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097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工作站本体,具有一或以上的扩充卡插槽,该工作本体空间中,配置有第二或以上的温度感测器; 一加热卡,插接于扩充卡插槽,具有一第一温度感测器、多个加热装置及多个风扇,这些加热装置与风扇,分别呈相对应的位置配置;以及 一蓄电池,具有一开关及多根电源线,通过电源线连接加热装置及风扇。(*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生活在寒冷或低温地区的生物,诸如:人、动物、植物等,活动率普遍比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生物来的低。因此,为什么会有些动物需要冬眠,等待寒冬过去再活动。然而,人、动、植物等,因本身可自动地提供能量,也就是所谓的“生理循环系统”(Physiology circulatory system),籍由此系统,将能量带至全身,而不致于因太寒冷而需冬眠或甚至面临死亡。此外,只要适当地将能量供给给无生物,例如:机器、设备等,不管多么寒冷的环境也是可以正常运作的。但是,若此些机器、设备突然地面临寒冷、低温的环境,或需要将这些机器设备带至上述的环境下使用,而没有供应适当的能源时,这些机器设备在使用上会有问题的,可能连开机都无法开机、或突然死机等问题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工作站本体,具有一或以上的扩充卡插槽,该工作本体空间中,配置有第二或以上的温度感测器;一加热卡,插接于扩充卡插槽,具有一第一温度感测器、多个加热装置及多个风扇,这些加热装置与风扇,分别呈相对应的位置配置;以及-->一蓄电池,具有一开关及多根电源线,通过电源线连接加热装置及风扇。上述加热卡为一PCI插卡。还可进一步具有壳体套接在加热卡上,壳体的一侧面,具有多个圆孔及多个网状板,网状板配置在圆孔上。第二温度感测器配置在工作站本体的显示荧幕中。加热装置为陶瓷制品。加热装置及风扇各为两个。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一种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工作站本体,具有一或以上的扩充卡插槽,该工作本体空间中,配置有第二或以上的温度感测器;一加热卡,插接于扩充卡插槽,具有一第一温度感测器、多个加热装置及多个风扇,这些加热装置与风扇,分别呈相对应的位置配置;一壳体,为矩形体并套接在加热卡上,壳体的一侧面,具有多个圆孔及多个网状板,网状板配置在圆孔上以及一蓄电池,具有一开关及多根电源线,通过电源线连接加热装置及风扇。上述加热卡为一PCI插卡。第二温度感测器配置在工作站本体的显示荧幕中。加热装置为陶瓷制品。加热装置及风扇各为两个。本技术使加热装置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再利用风扇将热量吹送出去,让工作站本体的内部的各组件温暖起来(Warm up),以解决环境过于寒冷而无法开机,或突然死机等问题。本技术在其壳体的一侧面,具有多个圆孔及多个网状板,并利用这些圆孔,将热量吹送到某一特定方向去,促使热量散布更迅速、广泛。本技术的温度感测器同时测得某一适当温度后,可切断蓄电池所供应的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蓄电池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本技术的加热卡10,是以一般PCI(Process controlinterface)插卡16或其他扩充卡所改装而成,并籍由PCI插卡16其上的插卡边缘连接器14插接于扩充卡插槽52,但此插接的动作仅止于固定之用,并不做供电的用途。并且,也籍由填塞拖架12加装螺丝56,固定于电脑壳体的固定拖架54上。请参阅图2,本技术加热卡10,主要包含一PCI插卡16,第一温度感测器50、多数个加热装置20a、20b及多数个风扇26a、20b。这些加热装置20a、20b是以陶瓷材质所制成,且加热装置20a、20b与风扇26a、26b,是分别以相对应的位置配置。此外,在其PCI插卡16上更进一步具有两个圆孔24a、24b、六根六角柱28、六个螺丝30、以及两个网状板22a、22b。其中,这些加热装置20a、20b与这些风扇26a、26b之间,分别存在有圆孔24a、24b及网状板22a、22b,然而,加热装置20a、20b固定于网状板22a、22b之上,网状板22a、22b分别以四个螺丝固定于PCI插卡16上,这些六角柱28也分别配置于PCI插卡16的四周,并以螺丝30固锁其上,这些六角柱28,用以与壳体32连接固定。又,此壳体32其中之一侧面上,具有多数个圆孔网状板36a、36b,这些网状板36a、36b配置于圆孔34a、36b上,籍由这些圆孔34a、36b,将加热装置20a、20b所产生的热能传送出去。在此需强调的是,这些加热装置20a、20b、风扇26a、26b、圆孔24a、24b、34a、34b及网状板22a、22b、36a、36b,分别成相对个数及相对位置配置,于本实施例中各为两个,但并不限定两个。又,本技术的壳体-->32,用以保护加热卡10及工作站本体60内的各组件,并且将加热装置20a、20b所生的热量,利用其上的所设计的圆孔34a、34b的位置,吹送至某一特定方向,促使热量能散布于工作站60的各组件,帮助每个组件能保持在一适当温度(即一定室温)。但此壳体32也可依照其他情况而不套接于加热卡10。请同时参考图1、图3,本技术的工作站本体60,具有一或以上的扩充卡插槽52,并且,在此工作站本体60的空间中,除了第一温度感测器50外,更配置有第二或以上的温度感测器(图未示),这些温度感测器的位置,相对于PCI插卡16的第一温度感测器50较远的位置上,如此的做法,为使各个温度感测器所测得的温度,较能客观判断此工作站本体60的各部位的温度。其中,此第二温度感测器配置于工作站本体60的显示荧幕(图未示)中,用以确认显示荧幕的大概范围内是否已达到此适当温度,当然,也可再增加其他温度感测器于其上任意位置,而其配置原理与目的同上。然而,本技术的适当温度初步设定为10℃,但也可随环境、气候或需求更改。当加热卡10不断制造热量,经一段时间后,第一、第二温度感测器,甚至其他温度感测器,若同时测得温度为10℃时,就会产生一命令,使加热卡10的加热装置20a、20b不再制造热量。请同时参考图4,本技术的加热卡10的电能来源,是外接一蓄电池40,并非与工作站本体60共用一电源。此蓄电池40,另具有一电源开关44及多数根电源线42,籍由这些电源线42连接并传递一电能至这些加热装置20a、20b及风扇26a、26b(加热卡10),使加热装置20a、20b将该电能转换为热能,也可将连接加热卡10的电源线42加装一个接头46,使连接更简便,当然加热卡10上应具有一连接端头(图未示)。然而,此蓄电池40的使用时机,是手提式工作站60欲至寒冷地区使用,或可能会面临横冷的气候,为避免工作站60的组件过于寒冷,而无法顺利使用。所以,将外挂于工作站本体60的蓄电池40的电源开关44开启,让电源通于加热卡10的加热装置20a、20b及风扇26a、26b,使加热装置20a、20b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籍由风扇26a、26b转动,将加热装置20a、20b所产生的热量吹送-->出去,使工作站本体60内保有适当温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主要是针对特殊环境下,例如:寒冷或低温地区等,必须使用此手提式工作站的情况,使在上述环境也能正常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工作站本体,具有一或以上的扩充卡插槽,该工作本体空间中,配置有第二或以上的温度感测器;一加热卡,插接于扩充卡插槽,具有一第一温度感测器、多个加热装置及多个风扇,这些加热装置与风扇,分别呈相对应的位置配置;以及一蓄电池,具有一开关及多根电源线,通过电源线连接加热装置及风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卡为一PCI插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套接在加热卡上,壳体的一侧面,具有多个圆孔及多个网状板,网状板配置在圆孔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温度感测器配置在工作站本体的显示荧幕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为陶瓷制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站本体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介文郑文达
申请(专利权)人:磐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