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64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8
一种用于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包括Z形主支架,所述Z形主支架分为下水平段、中段和上水平段,三者一体化连接,所述Z形主支架的上水平段下方可拆卸地连接有一用于辅助支撑所述Z形主支架的副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Z形主支架的上水平段下方连接一用于辅助支撑Z形主支架的副支架,由于副支架加固了Z形主支架,预先吸收了部分冲击动能,这样可以增强Z形主支架抵抗由于路面高低起伏所带来的额外冲击力的能力,使Z形主支架不易产生形变,从而防止其与螺栓的连接处发生松动,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其中,副支架与Z形主支架可拆卸地连接,拆装方便,容易更换受损的副支架,节约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使用量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乘用车座椅前后位置调节,在座椅底部左右对称分别设有一座椅滑轨,每个座椅滑轨会通过相对应的滑轨支架水平固定支撑在车内底板上,现有技术中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大都是Z形一体化构件,通过螺栓实现与座椅滑轨和车内底板的固定连接;当车辆长期在高低起伏的路面行驶时,这种Z形构件会频繁承受到因路面高低落差所带来的额外冲击力,由于Z形构件本身刚性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会容易产生形变,从而有可能导致其与螺栓的连接处发生松动,这样就会影响到驾乘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包括Z形主支架,所述Z形主支架分为下水平段、中段和上水平段,三者一体化连接,所述Z形主支架的上水平段下方可拆卸地连接有一用于辅助支撑所述Z形主支架的副支架,所述副支架为剪刀形受力支撑结构,其一个受力点与所述Z形主支架的上水平段接触,另一个受力点与所述Z形主支架的中段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副支架包括一插槽,所述插槽固定设置在所述Z形主支架的上水平段底部,所述插槽内活动插设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的上端与所述插槽相配合,所述第一插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减压底托,所述第一减压底托的底面与所述Z形主支架的下水平段相齐平;所述第一插杆朝向所述Z形主支架中段的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杆,所述第二插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压底托,所述第二减压底托与所述Z形主支架的中段贴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压底托底面设有防滑凸起阵列。进一步地,所述插槽固设在所述Z形主支架的上水平段底面外部。进一步地,所述插槽固设在所述Z形主支架的上水平段底面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杆与所述第二插杆互为夹角,所述第一插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插杆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Z形主支架的上水平段上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Z形主支架的下水平段设置有第二螺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压底托与所述第二减压底托均为扁平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Z形主支架的上水平段下方连接一用于辅助支撑Z形主支架的副支架,由于副支架加固了Z形主支架,预先吸收了部分冲击动能,这样可以增强Z形主支架抵抗由于路面高低起伏所带来的额外冲击力的能力,使Z形主支架不易产生形变,从而防止其与螺栓的连接处发生松动,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其中,副支架与Z形主支架可拆卸地连接,拆装方便,容易更换受损的副支架,节约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座椅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A部位的结构放大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中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5示出了图4中拆卸副支架后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所示:1、Z形主支架;101、下水平段;102、中段;103、上水平段;2、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4、副支架;401、插槽;402、第一插杆;403、第一减压底托;404、第二插杆;405、第二减压底托;406、防滑凸起阵列;5、车内底板;6、座椅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2和4所示,一种用于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包括Z形主支架1,所述Z形主支架1分为下水平段101、中段102和上水平段103,三者一体化连接,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下方可拆卸地连接有一用于辅助支撑所述Z形主支架1的副支架4,所述副支架4为剪刀形受力支撑结构,其一个受力点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接触,另一个受力点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中段102接触;通过加装用于辅助支撑Z形主支架1副支架4,加固了Z形主支架1,预先吸收了部分冲击动能,这样可以增强Z形主支架1抵抗由于路面高低起伏所带来的额外冲击力的能力,使Z形主支架1不容易产生形变,从而防止其与螺栓的连接处发生松动,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其中,副支架4与Z形主支架1可拆卸地连接,这样拆装方便,容易更换受损的副支架4,节约使用成本。如图2和4所示,所述副支架4包括一插槽401,所述插槽401固定设置在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底部,所述插槽401内活动插设有第一插杆402,所述第一插杆402的上端与所述插槽401相配合,所述第一插杆4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减压底托403,所述第一减压底托403的底面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下水平段101相齐平;所述第一插杆402朝向所述Z形主支架1中段102的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杆404,所述第二插杆404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压底托405,所述第二减压底托405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中段102贴面接触;通过插槽401定位并限制了副支架4的位置,插槽401与第一减压底托403活动插装设计可方便拆装更换;通过第一减压底托403的底面与Z形主支架1的下水平段101相齐平的设计,当Z形主支架1的下水平段101与车内底板5固定后,第一减压底托403也随之与车内底板5紧贴固定,这样第一插杆402和第二插杆404就可分别对悬空的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和中段101进行加固支撑,增强Z形主支架1抵抗由于路面高低起伏所带来的额外冲击力的能力。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减压底托403底面设有防滑凸起阵列406;防滑凸起阵列406可以增加与车内底板5的摩擦力,配合插槽401增加副支架4结构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所述插槽401固设在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底面外部;将插槽401设计在外部,不会破坏Z形主支架1本身的结构。如图2和4所示,所述第一插杆402与所述第二插杆404互为夹角,所述第一插杆402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插杆404倾斜设置;将第一插杆402竖直设置,可以更大限度地承受来自Z形主支架1上水平段103的冲击力;将第二插杆404倾斜设置,既可以适应Z形主支架1中段102的形状,而且第一插杆402与第二插杆404互为夹角,更好地对Z形主支架1中段102进行结构支撑。如图1、2、4和5所示,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上设置有第一螺栓2,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下水平段101设置有第二螺栓3;第一螺栓2用于Z形主支架1与座椅滑轨6的固定连接;第二螺栓3用于Z形主支架与车内底板5的固定连接。如图2和4,所述第一减压底托403与所述第二减压底托405均为扁平形结构;设计成扁平形结构可增加与被接触物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而且也利于与被接触物的贴面固定。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4和5所示,所述插槽401固设在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包括Z形主支架(1),所述Z形主支架(1)分为下水平段(101)、中段(102)和上水平段(103),三者一体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下方可拆卸地连接有一用于辅助支撑所述Z形主支架(1)的副支架(4),所述副支架(4)为剪刀形受力支撑结构,其一个受力点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接触,另一个受力点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中段(102)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包括Z形主支架(1),所述Z形主支架(1)分为下水平段(101)、中段(102)和上水平段(103),三者一体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下方可拆卸地连接有一用于辅助支撑所述Z形主支架(1)的副支架(4),所述副支架(4)为剪刀形受力支撑结构,其一个受力点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接触,另一个受力点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中段(102)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架(4)包括一插槽(401),所述插槽(401)固定设置在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上水平段(103)底部,所述插槽(401)内活动插设有第一插杆(402),所述第一插杆(402)的上端与所述插槽(401)相配合,所述第一插杆(4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减压底托(403),所述第一减压底托(403)的底面与所述Z形主支架(1)的下水平段(101)相齐平;所述第一插杆(402)朝向所述Z形主支架(1)中段(102)的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杆(404),所述第二插杆(404)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压底托(405),所述第二减压底托(405)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任重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吉富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