蜗旋式气流,使气流之间相互碰撞消耗能量,降低气流流速,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形成第二次噪音降低,最后尾气会从消音板上的消音结构进入消音腔,吸音材料制成的消音板在尾气通过时能够吸收部分能量,并且消音结构增加了一条气流回路,尾气在消音腔内经由消音腔的内壁反射与气流的碰撞,形成第三次噪音降低;本消声器气流的蜗旋式流通控制配合消音板整体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消声器的消声效果,并且能够使消声器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简单。在上述的消声器中,所述消音结构为若干贯穿开设在消音板上的消音孔。尾气从消音孔处进入消音腔时,气流与消音孔的孔壁摩擦,增加了尾气与消音板之间的粘滞阻力,降低气流流速,进一步提高本消声器的消音效果。其中,消音孔可以为直孔、斜孔、阶梯孔等。在上述的消声器中,所述消音板上具有供排气管安装的安装孔一,所述安装孔一靠近消音板的一端设置。安装孔一供排气管安装设置,在安装时,与安装孔一靠近的一端会朝上设置,即安装孔一靠近顶部设置,由于尾气会从回气腔进入消音腔,由于尾气在第二次噪音降低的过程中发生能量消耗,因此消音腔内的气压会低于回气腔的气压,基于尾气是持续性输送的,先进入消音腔的尾气会先与消音腔的内壁碰撞消耗掉部分能量,先进入消音腔的尾气气压比后进入消音腔的尾气气压低,由于低气压会相对于高气压向上流动,通过安装孔一的设计便于尾气快速从排气管处排出,提高消音效率。在上述的消声器中,所述排气管的一端通过安装孔一固定设置在消音板上并伸入消音腔,排气管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穿出壳体,所述排气管的管口与外界相连通。排气管向下弯折后延伸穿出壳体,对消声器中排出的尾气起到导向的作用,防止排出的气体烫伤人体,提高安全性。在上述的消声器中,所述消音板上还设置有与安装孔一错开设置的安装孔二,所述消音孔围绕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设置。尾气从通气管进入回气腔后再通过消音孔从回气腔进入消音腔,进入消音腔的尾气会从排气管排出,由此可知,尾气的流通与消音孔的位置相关,通过将消音孔围绕设置在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的附近,由于尾气进入回气腔时带有一定冲力,并且在回气腔内形成蜗旋式流动,这样设置保证能量消耗后的尾气能够在能量消耗前的尾气助力下排出回气腔,同时两种状态的尾气在能够相互充分干涉,进一步增加能量消耗,提高消音效果;同时安装孔一周围的消音孔则能够与安装孔一的位置配合,更便于尾气快速排出,提高消音效率。在上述的消声器中,所述进气管和传气管上位于通气腔内的两个管口相对错开设置,所述传气管管口位于进气管管口的上方。由于尾气排进通气腔时属于高压状态,通过传气管和进气管管口的位置设置,既防止尾气未经降低噪音处理就直接通过传气管进入回气腔,又保证尾气能够相互充分作用,防止进入通气腔的尾气因为其自身密度大直接下沉流入传气管,而造成尾气之间没有相互作用降低噪音,以此提高消音效果。在上述的消声器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外侧壁与外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供玻璃纤维放置的容纳腔,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上具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通孔,所述回气腔、消音腔以及通气腔分别通过通孔与容纳腔相通。通过玻璃纤维和通孔的设计,每个腔室内的尾气除了相互之间作用碰撞消耗能量降低噪音以外,还能够通过壳体侧壁上的玻璃纤维进行噪音处理,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在上述的消声器中,所述内壳体上相对的两侧壁上各设置有上述通孔。通过通孔的位置设计能够使尾气与玻璃纤维的接触更加充分,保证消音效果。在上述的消声器中,所述传气管位于通气腔内的管口呈扩口状。这样设计便于尾气进入传气管,保证气体流通顺畅。在上述的消声器中,所述消音板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能够保证消音板、支撑板以及壳体的结构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声器,包括具有空腔(1a)的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进气管(2)、排气管(4)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传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支撑板(5)和消音板(6),所述消音板(6)和支撑板(5)将空腔(1a)分隔成依次排列的回气腔(1a1)、与排气管(4)相通的消音腔(1a2)以及与进气管(2)相通的通气腔(1a3),所述传气管(3)的两端分别与回气腔(1a1)、通气腔(1a3)相通,所述消音板(6)由吸音材料制成,且所述消音板(6)上具有能使回气腔(1a1)和消音腔(1a2)相通的消音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声器,包括具有空腔(1a)的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进气管(2)、排气管(4)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传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支撑板(5)和消音板(6),所述消音板(6)和支撑板(5)将空腔(1a)分隔成依次排列的回气腔(1a1)、与排气管(4)相通的消音腔(1a2)以及与进气管(2)相通的通气腔(1a3),所述传气管(3)的两端分别与回气腔(1a1)、通气腔(1a3)相通,所述消音板(6)由吸音材料制成,且所述消音板(6)上具有能使回气腔(1a1)和消音腔(1a2)相通的消音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结构为若干贯穿开设在消音板(6)上的消音孔(6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板(6)上具有供排气管(4)安装的安装孔一(6b),所述安装孔一(6b)靠近消音板(6)的一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4)的一端通过安装孔一(6b)固定设置在消音板(6)上并伸入消音腔(1a2),排气管(4)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穿出壳体(1),所述排气管(4)的管口与外界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冬张立成程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