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添庆专利>正文

CPU连接座及其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52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脑连接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CPU连接座及其端子结构。其包括有底座、操作杆、移动盖及吸护盖,底座的边缘还设有扣轨,移动盖上设有扣钩与扣轨扣合连接,相应底座之扣轨端部处设有维修孔,维修孔由底座外端面延伸至扣轨,其可供撑开工具插入而将移动盖之扣钩撑开脱离扣轨,方便移动盖与底座拆开分离;吸护盖周围之斜弧面可防止灰尘杂物及清洗药液沾附;端子与料带之间的接续部与端子之固持部在同一平面上,接续部下段两侧设有接触臂,两接触臂朝同方向弯折而形成两相对接触部,端子下端面设有凹槽供锡球多点焊接,使之具有较高的稳固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PU连接座及其端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脑连接件
,特指一种CPU连接座及其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如附图1、2、3所示,CPU连接座8包括有底座81及移动盖82,底座81与移动盖82之间以三侧面互扣连接。而当连接座8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后,难免出现有部分产品无法顺利使用,故必须对该连接座8进行适当维修。要对该连接座8维修,就必须先将底座81与移动盖82分离。该移动盖82在两侧的扣合面821可以用工具深入维修孔822进行拆卸,但底座81前端的扣合处811有四处,且维修孔812细小而不易操作,虽然可进一步从连接座8底部拆卸,但是当连接座8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时,无法由底座81下方撑开扣合处811,因此很难将底座81与移动盖82分开作清洁或维修等,导致整个印刷电路板完全无法使用。再者,该移动盖82上方设置的吸护盖83,虽然其具有平面可供真空吸取器移动连接座8,以便将连接座8顺利定位在印刷电路板上进行焊接,但是该吸护盖83左右不对称而具有方向性,只能朝-->同一方向扣合在移动盖82上,故装置时较为费事;且该吸护盖83无法遮蔽所有的导孔823,加上吸护盖83的表面平坦又有许多孔,因而容易堆积杂物灰尘,导致异物掉入导孔823内而影响接触品质。另外,按目前连接座有两种接触方式之端子,第一种是表面接触之端子,如美国专利6099321号的[LOW PROFILE ZEROINSERTION FORCE SOCKET]、日本专利2000357572号的[ZIFTYPE SOCKET],是将不需要的端子材料去除,把需要的材料留下,将其弯折成所需形状;端子材料展开,所需材料已经大于连接座间距,为了要与连接座间距配合成排组装,其端子间距至少要加一倍,等于至少增加一倍端子材料及成本,两相邻端子之间距大于连接座的间距,成排组装时会增加一倍的程序与工时,增加成本及浪费材料。第二种是断面接触端子,如附图4所示,端子84与料带841之间的接续部842,其一端与接触部844的前端缘连接,接续部842过于细小,因而在后续加工及搬运时其承受力不足,容易造成弯曲变形等;且接续部842与端子84的固持部不在同一平面上,要从料带841将端子84压入底座容纳孔之沟槽时无垂直的受力处,由于插置时接续部842的承受力不足,会使端子84弯曲变形及镶入不稳固等情形发生。再者,端子84的接触部844与接续部842连接在一起,在电镀时会在接续部842上沾附黄金液,造成黄金液浪费及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盖与底座之间拆卸分离更方便,端子镶入底座之容纳孔时不弯曲变形且连接更稳固的CPU连接座及其端子结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CPU连接座及其端子结构,其底座的边缘还设有扣轨,移动盖上设有扣钩与扣轨扣合连接,相应底座之扣轨端部处设有维修孔,维修孔由底座外端面延伸至扣轨;端子与料带之间的接续部与端子之固持部在同一平面上,接续部下段两侧设有接触臂,两接触臂朝同方向弯折而形成两相对接触部,端子下端面设有凹槽。与移动盖连接的吸护盖上端面中间为平行面,平行面之周围设有数个斜弧面;吸护盖两侧设有推移部及扣爪,扣爪与移动盖之两侧凹槽扣合,吸护盖之扣爪及推移部呈对称布置。端子的接续部为鼓形,其通过剪开成型制作;端子的接续部与接触臂之间错开有一空间,端子之接触臂上设有一斜弧部;端子下端面之凹槽为角形,其上有数个焊接点;端子的接触部可为向下斜弧形或向上斜弧形;端子的接触部两外侧设有凸缘;端子的固持部中段两侧设有卡固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底座的维修孔使用者可更好的看到移动盖之扣钩,即可用一撑开工具插入将移动盖之扣钩撑开使其不扣住底座之扣轨,方便地将移动盖与底座拆卸分离;吸护盖上端面中间为平行面,利于真空吸取而安装定位连接座,而平行面周围之斜弧-->面的斜度或弧度可减少灰尘杂物及清洗药液沾附其上,同时可防止灰尘杂物掉进导孔而影响接触品质,且吸护盖两侧扣爪及推移部呈对称布置,使该吸护盖两方向都可与移动盖扣合连接,并打开操作杆即可将吸护盖拆开;端子之接续部与接触臂及接触部均为剪开方式,接续部与固持部在同一平面上,因而有充足的承受力能将多数成排端子一次压入卡紧于底座容纳孔之沟槽内,同时接续部与接触臂错开有一空间,使两相对的接触臂及接触部能发挥良好的弹性效果,端子下端面设有角形凹槽,供锡球多点焊接于其内,增加焊接住的机会,以及具有较高的稳固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旧式连接座之立体图;附图2为旧式连接座与吸护盖连接示意图;附图3为旧式连接座之侧视图;附图4为旧式端子之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连接座及撑开工具之立体图;附图6为本技术连接座与吸护盖连接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连接座之侧视图;附图8为本技术之端子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本技术之端子侧视图;附图10为本技术之端子俯视图;附图11为本技术之端子与底座容纳孔连接示意图;-->附图12为附图11端子斜弧形变化图;附图13为端子另一形态示意图;附图14为附图13之端子与底座容纳孔连接示意图;附图15为附图14中A向视图;附图16为端子又一形态示意图;附图17为附图16之端子与底座容纳孔连接示意图;附图18为附图17中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附图5~12,本技术包括有底座1、操作杆2、移动盖3及吸护盖4,底座1上设有若干容纳孔11,容纳孔11内容纳有端子6,移动盖3位于底座1上方并与底座1扣合连接,操作杆2的一端贯穿于底座1与移动盖3之间的相应空腔,移动盖3上端面罩有吸护盖4,吸护盖4上端面中间有一平行面42,利于真空吸取连接座并安装定位,平行面42之周围设有数个斜弧面43,斜弧面43之斜度或弧度可减少灰尘杂物及清洗沾附着,吸护盖4的两侧对称设有扣爪41及推移部44,使吸护盖4可正向或转动一百八十度反向后扣爪41均可与移动盖3之凹槽32扣合连接,并将移动盖3的导孔33全部遮盖而防止灰尘杂物掉进导孔33内影响接触品质,分离时只需将操作杆2打开并推至推移部44,即可将吸护盖4与移动盖3分离,而吸护盖4可重复使用或回收,具有环保功效。底座1的边缘还设有扣轨12,移动盖3上设有扣钩31与扣轨12扣合连接,扣-->钩31前端有斜面311,相应底座1之扣轨12端部处设有维修孔111,维修孔111由底座1外端面延伸至扣轨12,让使用者由维修孔111能方便地看到移动盖3之扣钩31,由此可用一撑开工具5由维修孔111插入,利用撑持条51前端之导入斜弧511与扣钩31之斜面311相对应而导入,即可将扣钩31撑开使其不扣住扣轨12,从而将移动盖3与底座1拆开分离。见附图8~12所示,端子6与料带61之间的接续部62下方设有预断部63,组装完成后由预断部63可顺利地折断料带61;接续部62与端子6之固持部66在同一平面上,因而有充足的承受力能将多数成排端子6装入,并一次压入卡紧于底座1容纳孔11之沟槽13内;接续部62下段两侧设有接触臂64,两接触臂64朝同方向弯折而形成两相对接触部65,接续部62与接触臂64及接触部65均为剪开方式,接续部62与接触臂64错开有一空间67,使得两相对的接触臂64及接触部65能发挥良好的弹性效果,接触臂64内折并有一斜弧部68,使两相对的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CPU连接座及其端子结构,包括有底座(1)、操作杆(2)、移动盖(3)及吸护盖(4),底座(1)上设有若干容纳孔(11),容纳孔(11)内容纳有端子(6),移动盖(3)位于底座(1)上方并与底座(1)扣合连接,操作杆(2)的一端贯穿于底座(1)与移动盖(3)之间的相应空腔,移动盖(3)上端面罩有一吸护盖(4),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边缘还设有扣轨(12),移动盖(3)上设有扣钩(31)与扣轨(12)扣合连接,相应底座(1)之扣轨(12)端部处设有维修孔(111),维修孔(111)由底座(1)外端面延伸至扣轨(12);端子(6)与料带(61)之间的接续部(62)与端子(6)之固持部(66)在同一平面上,接续部(62)下段两侧设有接触臂(64),两接触臂(64)朝同方向弯折而形成两相对接触部(65),端子(6)下端面设有凹槽(610)。

【技术特征摘要】
1、CPU连接座及其端子结构,包括有底座(1)、操作杆(2)、移动盖(3)及吸护盖(4),底座(1)上设有若干容纳孔(11),容纳孔(11)内容纳有端子(6),移动盖(3)位于底座(1)上方并与底座(1)扣合连接,操作杆(2)的一端贯穿于底座(1)与移动盖(3)之间的相应空腔,移动盖(3)上端面罩有一吸护盖(4),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边缘还设有扣轨(12),移动盖(3)上设有扣钩(31)与扣轨(12)扣合连接,相应底座(1)之扣轨(12)端部处设有维修孔(111),维修孔(111)由底座(1)外端面延伸至扣轨(12);端子(6)与料带(61)之间的接续部(62)与端子(6)之固持部(66)在同一平面上,接续部(62)下段两侧设有接触臂(64),两接触臂(64)朝同方向弯折而形成两相对接触部(65),端子(6)下端面设有凹槽(6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连接座及其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护盖(4)上端面中间为平行面(42),平行面(42)之周围设有数个斜弧面(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连接座及其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护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重志
申请(专利权)人:蔡添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