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71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包括机架及安装于机架上的张力辊结构,所述机架设有输入端及输出端,以供钢带通过张力辊结构从输入端输送至输出端;所述张力辊结构包括活动座、液压驱动缸、上张力辊及下张力辊,所述活动座可活动地安装于机架上,所述机架的每一侧于顶部设有所述液压驱动缸,液压驱动缸的驱动杆与活动座的一端连接,通过液压驱动缸驱动活动座升降,所述上张力辊可转动地安装于活动座上,通过活动座升降带动上张力辊升降;所述活动座于上张力辊的下方设有托板;所述下张力辊可转动地设于机架的输入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S型张力调控结构便于对所输送钢带的张力进行调控的同时,能进一步地增强向钢带提供的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
本技术涉及张力辊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张力辊装置中,通常在机架上设有上张力辊与下张力辊,上张力辊与下张力辊呈一垂直线相对设置,以供钢带从上张力辊与下张力辊之间输送,向钢带提供张力。但上张力辊与下张力辊呈一垂直线相对设置的安装方式,虽然使上张力辊与下张力辊能向钢带提供张力,但所提供的张力不便于调控,无法进一步地增强所提供的张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该S型张力调控结构便于调控张力的同时,能进一步地增强向钢带提供的张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包括机架及安装于机架上的张力辊结构,所述机架设有输入端及输出端,以供钢带通过张力辊结构从输入端输送至输出端;所述张力辊结构包括活动座、液压驱动缸、上张力辊及下张力辊,所述活动座可活动地安装于机架上,所述机架的每一侧于顶部设有所述液压驱动缸,液压驱动缸的驱动杆与活动座的一端连接,通过液压驱动缸驱动活动座升降,所述上张力辊可转动地安装于活动座上,通过活动座升降带动上张力辊升降;所述活动座于上张力辊的下方设有托板;所述下张力辊可转动地设于机架的输入端上,以供钢带从下张力辊的上方向机架内输送,并从上张力辊与托板之间穿过后,输送向输出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机架的两侧上各设有升降空间,活动座的每一端对应容置于一升降空间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座包括两件座体及相对连接两件座体的同步杆,每一座体设于一升降空间内,所述托板的前后端与两件座体的底端各通过一连接板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与座体之间设有升降导向结构,用以使活动座平稳地升降活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导向导轨及可活动地安装于导向导轨上的活动块,所述导向导轨立设于机架内侧,所述活动块与座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通过机架与张力辊结构之间的配合,便于对所输送钢带的张力进行调控的同时,能通过液压驱动缸带动活动座进一步地下降,上张力辊下压,与下张力辊配合将所输送的钢带抵顶呈S型,进一步地增强向钢带提供的张力。附图说明图1为S型张力调控结构未提供张力时的状态图。图2为S型张力调控结构提供张力时的状态图。图3为S型张力调控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包括机架10及安装于机架10上的张力辊结构20,所述机架10设有输入端11及输出端12,以供钢带通过张力辊结构20从输入端11输送至输出端12;所述机架10的两侧上各设有升降空间101,所述张力辊结构20包括活动座21、液压驱动缸22、上张力辊23及下张力辊24,所述活动座21可活动地安装于机架10上,活动座21的每一端对应容置于一升降空间101内,所述机架10的每一侧于顶部设有所述液压驱动缸22,液压驱动缸22的驱动杆穿过机架10顶部伸入至升降空间101内,并与活动座21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张力辊23可转动地安装于活动座21上,通过活动座21升降带动上张力辊23升降;所述活动座21于上张力辊23的下方设有托板25;所述下张力辊24可转动地设于机架10的输入端11上,以供钢带从下张力辊24的上方向机架10内输送,并从上张力辊23与托板25之间穿过后,输送向输出端12。本技术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无需向钢带提供张力的情况下,液压驱动缸22带动活动座21上升,上张力辊23与钢带不接触,通过托板25承托钢带;而在需要向钢带提供张力的情况下,液压驱动缸22带动活动座21下降,上张力辊23抵触钢带,上张力辊23与下张力辊24相配合,形成对所输送钢带的张力,并便于调控对所输送钢带的张力大小。在需要增强向钢带提供的张力时,液压驱动缸22带动活动座21进一步地下降,上张力辊23下压,与下张力辊24配合将所输送的钢带抵顶呈S型,实现对钢带的张力增强,而需要减少向钢带提供的张力时,则液压驱动缸22带动活动座21上升即可。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座21包括两件座体211及相对连接两件座体211的同步杆212,每一座体211设于一升降空间101内,所述托板25的前后端与两件座体211的底端各通过一连接板251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托板25的顶面上间距地设有若干防护块252,通过防护块252承托钢带,避免钢带损伤。进一步地,所述机架10与座体211之间设有升降导向结构30,通过升降导向结构30使活动座21平稳地升降活动。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导向结构30包括第一导向结构31,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1包括导向导轨311及可活动地安装于导向导轨311上的活动块312,所述导向导轨311立设于机架10内侧,所述活动块312与座体211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通过机架10与张力辊结构20之间的配合,便于对所输送钢带的张力进行调控的同时,能通过液压驱动缸22带动活动座21进一步地下降,上张力辊23下压,与下张力辊24配合将所输送的钢带抵顶呈S型,进一步地增强向钢带提供的张力。只要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的思想,对本技术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包括机架(10)及安装于机架(10)上的张力辊结构(20),所述机架(10)设有输入端(11)及输出端(12),以供钢带通过张力辊结构(20)从输入端(11)输送至输出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辊结构(20)包括活动座(21)、液压驱动缸(22)、上张力辊(23)及下张力辊(24),所述活动座(21)可活动地安装于机架(10)上,所述机架(10)的每一侧于顶部设有所述液压驱动缸(22),液压驱动缸(22)的驱动杆与活动座(21)的一端连接,通过液压驱动缸(22)驱动活动座(21)升降,所述上张力辊(23)可转动地安装于活动座(21)上,通过活动座(21)升降带动上张力辊(23)升降;所述活动座(21)于上张力辊(23)的下方设有托板(25);所述下张力辊(24)可转动地设于机架(10)的输入端(11)上,以供钢带从下张力辊(24)的上方向机架(10)内输送,并从上张力辊(23)与托板(25)之间穿过后,输送向输出端(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型张力调控结构,包括机架(10)及安装于机架(10)上的张力辊结构(20),所述机架(10)设有输入端(11)及输出端(12),以供钢带通过张力辊结构(20)从输入端(11)输送至输出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辊结构(20)包括活动座(21)、液压驱动缸(22)、上张力辊(23)及下张力辊(24),所述活动座(21)可活动地安装于机架(10)上,所述机架(10)的每一侧于顶部设有所述液压驱动缸(22),液压驱动缸(22)的驱动杆与活动座(21)的一端连接,通过液压驱动缸(22)驱动活动座(21)升降,所述上张力辊(23)可转动地安装于活动座(21)上,通过活动座(21)升降带动上张力辊(23)升降;所述活动座(21)于上张力辊(23)的下方设有托板(25);所述下张力辊(24)可转动地设于机架(10)的输入端(11)上,以供钢带从下张力辊(24)的上方向机架(10)内输送,并从上张力辊(23)与托板(25)之间穿过后,输送向输出端(12)。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自然刘慧丹钟日新冯浩文陈元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