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腔键合劈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36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深腔键合劈刀,包括刀体;所述刀体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刀头,所述刀头底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外部,所述刀头的两对称外侧壁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刀体的两对称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内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的外表面,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刀体的侧壁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体式设计将劈刀分为导体和刀头,在刀头磨损时只需要更换刀头即可,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浪费,且更换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的润滑机构进行润滑,避免引线进入第二过线通孔时因紧密贴合产生磨损,同时能够使引线的输出更为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腔键合劈刀
本技术涉及一种深腔键合劈刀,属于引线键合

技术介绍
引线键合是一种使用细金属线,利用热、压力、超声波能量为使金属引线与基板焊盘紧密焊合,实现芯片与基板间的电气互连和芯片间的信息互通。在理想控制条件下,引线和基板间会发生电子共享或原子的相互扩散,从而使两种金属间实现原子量级上的键合。其中,劈刀是引线键合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其结构与性能决定了键合的灵活性、可靠性与经济性。键合劈刀的刀头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从而影响键合效果,需要经常对劈刀进行更换,对劈刀进行整体更换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且深腔键合劈刀与键合机头之间的安装和更换都较为繁琐,同时为了保证劈刀内部引线输出的稳定性,引线一般与劈刀内部的过线通孔紧密贴合,容易造成引线表面与过线通孔内壁之间的磨损,同时也不利于引线进行流畅的出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深腔键合劈刀。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腔键合劈刀,包括刀体;所述刀体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刀头,所述刀头底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外部,所述刀头的两对称外侧壁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刀体的两对称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内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的外表面,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刀体的侧壁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刀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线通孔,所述刀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线通孔,所述刀体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顶端开设有进油口,所述储油箱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一端延伸至进油口的外部,所述橡胶塞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与储油箱的两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橡胶塞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刀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空腔,所述第一过线通孔位于环形空腔的圆心位置,所述环形空腔与第一过线通孔之间开设有多个渗油孔,所述第一过线通孔的外侧壁设置有吸附棉,所述吸附棉与多个渗油孔的一端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远离固定槽的一端延伸至内螺纹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柄,且转动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塞呈T型设置,所述橡胶塞的底壁开设有两个进油孔。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箱的侧壁与环形空腔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外表面开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位于两个定位槽的内部。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定位板与两个定位槽滑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分体式设计将劈刀分为导体和刀头,在刀头磨损时只需要更换刀头即可,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浪费,且更换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能够在引线经过吸附棉时使其表面附着少量的润滑油,进行润滑,避免进入第二过线通孔时因紧密贴合产生磨损,在注油后橡胶塞能够立刻封堵进油口,避免回流以及油液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深腔键合劈刀的主剖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深腔键合劈刀的俯剖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深腔键合劈刀的A的放大图。图例说明:1、刀体;2、刀头;3、第一过线通孔;4、第二过线通孔;5、固定槽;6、螺纹杆;7、安装槽;8、内螺纹套;9、环形空腔;10、吸附棉;11、渗油孔;12、连通管道;13、储油箱;14、进油口;15、橡胶塞;16、弹簧;17、固定板;18、进油孔;19、定位板;20、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3所示,涉及一种深腔键合劈刀,包括刀体1;所述刀体1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的内部设置有刀头2,所述刀头2底端延伸至安装槽7的外部,所述刀头2的两对称外侧壁均开设有固定槽5,所述刀体1的两对称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8,所述内螺纹套8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与内螺纹套8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套8的外表面,所述螺纹杆6的一端贯穿刀体1的侧壁延伸至固定槽5的内部,所述刀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线通孔3,所述刀头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线通孔4,所述刀体1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油箱13,所述储油箱13的顶端开设有进油口14,所述储油箱13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塞15,所述橡胶塞15的一端延伸至进油口14的外部,所述橡胶塞15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的两端与储油箱13的两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顶端与橡胶塞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刀体1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空腔9,所述第一过线通孔3位于环形空腔9的圆心位置,所述环形空腔9与第一过线通孔3之间开设有多个渗油孔11,所述第一过线通孔3的外侧壁设置有吸附棉10,所述吸附棉10与多个渗油孔11的一端相接触。使用时,当需要对刀头2进行更换时,转动转动柄使螺纹杆6转动,使螺纹杆6在内螺纹套的8作用下向后移动,使螺纹杆6与固定槽5脱离,便可将其拆下进行更换,当需要注油时,用注油管推动橡胶塞15,使弹簧16压缩,使得橡胶塞15进入储油箱13内部,并通过进油孔18进入,注油完毕后将注油管抽回,弹簧16弹性复原将进油口14和进油孔18堵住,油液会通过连通管道12进入环形空腔9,并从渗油孔11渗出,将吸附棉10浸润,当引线输出时会经过第一过线通孔3内壁的吸附棉10,经过吸附棉10时引线表面附着少量的润滑油,进行润滑,避免进入第二过线通孔4时因紧密贴合产生磨损,同时能够使引线的输出更为顺畅。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螺纹杆6远离固定槽5的一端延伸至内螺纹套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柄,且转动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便于转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橡胶塞15呈T型设置,所述橡胶塞15的底壁开设有两个进油孔18,方便进入油液。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储油箱13的侧壁与环形空腔9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12,便于油液进入刀体1内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刀头2的外表面开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20,所述安装槽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板19,两个所述定位板19分别位于两个定位槽20的内部,起到定位作用,便于安装时将螺纹杆6与固定槽5对准固定。进一步的方案中,两个所述定位板19与两个定位槽20滑动连接,便于取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腔键合劈刀,包括刀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刀体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刀头,所述刀头底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外部,所述刀头的两对称外侧壁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刀体的两对称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内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的外表面,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刀体的侧壁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刀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线通孔,所述刀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线通孔,所述刀体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顶端开设有进油口,所述储油箱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一端延伸至进油口的外部,所述橡胶塞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与储油箱的两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橡胶塞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刀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空腔,所述第一过线通孔位于环形空腔的圆心位置,所述环形空腔与第一过线通孔之间开设有多个渗油孔,所述第一过线通孔的外侧壁设置有吸附棉,所述吸附棉与多个渗油孔的一端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腔键合劈刀,包括刀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体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刀头,所述刀头底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外部,所述刀头的两对称外侧壁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刀体的两对称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内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的外表面,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刀体的侧壁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刀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线通孔,所述刀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线通孔,所述刀体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顶端开设有进油口,所述储油箱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一端延伸至进油口的外部,所述橡胶塞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与储油箱的两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橡胶塞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刀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空腔,所述第一过线通孔位于环形空腔的圆心位置,所述环形空腔与第一过线通孔之间开设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可勇徐鲲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亿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