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并联调谐惯质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结构振动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串并联调谐惯质阻尼器。
技术介绍
结构振动控制是一个应用广泛、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工程问题,具体是指采用某种措施,使结构的动力响应满足某一阈值,即满足工程上的要求。其类型繁多、控制目标各异、实现手段多样,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科研、工程人员对这类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试验以及工程应用。从控制过程对外部能量需求的角度,结构振动控制可分为:被动结构控制、主动结构控制、混合结构控制、半主动结构控制。除被动控制外,其他三种控制方式中的控制力全部或部分地根据反馈信号按照某种事先设计的控制规律实时产生,但由于信号传输等的延迟,会产生误差的累积,并且,其依赖于外部能源,故而闭环稳定性较差。因此,对于不经反馈产生控制力的被动控制,因为其成本低、不消耗外部能量、不影响结构稳定性等优点,在现阶段的结构振动控制中广泛应用。被动控制中,阻尼器是典型的减振器件,起到主要的耗能作用,对索不同机理和模态的振动均有阻尼抑制效果。传统的阻尼器包括粘滞液体阻尼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串并联调谐惯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串联惯质件,包括壳本体和内支撑套,所述壳本体具有装盛粘性介质的腔体,所述内支撑套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底部;/n剪切旋转件,所述剪切旋转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内支撑套上,且与所述腔体的顶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剪切旋转件用于剪切腔体内的粘性介质产生阻尼效果;以及/n运动转换组件,包括螺旋杆、第一铰耳和第二铰耳,所述第一铰耳固设于所述螺旋杆的一端,所述第二铰耳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底部,所述螺旋杆远离所述第一铰耳的一端穿设于壳本体并与所述剪切旋转件螺纹配合以将螺旋杆的轴向运动转换为剪切旋转件的旋转运动,且端部延伸至所述内支撑套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并联调谐惯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串联惯质件,包括壳本体和内支撑套,所述壳本体具有装盛粘性介质的腔体,所述内支撑套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底部;
剪切旋转件,所述剪切旋转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内支撑套上,且与所述腔体的顶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剪切旋转件用于剪切腔体内的粘性介质产生阻尼效果;以及
运动转换组件,包括螺旋杆、第一铰耳和第二铰耳,所述第一铰耳固设于所述螺旋杆的一端,所述第二铰耳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底部,所述螺旋杆远离所述第一铰耳的一端穿设于壳本体并与所述剪切旋转件螺纹配合以将螺旋杆的轴向运动转换为剪切旋转件的旋转运动,且端部延伸至所述内支撑套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调谐惯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旋转件包括内惯质盘、并联螺母和旋转切片盘,所述螺旋杆与所述并联螺母螺纹配合,所述并联螺母的两轴侧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腔体的顶壁及所述内支撑套旋转连接,所述内惯质盘、所述旋转切片盘分别固设于所述并联螺母的上部及下部,随并联螺母做旋转运动。
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