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炼钢用卸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306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金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炼钢用卸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包括输送带、导料板,所述输送带和导料板之间设置有15~30mm的间隙;所述倒料板的下方设置有卸灰斗,所述卸灰斗底部设置有溜管,所述间隙位于所述卸灰斗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阻止灰粉从孔洞下到料仓,卸灰斗底部改成V型,加速粉末的流动性,并开孔,设置引溜管,加装压缩空气管,自动控制阀,皮带启动,自动阀打开吹扫灰粉,皮带停,吹扫.工作结束,最终灰粉输送至集灰斗内,该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实施后有效控制了上料过程粉末串仓,有利于料仓内物料洁净度,韶钢炼钢厂未再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而且该装置方法本身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炼钢用卸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金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炼钢用卸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技术背景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人类对钢的应用和研究历史相当悠久,但是直到19世纪贝氏炼钢法专利技术之前,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钢以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性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筑业、制造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炼钢是指控制碳含量(一般小于2%),消除P、S、O、N等有害元素,保留或增加Si、Mn、Ni、Cr等有益元素并调整元素之间的比例,获得最佳性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经在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通过金相检验,结果证明是钢制的。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钢制实物。它说明从春秋晚期起中国就有炼钢生产了,炼钢生产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炼钢的主要原料是含炭较高的铁水或生铁以及废钢铁。为了去除铁水中的杂质,还需要向铁水中加入氧化剂、脱氧剂和造渣材料,以及铁合金等材料,以调整钢的成分。含炭较高的铁水或生铁加入炼钢炉以后,经过供氧吹炼、加矿石、脱炭等工序,将铁水中的杂质氧化除去,最后加入合金,进行合金化,便得到钢水。炼钢炉有平炉、转炉和电炉3种,平炉炼钢法因能耗高、作业环境差已逐步淘汰。转炉和平炉炼钢是先将铁水装入混铁炉预热,将废钢加入转炉或平炉内,然后将混铁炉内的高温铁水用混铁车兑入转炉或平炉,进行融化与提温,当温度合适后,进入氧化期。电炉炼钢是在电炉炉钢内全部加入冷废钢,经过长时间的熔化与提温,再进入氧化期。(1)融化过程。铁水及废钢中含有C、Mn、Si、P、S等杂质,在低温融化过程中,C、Si、P、S被氧化,即使单质态的杂质变为化合态的杂质,以利于后期进一步去除杂质。氧来源于炉料中的铁锈(成分为Fe2O3·2H2O)、氧化铁皮、加入的铁矿石以及空气中的氧和吹氧。各种杂质的氧化过程是在炉渣与钢液的界面之间进行的。(2)氧化过程。氧化过程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脱炭、去磷、去气、去杂质反应。(3)脱氧、脱硫与出钢。氧化末期,钢中含有大量过剩的氧,通过向钢液中加入块状或粉状铁合金或多元素合金来去除钢液中过剩的氧,产生的有害气体CO随炉气排出,产生的炉渣可进一步脱硫,即在最后的出钢过程中,渣、钢强烈混合冲洗,增加脱硫反应。(4)炉外精炼。从炼钢炉中冶炼出来的钢水含有少量的气体及杂质,一般是将钢水注入精炼包中,进行吹氩、脱气、钢包精炼等工序,得到较纯净的钢质。(5)浇铸。从炼钢炉或精炼炉中出来的纯净的钢水,当其温度合适、化学成分调整合适以后,即可出钢。钢水经过钢水包脱入钢锭模或连续铸钢机内,即得到钢锭或连铸坯。钢铁冶炼过程中皮带上料,物料通过带料滚筒将皮带上物料送至料仓,首先经过导料板,落入翻板,再导向下料斗,最后进入料仓。带料滚筒上皮带与导料板间距有间隙,物料输送到导料板,整个过程呈抛物状,部分灰粉落入皮带与导料板缝隙,然而导料板下方是卸灰斗分单双两个开孔,主要功能是排走灰粉。现有的技术是上料过程粉末进入卸灰斗同时进入两个不同的料仓,造成串灰现象,影响钢水质量,冶炼1215钢曾出现过3炉钢成分出问题(氧低),随后调查:冶炼1215钢需加入硫铁,硫铁仓相对应的是高铝渣仓(单号仓),上高铝渣时粉末从卸灰斗开孔处落入硫铁仓(双号仓)造成的质量事故,现有装置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物料洁净度降低,不能提供优质物料供生产,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串粉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炼钢用卸灰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炼钢用卸灰装置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炼钢用卸灰装置,包括输送带、导料板,所述输送带和导料板之间设置有15~30mm的间隙;所述倒料板的下方设置有卸灰斗,所述卸灰斗底部设置有溜管,所述间隙位于所述卸灰斗的上方。在生产过程中输送带和导料板之间有一定的空隙,物料从输送带落到导料板之前呈抛物线状运动。对于一些质量较轻的颗粒就会从输送带和导料板之间的空隙掉落。现有的卸灰斗中的灰分容易再次进入到料仓中产生串粉现象导致最终的产品不合格。本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单双两个开孔用溜管代替,溜管集中将灰分进行收集从而避免了灰粉的串粉,提高了成品率。优选地,所述卸灰斗的壁面倾斜设置。将卸灰斗的壁面设置为倾斜的,更便于灰粉的滑落。卸灰斗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优选地,所述溜管设置有空气压缩管。优选地,所述空气压缩管设置有自动控制阀,所述自动控制阀控制所述空气压缩管接通或关闭。优选地,所述空气压缩管的中轴线与所述溜管的中轴线相交,且所述空气压缩管斜向下设置。在溜管上设置空气压缩管,在输送料的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阀通过空气压缩管吹压缩空气。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可以更有效地将灰粉吹出。进一步,空气压缩管的中轴与与溜管的中轴线相交,如此设置,压缩空气吹出的方向与灰粉流动的方向相交,如此就可以避免灰粉粘附在溜管的内壁面,可以有效较小后续的清理难度。优选地,所述溜管末端设置有集灰斗。优选地,所述间隙的宽度为20~25mm。优选地,所述溜管的管径为159~219mm。优选地,所述空气压缩管(7)的管径为10~12mm。一种所述炼钢用卸灰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输送带将物料输送至导料板;S2.将卸灰斗安装在所述导料板的下方,输送带和导料板之间的空隙位于卸灰斗上方;S3.开启自控控制阀用集灰斗收集灰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炼钢用卸灰装置,包括包括输送带、导料板,所述输送带和导料板之间设置有15~30mm的间隙;所述倒料板的下方设置有卸灰斗,所述卸灰斗底部设置有溜管,所述间隙位于所述卸灰斗的上方。本专利技术阻止灰粉从孔洞下到料仓,卸灰斗底部改成V型,加速粉末的流动性,并开孔,设置引溜管,加装压缩空气管,自动控制阀,皮带启动,自动阀打开吹扫灰粉,皮带停,吹扫.工作结束,最终灰粉输送至集灰斗内,该专利技术装置实施后有效控制了上料过程粉末串仓,有利于料仓内物料洁净度,韶钢炼钢厂未再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而且该装置方法本身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造方便。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卸灰装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输送皮带,2-导料板,3-间隙,4-卸灰斗,6-溜管,7-压缩空气管,8-自动控制阀,9-集灰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除特殊说明,本实施例、对比例以及实验例中所用的设备均为常规实验设备,所用的材料、试剂无特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炼钢用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导料板(2),所述输送带(1)和导料板(2)之间设置有15~30mm的间隙(3);所述倒料板(2)的下方设置有卸灰斗(4),所述卸灰斗(4)底部设置有溜管(6),所述间隙(3)位于所述卸灰斗(4)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炼钢用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导料板(2),所述输送带(1)和导料板(2)之间设置有15~30mm的间隙(3);所述倒料板(2)的下方设置有卸灰斗(4),所述卸灰斗(4)底部设置有溜管(6),所述间隙(3)位于所述卸灰斗(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炼钢用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灰斗(4)的壁面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炼钢用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管(6)设置有空气压缩管(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炼钢用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管(7)设置有自动控制阀(8),所述自动控制阀(8)控制所述空气压缩管(7)接通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炼钢用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管(7)的中轴线与所述溜管(6)的中轴线相交,且所述空气压缩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标刘平余衍丰刘剑峰郭峻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