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42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壳体,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容置腔内设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多个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的模组容置区以及用于容纳电池管理模块的电池管理容置区,分隔板设有线束容纳腔,线束容纳腔能够容纳并夹紧线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线束固定的区域集成在分隔板上并且线束容纳腔要求其能够夹紧并固定线束,该结构设计减少了额外的紧固件,降低了电池包整体的重量,并且节省成本,增加了布线空间的同时还提高线束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动力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在电动汽车的使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动力电池包内一般线束的固定采用使用额外的物料如卡扣或者扎带等紧固件去将线束固定在托盘上,导致电池包整体重量较大,电池包内结构复杂,不符合轻量化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电池包内线束固定一般通过额外构件固定,而导致电池包重量过大,且内部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及电动汽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壳体,所述电池包壳体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多个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的模组容置区以及用于容纳电池管理模块的电池管理容置区,所述分隔板设有线束容纳腔,所述线束容纳腔能够容纳并夹紧线束。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线束容纳腔经所述第一开口与外界相通,所述线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线束容纳腔;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线束的直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容纳腔沿所述分隔板的延伸方向贯穿整个所述分隔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以及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电池包壳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分隔板沿所述电池包壳体宽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分隔板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包壳体连接,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多个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的模组容置区以及用于容纳电池管理模块的电池管理容置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分隔板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线束容纳腔内的线束经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第二分隔板的线束容纳腔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隔板具有第三开口,用于使所述第二分隔板线束容纳腔内的线束经所述第三开口连接至电池模组上的线束接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和所述线束至少一者为弹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容纳腔设置在所述分隔板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池包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电池包壳体内的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包壳体还包括与所述底壳连接并封盖所述容置腔的顶盖;其中,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模组容置区内,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位于所述电池管理容置区内;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过线束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以采集所述电池模组的电池信息,所述线束位于所述分隔板内的线束容纳腔内。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池包。根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了在底壳内设置分隔板,并在分隔板内设置线束容纳腔,该线束容纳腔能够夹紧并固定线束。本技术将线束固定的区域集成在分隔板上并且线束容纳腔要求其能够夹紧并固定线束,该结构设计减少了额外的紧固件,降低了电池包整体的重量,并且节省成本,增加了布线空间的同时还提高线束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壳体的示意图(省略顶盖)。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壳体内分隔板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壳体内第一分隔板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壳体内第二分隔板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示意图(省略顶盖)。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0、电池包;100、电池包壳体;110、容置腔;120、分隔板;121、第一分隔板;1211、第二开口;122、第二分隔板;1221、第三开口;123、第一开口;124、线束容纳腔;130、模组容置区;140、电池管理容置区;200、电池管理模块;300、电池模组;400、线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限定电池包壳体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如附图中所示的X方向),限定电池包壳体的宽度方向为Y方向(如附图中所示的Y方向),限定电池包壳体的高度方向为Z方向(如附图中所示的Z方向)。第一方面,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壳体100,如图1所示,该电池包壳体100包括构造有容置腔110的底壳,以及位于容置腔110内的的分隔板120。该分隔板120将容置腔110分隔成多个用于容纳电池模组300的模组容置区130以及用于容纳电池管理模块200的电池管理容置区140。该分隔板120设有线束容纳腔124,该线束容纳腔124能够容纳线束400,并夹紧线束以防止线束从线束容纳腔124内脱离。相比现有技术中,利用额外的物料如卡扣或者扎带等紧固件去将线束固定至电池包内,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壳体100内将线束400固定的区域集成在分隔板120上形成线束容纳腔124并且线束容纳腔124要求其能够夹紧并固定线束400,该结构设计减少了额外的紧固件,降低了电池包整体的重量,并且节省成本,增加了布线空间的同时还提高线束装配效率。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满足线束容纳腔124能够容纳并夹紧线束400,本申请公开的电池包壳体100限定分隔板120具有第一开口123,线束容纳腔124经第一开口123与外界相通,采样线束400能够通过第一开口123进入线束容纳腔124内,并且要求第一开口123与采样线束400之间过盈配合,即第一开口123的开口宽度小于线束400的直径长度。其中,线束容纳腔124一般沿分隔板120的延伸方向贯穿整个分隔板120。具体地,分隔板120设置在电池包壳体100的容置腔110内,其沿电池包壳体100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连接底壳的底部,另一端设有线束容纳腔124。线束容纳腔124通过第一开口123与外界相通,线束400能够通过该第一开口123进入线束容纳腔124内。为了保证线束400进入线束容纳腔124内后不会脱离线束容纳腔124,因此设置第一开口123与线束400之间过盈配合,即线束400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口123沿电池包壳体100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间距。当第一开口123与线束400过盈配合后,线束400能够通过施加一定的力使线束400能够进入线束容纳腔124并不能够脱离线束容纳腔124。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容纳线束400,线束容纳腔124一般的容积会不小于线束400的体积。上述结构设计再配合第一开口123能够保证线束400能够进入线束容纳腔124内并不能够脱离线束容纳腔124。具体地,线束容纳腔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壳体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多个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的模组容置区以及用于容纳电池管理模块的电池管理容置区,所述分隔板设有线束容纳腔,所述线束容纳腔能够容纳并夹紧线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壳体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多个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的模组容置区以及用于容纳电池管理模块的电池管理容置区,所述分隔板设有线束容纳腔,所述线束容纳腔能够容纳并夹紧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线束容纳腔经所述第一开口与外界相通,所述线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线束容纳腔;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线束的直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容纳腔沿所述分隔板的延伸方向贯穿整个所述分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以及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电池包壳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分隔板沿所述电池包壳体宽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分隔板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包壳体连接,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多个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的模组容置区以及用于容纳电池管理模块的电池管理容置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周宇胡博徐建洲谭晶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