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料混料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58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料混料炒锅,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该自动加料混料炒锅,包括锅体和第二锥形齿轮,锅体的上表面通过合页旋动连接有锅盖,锅盖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部固定嵌设有轴承,轴承的内部套设有传动杆。该自动加料混料炒锅,使用时,打开盒盖,将多种调料分别放入多个调料盒内部,合拢盒盖,将锅盖打开,在锅体内放入洗切后的菜品,合拢锅盖,对锅体进行加热后,第一电机开始工作,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使第二锥形齿轮通过齿牙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将动力传递给传动杆,带动搅拌杆对锅体内部的菜品进行翻动,节约了人力,保障了用户的健康,防止用户被烫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加料混料炒锅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为一种自动加料混料炒锅。
技术介绍
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中华美食则誉满天下。中国饭好吃,外国人爱吃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人们经过不断的总结已形成了中华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鲁、川、粤、闽、苏、浙、湘、皖流派,在这些流派中的美食少不了爆炒这道手法,但是传统的炒锅在使用时食材中的水分与热油接触,导致热油四处飞溅,烫伤用户,热油还会污染灶台,在翻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户一直翻炒,观察锅内食材的状况,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料混料炒锅,结构简单,全程自动化完成炒菜过程,节约了人力,也使用户使用过程中不被烫伤,保障用户的健康,更加安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加料混料炒锅,包括锅体和第二锥形齿轮,所述锅体的上表面通过合页旋动连接有锅盖,所述锅盖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固定嵌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套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外表面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齿牙与第二锥形齿轮的齿牙啮合,所述锅盖的右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轴与第二锥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锅盖左侧靠近中心的上表面纵向等距开设有多个滑动槽,多个所述滑动槽内部靠近右侧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多个所述滑动槽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调料盒,多个所述调料盒底部中心均开设有出料孔,多个所述出料孔与进料口均在同一竖轴线上,多个所述调料盒的上表面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盒盖,多个所述调料盒的左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多个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形齿轮,所述滑动槽的内部均滑动嵌设有卡齿块,所述圆形齿轮的齿牙与卡齿块左侧开设的齿牙啮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保护罩,所述第一保护罩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多个所述第二电机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保护罩,所述第二保护罩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散热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罩内壁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件,所述传动杆靠近上端的表面滑动嵌设于限位件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锅盖靠近左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把手。进一步的,所述锅体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把手,所述锅体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下把手与握把的外表面均套设有隔热层。进一步的,所述锅盖靠近左端的上表面嵌设有耐热玻璃,所述耐热玻璃的上表面开设有出气孔。进一步的,所述调料盒的底部呈漏斗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料混料炒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自动加料混料炒锅,使用时,打开盒盖,将多种调料分别放入多个调料盒内部,合拢盒盖,将锅盖打开,在锅体内放入洗切后的菜品,合拢锅盖,对锅体进行加热后,第一电机开始工作,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使第二锥形齿轮通过齿牙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将动力传递给传动杆,带动搅拌杆对锅体内部的菜品进行翻动,节约了人力,保障了用户的健康,防止用户被烫伤。(2)、该自动加料混料炒锅,调料盒漏斗状的底部将调料沿着底部表面向中心处滑落,防止调料堆积无法滑出的现象,保证使用的体验感,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外界隔开防止损伤人体,也防止外界的杂物干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运转,安全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A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锅盖的俯视图。图中:1、锅体;2、轴承;3、传动杆;4、第二锥形齿轮;5、搅拌杆;6、握把;7、锅盖;8、第一电机;9、第一保护罩;10、限位件;11、第一锥形齿轮;12、安装孔;13、盒盖;14、第二保护罩;15、出气孔;16、上把手;17、下把手;18、耐热玻璃;19、第二电机;20、滑动槽;21、进料口;22、卡齿块;23、圆形齿轮;24、调料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加料混料炒锅,包括锅体1和第二锥形齿轮4,锅体1的上表面通过合页旋动连接有锅盖7,锅盖7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的内部固定嵌设有轴承2,轴承2的内部套设有传动杆3,传动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5,传动杆3的顶端外表面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1,第一锥形齿轮11的齿牙与第二锥形齿轮4的齿牙啮合,锅盖7的右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转轴与第二锥形齿轮4固定连接,锅盖7左侧靠近中心的上表面纵向等距开设有多个滑动槽20,多个滑动槽20内部靠近右侧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21,多个滑动槽20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调料盒24,多个调料盒24底部中心均开设有出料孔,多个出料孔与进料口21均在同一竖轴线上,多个调料盒24的上表面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盒盖13,多个调料盒24的左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9,多个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形齿轮23,滑动槽20的内部均滑动嵌设有卡齿块22,圆形齿轮23的齿牙与卡齿块22左侧开设的齿牙啮合。本实施方案中:该装置使用时,打开盒盖13,将多种调料分别放入多个调料盒24内部,合拢盒盖13,将锅盖7打开,在锅体1内放入洗切后的菜品,合拢锅盖7,对锅体1进行加热后,第一电机8开始工作,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使第二锥形齿轮4通过齿牙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1转动,将动力传递给传动杆3,带动搅拌杆5对锅体1内部的菜品进行翻动,轴承2将传动杆3固定在锅盖7的中心处,在菜品翻动时第二电机19逆时针旋转,使圆形齿轮23在滑动槽20内部旋转,带动卡齿块22向左侧移动,把装在调料盒24内部的调料通过出料孔和进料口21进入锅体1的内部与菜品一起翻炒均匀,第二电机19顺时针旋转,使卡齿块22向右移动,将出料孔堵上,防止调料过多,影响菜品口感,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19为正反电机,是生活中常见的设备,这里不过多赘述。具体的,第一电机8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保护罩9,第一保护罩9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多个第二电机19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保护罩14,第二保护罩14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散热孔。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罩9和第二保护罩14将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19与外界隔开防止损伤人体,也防止外界的杂物干扰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19运转。具体的,第一保护罩9内壁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件10,传动杆3靠近上端的表面滑动嵌设于限位件10的内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0将传动杆3固定在第一保护罩9的内部,防止传动杆3在转动时晃动,增加零件磨损,影响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加料混料炒锅,包括锅体(1)和第二锥形齿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上表面通过合页旋动连接有锅盖(7),所述锅盖(7)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的内部固定嵌设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内部套设有传动杆(3),所述传动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5),所述传动杆(3)的顶端外表面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1),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1)的齿牙与第二锥形齿轮(4)的齿牙啮合,所述锅盖(7)的右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转轴与第二锥形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锅盖(7)左侧靠近中心的上表面纵向等距开设有多个滑动槽(20),多个所述滑动槽(20)内部靠近右侧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21),多个所述滑动槽(20)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调料盒(24),多个所述调料盒(24)底部中心均开设有出料孔,多个所述出料孔与进料口(21)均在同一竖轴线上,多个所述调料盒(24)的上表面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盒盖(13),多个所述调料盒(24)的左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9),多个所述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形齿轮(23),所述滑动槽(20)的内部均滑动嵌设有卡齿块(22),所述圆形齿轮(23)的齿牙与卡齿块(22)左侧开设的齿牙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加料混料炒锅,包括锅体(1)和第二锥形齿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上表面通过合页旋动连接有锅盖(7),所述锅盖(7)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的内部固定嵌设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内部套设有传动杆(3),所述传动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5),所述传动杆(3)的顶端外表面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1),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1)的齿牙与第二锥形齿轮(4)的齿牙啮合,所述锅盖(7)的右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转轴与第二锥形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锅盖(7)左侧靠近中心的上表面纵向等距开设有多个滑动槽(20),多个所述滑动槽(20)内部靠近右侧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21),多个所述滑动槽(20)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调料盒(24),多个所述调料盒(24)底部中心均开设有出料孔,多个所述出料孔与进料口(21)均在同一竖轴线上,多个所述调料盒(24)的上表面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盒盖(13),多个所述调料盒(24)的左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9),多个所述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形齿轮(23),所述滑动槽(20)的内部均滑动嵌设有卡齿块(22),所述圆形齿轮(23)的齿牙与卡齿块(22)左侧开设的齿牙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公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新艺花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