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062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蒸发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包括舟体,所述舟体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热块,所述舟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通电板,所述舟盖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板,一个所述通电板和一个所述导电板之间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与舟体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的舟盖,舟盖的上方设有透气孔与下料口,在进行蒸发时,由于舟盖在舟体的上方,可将舟体内液体在蒸腾作用下的溅射控制在舟体之内,不会溅射到外部,且在蒸腾时,蒸汽会先于舟盖上方接触然后再从透气孔排出,接触时蒸汽内附带的原材料会依附在舟盖的内壁,然后滑落至舟体内,避免浪费,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
本技术属于蒸发舟
,具体是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
技术介绍
蒸发舟为所有蒸发器皿的统称,蒸发舟的主要用途为:真空蒸镀包装材料、电容器金属化镀膜、显示屏镀层、烫金镀层、防伪标志镀层、反光镀层以及纸张、纺织品镀铝等,主要蒸镀铝铜银金等,根据使用用途的不同,其成分配方也不一样,所涉及到的材料有氮化硼,二硼化钛,氮化铝,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氮化硅等多种金属非金属化合物,19世纪多使用石墨材料做蒸发舟,但污染严重和寿命低,极少使用,钨舟和钼舟也是现在较为常用的蒸发舟。现有的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通常只是用钨金属片或钼金属片直接冲压成型,由于在使用时需要通电将内部薄膜电容器材料进行加热蒸发,现有的蒸发舟由于其上方无任何阻拦,蒸腾时会产生溅射,且蒸腾作用下会有一部分原材料跟随蒸汽流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现有的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在进行蒸发时,由于底部是平的,如果蒸发舟内的液体材料过多时,会导致中间位置的液体加热与四周液体不同步,会产生一定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加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具有防止溅射,提高原料利用率,受热均匀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包括舟体,所述舟体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热块,所述舟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通电板,所述舟盖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板,一个所述通电板和一个所述导电板之间通过转轴活动安装,两个所述通电板上均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夹孔,两个所述导电板上均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对位孔,所述舟盖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下料口,所述舟盖的顶部开设有位于两个所述下料口之间的通气孔,舟体与舟盖的整体材质均为钨钼合金,其中钨的占比为30%,含钨30%(质量)的钨钼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与导电性,且其高温状态下的强度也极为稳定,其性能与钨相近而比重比钨小,更方便用来做耐高温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舟体内壁边缘为弧形,且弧形壁的高度为舟体深度值的一半,边壁为弧形使得原材料在被融化时所变成的液态能够顺着内壁滑落至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对位孔的与夹孔的位置对应,大小相等,通电板与导电板的位置对应,大小相等,对位孔与夹孔是用来供通电设备连接用的,通电设备的电夹穿过两个孔进行夹持,更不易脱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舟体为“凹”字型结构,所述舟盖为“凸”字型结构,且所述舟盖外凸的深度值与舟体内凹的深度值相等,这样在两者闭合的时候其内部能够具有更大的空间,给蒸发舟内的蒸腾作用提供一定的空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热块均位于舟体内壁的底部,且两个所述导热块均不与舟体内壁的边缘接触,此处导热块的主要作用时用来辅助中间位置的液态原材料加热,为了不影响边缘的温度,此处不与边缘靠近,而与边缘存在一定的距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舟体和两个通电板为一体成型制成,所述舟盖与两个导电板也为一体成型制成,一体制成的蒸发舟在进行通电高温时更加稳定,不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缝隙导致出现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与舟体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的舟盖,舟盖的上方设有透气孔与下料口,在进行蒸发时,由于舟盖在舟体的上方,可将舟体内液体在蒸腾作用下的溅射控制在舟体之内,不会溅射到外部,且在蒸腾时,蒸汽会先于舟盖上方接触然后再从透气孔排出,接触时蒸汽内附带的原材料会依附在舟盖的内壁,然后滑落至舟体内,避免浪费,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2、本技术通过舟体内壁的底面固定安装的导热块,对舟体内部的液态原料进行辅助加热,在舟体内原料过多时,可提升中间位置原料的加热效果,以保持中部跟四周原料加热的同步性,避免因加热不均匀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舟盖合盖时示意图。图中:1、舟体;2、导热块;3、通电板;4、夹孔;5、舟盖;6、下料口;7、通气孔;8、转轴;9、导电板;10、对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包括舟体1,舟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热块2,舟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通电板3,舟盖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板9,一个通电板3和一个导电板9之间通过转轴8活动安装,两个通电板3上均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夹孔4,两个导电板9上均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对位孔10,舟盖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下料口6,舟盖5的顶部开设有位于两个下料口6之间的通气孔7,舟体1与舟盖5的整体材质均为钨钼合金,其中钨的占比为30%,含钨30%(质量)的钨钼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与导电性,且其高温状态下的强度也极为稳定,其性能与钨相近而比重比钨小,更方便用来做耐高温材料。其中,舟体1内壁边缘为弧形,且弧形壁的高度为舟体深度值的一半,边壁为弧形使得原材料在被融化时所变成的液态能够顺着内壁滑落至底部。其中,对位孔10的与夹孔4的位置对应,大小相等,通电板3与导电板9的位置对应,大小相等,对位孔10与夹孔4是用来供通电设备连接用的,通电设备的电夹穿过两个孔进行夹持,更不易脱落。其中,舟体1为“凹”字型结构,舟盖5为“凸”字型结构,且舟盖5外凸的深度值与舟体1内凹的深度值相等,这样在两者闭合的时候其内部能够具有更大的空间,给蒸发舟内的蒸腾作用提供一定的空间。其中,导热块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热块2均位于舟体1内壁的底部,且两个导热块2均不与舟体1内壁的边缘接触,此处导热块2的主要作用时用来辅助中间位置的液态原材料加热,为了不影响边缘的温度,此处不与边缘靠近,而与边缘存在一定的距离。其中,舟体1和两个通电板3为一体成型制成,舟盖5与两个导电板9也为一体成型制成,一体制成的蒸发舟在进行通电高温时更加稳定,不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缝隙导致出现问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在使用时将舟盖5通过转轴旋转至舟体1的上方,此时导电板9与通电板3重合,导电板9上的对位孔10也与通电板3上的夹孔4相对应,然后将通电设备夹住两侧的导电板9与通电板3,此时舟盖5将舟体1完全盖住,将蒸发舟通电进行加热,然后从舟盖5上方的下料口6进行输入原材料,原材料在经过高温蒸发变为液态聚集在舟体1内部,在蒸发过程中,由于处于高温作业状态,液态材料会蒸腾产生向外溅射,此时由于舟盖5将舟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包括舟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舟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热块(2),所述舟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通电板(3),舟盖(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板(9),一个所述通电板(3)和一个所述导电板(9)之间通过转轴(8)活动安装,两个所述通电板(3)上均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夹孔(4),两个所述导电板(9)上均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对位孔(10),所述舟盖(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下料口(6),所述舟盖(5)的顶部开设有位于两个所述下料口(6)之间的通气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包括舟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舟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热块(2),所述舟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通电板(3),舟盖(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板(9),一个所述通电板(3)和一个所述导电板(9)之间通过转轴(8)活动安装,两个所述通电板(3)上均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夹孔(4),两个所述导电板(9)上均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对位孔(10),所述舟盖(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下料口(6),所述舟盖(5)的顶部开设有位于两个所述下料口(6)之间的通气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其特征在于:所述舟体(1)内壁边缘为弧形,且弧形壁的高度为舟体深度值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加工用的蒸发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民刀绍飞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精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